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快去世时要穿上寿衣,“穿寿衣”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寿衣在古代称“殓服”、“禭服”,也即古人去世时穿的衣服。受《礼记》等传统丧葬礼俗的影响。古人对死者的葬礼非常重视,老人去世后先是小殓(净身穿衣),后是大殓(入棺安葬)。

古人入殓时的讲究比较多,尤其寿衣的穿戴,常根据死者的身份进行着衣。身份越高、年龄越大的死者,寿衣穿戴的件数越多,制作寿衣的材料也越贵。春秋时期的古人葬礼上,就出现过缀玉的面罩、衣服等彰显逝者身份的寿衣。

汉代皇帝、皇室、贵族的金缕玉衣,就是沿袭了春秋“缀玉寿衣”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把寿衣分为金、银、铜缕玉衣三个等级。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玉衣制度被魏文帝曹丕废除。

近代汉族的寿衣,多沿袭清代冬衣的制法。寿衣标配为:衣五件、帽一顶、鞋一双,此外还有衾、枕、首饰等配件。寿衣花纹多为五福捧寿、凤凰牡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寿衣颜色通常为蓝色、褐色、咖色、红色等。



穿寿衣的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8
传统习俗方面来说,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字“礼”。孔子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以及传统丧俗中的“五服”制度,都是古人对传统丧俗的传承。可以说在葬礼这件事上,国人沿袭古人“礼”的丧俗,是表现得最为彻底的。
在传统葬礼上,国人向来讲究“寿终正寝”,以寻求心灵深处那份“入土为安”。因此在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要按照当地丧俗,为老人穿上新寿衣,让逝者干干净净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如果老人的寿衣是去世后给穿的,子女就会感到十分愧疚,认为没有照顾好老人的最后一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