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误读

如题所述

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广为人知的佳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尤其脍炙人口。然而,对于“落霞”的理解,通常的解释是晚霞,这是基于百度和教科书的解读,但其实这是一种文化误读。实际上,“落霞”并非指晚霞,而是指一种在南昌地区秋天常见的飞蛾,当地人称为“霞蛾”,因其数量众多,坠落水面时引发江鱼争食,与野鸭(鹜)的活动相映成趣,从而形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原为李元婴所建,后在宴会上,王勃即席写下这篇名篇。当时的阎伯屿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时,对其才华大加赞赏。要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需要结合南昌的地理环境。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提到,这里的“落霞”指的正是这种飞蛾,而非云霞。

后世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考证,如宋代学者俞元德在《莹雪丛说》中明确指出,这里的“落霞”是飞蛾,而非云霞。这一句诗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借用庾信《马射赋》的句式,形成动静结合的绝妙画面。"落霞"与"秋水"、"孤鹜"与"长天"的对仗工整,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优美壮观的秋日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