自然地理

如题所述

一、地理位置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地理坐标在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湖南东以幕阜、武功诸山与江西交界;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西接云贵高原东缘,与贵州、重庆毗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该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

二、地形地貌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在全国总地势、地貌轮廓中,属自西向东呈梯级降低的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和东南山丘转折线南端。东面有山脉与江西相隔,主要是幕阜山脉、连云山脉、九岭山脉、武功山脉、万洋山脉和诸广山脉等。山脉为北东—西南方向展布,呈雁行排列,海拔大都在1000m以上。南面是由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诸岭组成的五岭山脉(南岭山脉),山脉为北东—南西走向,海拔大部分在1000m以上。西面有北东—南西走向的雪峰、武陵山脉,跨地广阔,山势雄伟,成为湖南省东西自然景观的分野。北段海拔500~1500m,南段海拔1000~1500m。石门境内的壶瓶山为湖南省境最高峰,海拔2099m。湘中大部分为断续红岩盆地、灰岩盆地及丘陵、阶地,海拔在500m以下。北部是全省地势最低、最平坦的洞庭湖平原,海拔大都在50m以下。岳阳临湘市黄盖湖农场海拔21m,是省内地面最低点。因此,湖南省的地貌轮廓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岗起伏,北部湖盆平原展开,沃野千里,形成了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地形。全省地貌类型多样,有高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和平原。

全省按地貌类型大体可分为: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湘南侵蚀溶蚀构造山丘区、湘西侵蚀构造山区、湘西北侵蚀构造山区、湘北冲积平原区及湘中侵蚀剥蚀丘陵区等6个区。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9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51.22%;丘陵面积326.27万hm2,占15.40%;岗地面积293.8万hm2,占13.87%;平原面积277.9万hm2,占13.12%;水面135.33万hm2,占6.39%。

三、气象水文

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据全省各气象站统计资料,省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6℃~19℃,日最高气温43.6℃(益阳市1961年7月24日),日最低气温-18.1℃(临湘市1969年1月31日),日照时间1338~1800h,无霜期270~310d;年降水量1200~1700mm,是全国降水量较多的省份之一,4~6月为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50%~60%,最大月降水量超过800mm,最大日降水量超过300mm,6h最大降水量200mm,最大小时降水量150mm。

湖南省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及汨罗江、新墙河等从东、南、西三面汇入洞庭湖,经岳阳市城陵矾注入长江。受地形地貌制约,省境水系展布形成完整的扇形水系,流长在5km以上的河流共5341条,其中湘江流域2157条,干流长约856km,流域面积9.47万km2;资水流域821条,干流长653km,流域面积2.81万km2;沅水流域1491条,干流长1033km,流域面积1.85万km2;汨罗江干流长222km,流域面积5543km2。洞庭湖位于省境北部,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盆水体面积2684km2,为接纳湖南“四水”、吞吐长江水的过水湖泊。

大气降水是省境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全省按多年平均1427mm计算折合计算水量为3022亿m3,其中1399亿m3水量为陆面蒸发量,1623亿m3水量由大小河流汇集成河川径流。省外流入的客水资源量为455亿m3,全省河川径流总量达2078亿m3,加上洞庭湖平原地区地下水非重复量6.55亿m3,全省水资源总量达2085亿m3。从数量上看,全省水资源较丰富,是我国天然的富水区之一。

四、土地资源

湖南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km,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km,总面积21.18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其中:平原277.86万hm2,盆地294.12万hm2,丘陵地326.22万hm2,山地1084.72万hm2,水面135.37万hm2。全省共有耕地面积378.76万hm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