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里面为什么可以假定C(不变资本)为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5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预付资本G在生产过程中生出的剩余价值,或预付资本价值

G的价值增殖额,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

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资本G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购买生产资料而支出的货币

额c,另一部分是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额v;c代表转化为

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代表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因此,

最初是C=c+v,例如,预付资本500镑=410镑+90镑。在生产

过程结束时得到商品,它的价值=c+v+m(m是剩余价值),例

如,410镑+90镑+90镑。原来的资本C变为C′,由500镑变为

590镑。二者的差额=m,即90镑剩余价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

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所以,说产品价值超过它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额,或等

于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同义反复。

然而,对这个同义反复需要作进一步的规定。这里同产品价

值相比较的,是它形成过程中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但是

832我们已经知道,由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被使用的不变资本只是

把自己价值的一部分转给产品,而其余的部分仍然保留在原来的

存在形式中。既然这后一部分在价值形成中不起任何作用,在这

里就可以把它抽去。即使把它计算进去,也不会引起任何改变。假

定c=410镑,由原料312镑、辅助材料44镑和在过程中磨损的机

器54镑组成,而实际使用的机器的价值是1054镑。我们只把机

器因执行职能而失掉的并因而转给产品的54镑价值,算作为生产

产品价值而预付的价值。如果我们把仍然保留在原来形式(如蒸

汽机等等)中的1000镑计算进去,就必须在预付价值和产品价值

这两边都加上1000镑。(26a)这样,一边就是1500镑,另一边就

是1590镑。差额或剩余价值仍然是90镑。因此,凡从上下文联

系中得不出相反意思的地方,我们谈到为生产价值而预付的不变

资本时,总只是指在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根据这样的假定,我们再回头来谈C=c+v这个公式,这个

公式现在变成了C′=c+v+m,并且正因为这样,C变成了C′。我

们知道,不变资本的价值只是再现在产品中。可见,在生产过程中

实际新生产的价值产品,是和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产品价值不同的。因

此,它不象乍一看来那样,仿佛是c+v+m,或410镑+90镑+90镑,而是v+m,或90镑+90镑,不是590镑,而是180镑。如果不

变资本c=0,换句话说,如果有这样一些产业部门,它们的资本家

可以不使用经过生产的生产资料,不使用原料、辅助材料,也不使

用劳动工具,而只是使用天然存在的材料和劳动力,那末,就不

会有不变价值部分转移到产品上去。产品价值的这个要素,即我

们例子中的410镑,就会消失,但是包含90镑剩余价值的180镑

的价值产品仍然同c代表最大的价值额时一样大。现在,C=0+v

=v,而已经增殖的资本C′=v+m,C′-G仍然=m。相反,如果

m=0,换句话说,假定劳动力(其价值是在可变资本上预付的)只

是生产了自己的等价物,那末C=c+v,CD(产品价值)=c+v+

0,因此,C=C′。预付资本没有增殖。

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剩余价值只是v这个变为劳动力的资

本部分发生价值变动的结果,因此,v+m=v+Ev(v加v的增

长额),但是现实的价值变化和价值变化的比率却是被这样的事实

掩盖了:由于资本可变部分的增加,全部预付资本也增加了。全

部预付资本以前是500,现在变成了590。可见,要对这个过程进

行纯粹的分析,必须把产品价值中只是不变资本价值的再现的那

一部分完全抽去,就是说,必须使不变资本c=0。为此,这里要

运用数学上的一条定律,就是数学上运算变量和常量的定律,即

运算常量同变量相加减的定律。

另一个困难是由可变资本的原有形式产生的。比如在上述例

子中,C′=410镑不变资本+90镑可变资本+90镑剩余价值。90

镑是已知量,因而是不变量,因此把它当作可变量似乎是不合理的。

但90镑或90镑可变资本,在这里实际上只是这个价值所经过的

过程的符号。购买劳动力所预付的资本部分是一定量的物化劳动,

因而同购买来的劳动力的价值一样,是一个不变的价值量。但是,

在生产过程本身中,预付的90镑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所代替,死

劳动为活劳动所代替,静止量为流动量所代替,不变量为可变量

所代替。结果是v的再生产加v的增长额。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

点来看,这全部进程是转化为劳动力的那个原来不变的价值的自

行运动。过程及其结果都要归因于这个价值。因此,如果说90镑

可变资本或自行增殖的价值这个说法看来是矛盾的,那末它只是

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固有的矛盾。

乍一看来,假定不变资本等于0是很奇怪的。但在日常生活

中人们经常这样做。例如,有人要计算英国棉纺织业的利润,他

首先就会扣除付给美国、印度、埃及等国的棉花价格,就是说,使

在产品价值中只是再现出来的资本价值=0。

当然,不仅剩余价值同直接产生它并由它来表示其价值变化

的那部分资本的比率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剩余价值同全部

预付资本的比率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因此我们将在第三卷中

详细讨论后一比率。要使资本的一部分变成劳动力而增殖,就必

须使资本的另一部分变成生产资料。要使可变资本起作用,就必

须根据劳动过程的一定的技术性质,按相应的比例来预付不变资

本。一定的化学过程固然需要蒸馏器及其他容器,但这并不妨碍

我们在分析时把蒸馏器抽去。如果仅仅就价值创造和价值变化本

身进行考察,也就是说,进行纯粹的考察,那末生产资料,这些

不变资本的物质形态,就只是提供一种物质,使流动的、形成价

值的力得以固定在上面。因此,这种物质的性质如何是没有关系

的,无论它是棉花还是铁都一样。这种物质的价值如何也是没有

关系的。它只须有足够的量,以便能吸收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的劳

动量。只要有了足够的量,不管它的价值提高或是降低,或者象

土地和大海那样没有价值,都不会影响价值创造和价值变化的过

程。(27)

这样,我们先假定不变资本部分等于零。于是,预付资本就

从c+v简化为v,产品价值c+v+m就简化为价值产品v+m。假

定价值产品=180镑,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期间流动的劳动,那我们

从中扣除90镑可变资本的价值,就可得到90镑剩余价值。90镑

(m)这个数字在这里表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剩余价值

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

资本的比率来决定,或者用m/v来表示。在上述例子中,它是90/90=

100%。我把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

量,称为剩余价值率。(28)

我们已经知道,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生产自己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只是生产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为

他是在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状态下进行生产,所以他不是直接生

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而是在某种特殊的商品形式(如棉纱)上生产

出同他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相等的价值,或者说,同他用来购买生活

资料的货币相等的价值。他为此需用的工作日部分是大小不同的,

这取决于他每天平均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取决于每天生产

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平均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那末,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

就必须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

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

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

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既然工人在生产

劳动力日价值(如3先令)的工作日部分内,只是生产资本家已

经支付(28a)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就是说,只是用新创造的

价值来补偿预付的可变资本的价值,所以,这种价值的生产只是

表现为再生产。因此,我把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

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29)

这种劳动对工人来说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不以他的劳动的社会形

式为转移。这种劳动对资本和资本世界来说所以必要,是因为工

人的经常存在是它们的基础。

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

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

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

引诱着资本家。我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

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

结,只是物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

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各种社会经济形态

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

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30)

因为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它所购买的劳动力的价值,因为这

个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工作日的必要部分,而剩余价值又由工作日

的剩余部分决定,所以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剩余价值率m/v=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两个比率把同一种关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一种是

物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

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

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30a)

按照我们的假定,产品的价值=410镑+90镑+90镑,预付

资本=500镑。因为剩余价值=90,预付资本=500,所以按照通

常的计算方法,人们就说:剩余价值率(人们把它同利润率混为

一谈)=18%。这样低的比率是会使凯里先生及其他调和论者感

动的。但实际上剩余价值率不是=m/C或m/c+v,而是=m/v,也就是说,

不是90/500,而是90/90=100%,比表面的剥削程度的5倍还要多。在这

里,虽然我们不知道工作日的绝对量,不知道劳动过程的期间

(日、周等等),也不知道90镑可变资本同时推动的工人人数,但

剩余价值率m/v由于可以转化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从而精确地向我们表明

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比率。这个比率为100%。因此,工人是

半天为自己劳动,半天为资本家劳动。

这样,计算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可以简述如下:我们把全部产

品价值拿来,使其中只是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等于零。余下的价

值额就是在商品形成过程中实际生产出来的唯一的价值产品。如

果剩余价值已定,我们从这个价值产品中减去剩余价值,就可得

出可变资本。如果可变资本已定,我们从这个价值产品中减去可

变资本,就可得出剩余价值。如果这二者已定,那就只须进行最

后的运算,计算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m/v。

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它所依据的看法对读者并不习惯。看

来,举几个例子使读者熟悉一下是适当的。

我们先举一家纺纱厂的例子,该厂拥有10000个走锭精纺纱

锭,用美国棉花纺32支纱,每个纱锭一周生产1磅棉纱。飞花占

6%。因此,每周有10600磅棉花被加工成10000磅棉纱和600磅

飞花。1871年4月,这种棉花每磅花费73

4便士,因此10600磅

棉花约为342镑。10000个纱锭(包括粗纺机和蒸汽机在内),按

每个花费1镑计算,共为10000镑。它们的损耗率是10%=1000

镑,或每周20镑。厂房的租金是300镑,或每周6镑。煤每周11

吨(1小时1马力用煤4磅,1周60小时100马力(按示功器)的

用煤量,外加房屋取暖用煤),每吨按8先令6便士计算,每周约

花费4 1/2镑,煤气每周1镑,机油每周4 1/2镑,因此,以上所有的

辅助材料每周共需10镑。总之,不变价值部分每周是378镑。工

资每周是52镑。棉纱的价格是每磅12 1/4便士,或10000磅=510

镑,因此剩余价值是510镑-430镑=80镑。我们使不变价值部

分378镑=0,因为它在每周的价值形成中不起作用。这样,每周的价值

产品132镑=52镑+80镑。因此,剩余价值率=80/52=153 11/13%。在

10小时的平均工作日内,必要劳动=331/33小时,剩余劳动=62/33小

时。(31)

杰科布曾为1815年做过如下的计算,他假定每夸特小麦的

价格是80先令,每英亩平均收小麦22蒲式耳,所以从每英亩得

到的是11镑。这个计算预先把不同的项目互相抵销了,因而很不

完备,但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每英亩的价值生产

种子(小麦) 1镑 9先令……

肥料 2镑 10先令………………

工资 镑10先令………………

什一税、地方税和国税 1镑1先令…

地租1镑8先令………………………

租地农场主的利润和利息 1镑2先令…

总计7镑 9先令………………总计3镑11先令………………………

在这里(我们始终假定产品的价格=它的价值),剩余价值是

分为利润、利息、什一税等等不同项目的。这些项目与我们无关。

我们把它们加在一起,就得到剩余价值3镑11先令。我们把买种

子和肥料的3镑19先令作为不变资本部分,使它等于零。预付的

可变资本就是3镑10先令,代替它而被生产出来的新价值是

3镑10先令+3镑11先令。这样,m/v=3镑11先令

3镑10先令,在100%以上。

工人用他的工作日的一半以上生产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被各

种人用各种借口瓜分掉。(31a)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现在我们再回头谈谈资本家是怎样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那个

例子。他的纺纱工人的必要劳动是6小时,剩余劳动也是6小时,

因此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是100%。

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产品是20磅棉纱,价值30先令。这些

棉纱价值至少有8/10(24先令)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只是再现

的价值(20磅棉花20先令,纱锭等等4先令)构成的,或者说,是

由不变资本构成的。其余的2/10是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6先令新价

值,其中一半补偿预付的劳动力的日价值或可变资本,另一半形成

3先令剩余价值。可见,这20磅棉纱的总价值是依下列方式构成的:

30先令棉纱价值=24先令+3先令+3先令

因为这个总价值表现在总产品20磅棉纱上,所以各个不同的

价值要素也必定可以表现在产品的相应部分上。

如果说30先令的棉纱价值存在于20磅棉纱中,那末,这个价

值的8/10或其不变部分24先令,就存在于8/10的产品或16磅棉纱中。

在这当中,13 1/3磅棉纱代表原料的价值,即纺掉的棉花的价值20先令,2/2

3磅棉纱代表已消耗的辅助材料和劳动资料纱锭等等的价值4先令。

因此,13 1/3磅棉纱代表总产品20磅棉纱中纺掉的全部棉花,

即总产品的原料,此外再也不代表别的东西。虽然13 1/3磅棉纱中

只包含价值13 1/3先令的13 1/3磅棉花,但它们的追加价值6 2/3先令

形成其余6 2/3磅棉纱中纺掉的棉花的等价物。结果好象其

余的6 2/3磅棉纱被抽掉了棉花,而总产品中的全部棉花都塞到13 1/3磅棉

纱中了。另一方面,在这13 1/3磅棉纱中,现在既不包含已消耗的

辅助材料和劳动资料的价值的任何一个原子,也不包含纺纱过程

中创造的新价值的任何一个原子。

同样,剩下的包含不变资本余额(=4先令)的2 2/3磅棉纱,只

是代表总产品20磅棉纱中所用掉的辅助材料和劳动资料的价值。

因此,8/10的产品或16磅棉纱,虽然从物体来看,从作为使用

价值棉纱来看,它们同产品的其余部分一样,也是纺纱劳动的创

造物,但从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意义上来看,它们并不包含纺纱劳

动,并不包含在纺纱过程本身中吸收的劳动。好象它们没有经过

纺就变成了棉纱,好象它们的棉纱形态纯粹是骗人的。其实,当

资本家按24先令把这些棉纱卖出,又用这24先令买回生产资料

时就会表明,这16磅棉纱不过是化了装的棉花、纱锭、煤炭等等。

反之,其余2/10的产品或4磅棉纱,现在只是代表12小时纺纱

过程中生产的6先令新价值。其中包含的已用掉的原料和劳动资

料的价值已经被剔除了,同前16磅棉纱合并在一起了。体现在20

磅棉纱中的纺纱劳动都集中在2/10的产品上。好象这4磅棉纱是纺

纱工人用空气纺成的,好象所用的棉花和纱锭是未经人类加工而

天然存在的,因而不会把任何价值加到产品中去。

这4磅棉纱包含一天纺纱过程所生产的全部价值产品,其中

2磅棉纱只代表已用掉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即3先令可变资本,

其余2磅棉纱则只代表3先令剩余价值。

因为纺纱工人的12个劳动小时物化在6先令中,所以在30

先令的棉纱价值中就物化着60个劳动小时。它们存在于20磅棉

纱内,其中8/10或16磅棉纱是纺纱过程以前的48个劳动小时的化

身,也就是物化在棉纱的生产资料中的劳动的化身,而2/10或4磅

棉纱则是纺纱过程本身中消耗的12个劳动小时的化身。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棉纱的价值等于棉纱生产中创造的新价

值加棉纱的生产资料中原先已有的价值之和。现在我们又看到,产

品价值在职能上或在概念上不同的组成部分,怎样能够表现在产

品本身的相应部分上。

我们把产品——生产过程的结果——分成几个量。一个量只

代表生产资料中包含的劳动,或不变资本部分。另一个量只代表

生产过程中加进的必要劳动,或可变资本部分。最后一个量的产

品只代表同一过程中加进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这种划分很

简单,但又很重要,这一点在以后把它应用到复杂的尚未解决的

问题上时就可以看出。

上面我们把总产品当作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完成结果来考

察。但是我们还可以伴随总产品的产生过程来看,仍然把各个部

分产品当作职能上不同的各个产品部分。

纺纱工人12小时生产20磅棉纱,因此1小时生产1 2/3磅,8

小时生产13 1/3磅,也就是生产一个部分产品,其价值等于整个工

作日纺掉的棉花的总价值。同样,往后的1小时36分生产的部分

产品=22

3磅棉纱,因而代表12个劳动小时所用掉的劳动资料的

价值。再往后的1小时12分,纺纱工人生产2磅棉纱=3先令,这

部分产品价值等于他在6小时必要劳动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产

品。最后的6/5小时,他又生产2磅棉纱,其价值等于他半天剩余

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这是英国工厂主日常应用的计算方法,例

如他会说,他在最初8小时或2/3的工作日中把棉花赚回来,如此

等等。我们知道,这个公式是正确的,其实它就是上面的第一个

公式,不过把现成产品的各部分同时并存的空间变成了它们依次

出现的时间。但是,伴随这个公式也可能产生极野蛮的想法,特

别是在那些实际上关心价值的增殖过程,但在理论上又有意曲解

这一过程的头脑中会产生这种想法。例如这些人可能这样想:我

们的纺纱工人在他的工作日的最初8小时是生产或补偿棉花的价

值,往后的1小时36分是生产或补偿已消耗的劳动资料的价值,

再往后的1小时12分是生产或补偿工资的价值,而只有那非常著

名的“最后一小时”才是献给工厂主生产剩余价值的。这样一来,

纺纱工人就得创造双重奇迹:一方面,他在用棉花、纱锭、蒸汽

机、煤炭、机油等等纺纱的时候同时又生产这些东西;另一方面,

他把一个有一定强度的工作日变成五个这样的工作日。就我们的

例子来说,生产原料和劳动资料需要24/6=4个十二小时工作日,而

把它们变成棉纱还需要1个十二小时工作日。掠夺的贪欲相信这

种奇迹,并且总是找得到发空论的献媚者来证明这种奇迹,下面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