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当初是凭借什么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的?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淝水之战,前秦嫡系兵30万、其他兵力50万,东晋北府兵8万兵力,双方实力悬殊。然而最终,前秦苻坚惨败收山,导致国家一蹶不振,苻坚也被叛将所杀。


从前秦的方面看:

1. 苻坚本身轻敌,内部各民族人员混杂意见分歧大。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

2. 临战时又用人不当,错用降将,降将朱序一入东晋军营就背叛了苻坚,堪比黄忠和老曹。

3. 前秦主力还在后方,战场上实际只有先锋部队。双方兵力事实上相差不多。

4. 缺乏冷静客观的分析,导致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

5. 另外淝水之战之前,还有过一个常被人忽视的“洛涧之战”,东晋刘牢之率五千兵马偷袭前秦梁成部众,仅一夜间,前秦阵亡一万五千人,梁成等十员将领被杀。这次惨败,让前秦从上至下成了惊弓之鸟。


东晋方面则相反:

1. 主战派内部团结,意志坚决(桓、谢两大家族在国家利益面前能够团结一致)。

2. 有民间力量(如“闻鸡起舞”的祖逖)支持。

3. 同时占据淝水天险,又战略得当,适时涣散其军心(东晋降将朱序在秦军中散播秦军失败的谣言)。

4. 而谢玄此人本身非常具有军事才干,北府兵虽然人数少(只有八万),但却都是精锐,能以一当十。前秦进攻时,上游守将桓冲倾十万荆州兵进攻前秦,也减轻了下游谢玄部众的压力。

总之,成王败寇,怀揣一统中原大志的苻坚,终究落了个“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可悲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9
东晋谢玄为什么能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强大的前秦?
淝水之战

本来秦王苻坚统兵80余万,东晋区区几万兵马是必败无疑的,然而本来苻坚可速战速决,谢石防守不战,当时的襄阳守将朱旭却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淝水之战形势图

随后谢玄令大将刘牢之,率精兵数千大破秦军先锋,

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后,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苻坚战败后撤回北方,很快前秦就被分裂成很多小国。

前秦的败退

为啥苻坚80万大军会被数万人马很快打败

1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当前线溃败时候后面的将士不能有效的团结一起组织反击。很多人都心怀鬼胎想脱离前秦自立比如慕容垂。虽然前秦组织了80万大军但是和东晋在直接交锋的兵力其实差距不大。双方交战的兵力相当,但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远胜于前秦军。

北府兵

2士兵疲劳,这个疲劳一方面远道而来,另一方面伐燕灭代的几次打仗令士兵厌战,出征前符融跟符坚分析不能打的原因三条之一就是士兵疲惫,需要休养生息。而晋国北府兵那是养精蓄锐准备拼命的精兵,士兵的情况精神不一样。

3就是最重要不得人心,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苻坚带80万兵,其中50万都不是自己的算是联合军,后翟斌反秦,让苻坚后院失火,到后来慕容垂叛秦并且攻打邺城苻坚收尾不能顾,直到后来自己人打自己人,怎能不被东晋大破。
第2个回答  2022-01-05
是凭借自己的才智,凭借自己的聪明,凭借身边人的支持,最终才能够在肥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且还请教了很多人,准备了很多的策略,所以才能够这么完美的获得胜利。
第3个回答  2022-01-05
凭借着民族人员混杂,内部的意见分歧比较大,合理的运用了战术,对战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最终打败了前情。因为他了解对方的情况,也了解对方领导者的自大,利用了家族分歧和战略方面的配合。
第4个回答  2022-01-05
他非常的谨慎,也非常的冷静,当时苻坚非常的轻敌,就让谢玄抓住了机会,最终打败了前秦。谢玄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