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比较急躁怎么办??

如题所述

性格急躁怎么办
1、如果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的情绪变得焦躁、愤怒,不如在你表达出情绪之前,先为自己的情绪降降温,比如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三分钟后再发怒。”然后在心中默数。不要小看这三分钟,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你恢复理智。
2、当你发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赶快转换一个环境,你的注意力和精力也会相应地转移。千万别让自己陷在死胡同里,总是去想那些惹你生气的人或事,这样你会更加生气。另外,当感觉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时,可以主动做一些运动,让冲动的情绪随着汗水一起流掉。

3、遇到事情多思考,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控制自己急躁的脾气。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一定要发火的,即便遇到不同的看法,也不能过于固执于自己的意见,虽然意见不统一,也不能靠发脾气来解决问题。那样并不是说服别人的最佳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5

是遇到什么事了么?现在的生活压力大,赚钱难,开销大,房贷车贷孩子奶粉,把人压得透不过气来,可又找不到发泄口,建议心情不好时候可以去公园或者清净的地方走走,把心放松下来,其实人活着就是幸运的,这几年天灾人祸,那么多人都离开了,我们还活着,还能跟自己爱的人或者爱我们的人一起生活,就应该珍惜了。你要知道,有些事急不来,有些问题我们也解决不了,既然解决不了就顺其自然吧,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我相信因果轮回,相信前世今生,我相信今生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注定的,无非是还债或者讨债,所以我们都欣然接受吧。祝你幸福!

第2个回答  2021-08-05
发泄,喊几嗓子。再不行找点不值钱的砸了它。
心情烦躁要分几种,消除烦躁也要看你形成烦躁的原因,如果你是因为处事不顺,那么你就换一种角度想想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要是还是不行的话,你就找到形成这个烦躁的“核心人物”跟他坦诚的交流一下这个事情不是特顺,把困境直接说明白;如果你是因为感情的事情,你首先要好好想想,先从自身来考虑,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感情中迷失了自己,才会使自己烦躁啊,你可以去找朋友聊聊,做些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你就会慢慢从烦躁中走出来;如果你是莫名其妙的烦躁,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什么的话,那你可以选择换一下环境,去旅游啊,或者去登山,或者去看海,总之,让自己变得充实,那么你的信心会让你的烦躁,不扫自去!
第3个回答  2021-08-05
遇到事情急躁,本质上是不想面对问题,害怕解决不掉。没关系,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下吧。随着你放下足够多不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做好必须做且能做好的事情,心情就会越来越平稳。放下苛责,放下完美主义。
第4个回答  2023-09-15
释义:
急功近利的意思就是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违反了客观规律的做法。
悦纳:
急躁也有好处,急躁者的优点是执行力强、用心和负责。
分析: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某些情况下,耐心和沉稳更能够得到好的结果。而过分急躁的情绪会妨碍人们做持续努力,最终影响目标的实现。
不提倡毫无效果的急躁,想要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要过度。而且再好的初衷,也需要客观条件的允许。
着急并不能解决事情,想要更快的做到,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种企图通过"短期突击"立见成效,经过一阵子的奋斗就来一个一鸣惊人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态度:
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培养自己遇事不慌、面临大事能够冷静从容的心态。
考虑到急躁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急性子做事干练积极的优势,同时不过分追求目标、急于求成,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行动。
方法:
1.预防。
在安排具体事情时要有余地,给自己宽松的时间安排。
2.处理。
当急躁情绪已经产生时,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放松,暗示自己“这件事根本就不值得着急”,“着急会把事情办坏的”; “慢一点、放轻松一点”。
注:这些暗示也可以用来告诉身边的人(包括孩子),提醒他们。
在感觉自己很急躁的时候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漫画或写毛笔字。
3.日常训练。
耐心倾听他人说话,尽量不插嘴打断别人的话题;让自己等待动作较慢的人把事情做完,不要越俎代庖;耐心回答他人的问题。
做些锻炼耐性的事情,例如练习书法和临摹绘画、解乱绳结、解魔方、拼图、钓鱼,女性朋友可以做刺绣和练习芭蕾。
注:这些事情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去做,以培养平稳和冷静的内心。
4.通用。
可以听一点柔美缓慢的歌曲,喝喝茶。
去看看大自然,吸吸新鲜空气对自己有帮助。
为了避免急躁情绪,可以多选择清静的场所。学会独处和静思。(由于急躁失去了对象和场合,更利于我们冷静和反省自己。)

亲子教育:
学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语言上安慰和鼓励,包容他的急躁情绪。
不要训斥和指责孩子。
提醒孩子做事情要关注过程,不要虎头蛇尾。
教会孩子延迟满足。
让孩子们玩一些益智玩具 让孩子从易读的书开始 家长不要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者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学习瑜伽和冥想来培养平静和淡定的心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