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长沙之书乱是什么意思?

中医长沙之书乱是什么意思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故称张长沙。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当时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这本书写在竹简上。

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时光到了晋朝,太医令王叔和偶然见到此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利用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
明清时期,研习《伤寒论》的医家众多,以错简重订、维护旧说与辨证学说三者最具代表。
错简重订派,是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方有执,俞昌等人,该学派认为仲景学说因王叔和编次而改易,之后又由于源流已远,其间时异世殊,又多虫蛀而残,后人编撰而乱,故主张必须重新考订,以求不失仲景原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