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草药打成粉与煎成汤效果究竟是不是一样的?

如题所述

中药为什么要煎,打成粉药效不是更好么?这位粉丝很有思考探索精神,值得表扬。中药为什么不能一股脑儿全打成粉?什么时候可以打成粉,什么时候不应该打成粉?我们的辩证地来看:

打成粉直接吃/用

把中药打成粉,其实就是“散剂”。散剂分为内服的散剂和外用的散剂。

有些贵重的中药,可以单独打成粉直接吃或者装胶囊吃,比如三七粉、西洋参粉、人参粉、冬虫夏草粉等。

也可以把几种中药混合打粉,然后用热水调着吃。比如用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混合做成的参苓白术散,可以补脾胃、补脾胃,益肺气。而藏药中,散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剂型,比如利尿消肿的十五味铁粉散,健胃消食的十味消食散等。散剂比表面积比较大,容易分散,便于吸收,起效迅速,制备简便。总的来说,单次用量不会太大。(多了也吃不下啊!)

而外用的散剂,则一般用于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比如用于咽喉糜烂肿痛的锡类散,眼睛红肿的拨云散眼药,跌打损伤的七厘散等等。还有我们常用的云南白药。药粉外敷可以帮助伤口愈合。但是外用的散剂,一定要注意灭菌,不然可能会造成感染。

打成粉煎煮

如果把一般的处方打成粉然后煎煮,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答案是——会糊锅。药香还没煎出来,糊味儿倒先煎出来了,太惨了。那么聪明的你肯定有办法:用纱布袋把粉装起来,悬挂在锅里煎煮不就行了?这的确可以解决糊锅的问题,但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磨粉容易损失挥发性成分。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验,拿一片薄荷或者艾草的叶子闻一闻,味道淡淡的,但是如果用手揉碎再闻,那气味就会非常浓烈了。在这个过程中,香味成分就挥发到空气中损失了。这些挥发性成分往往又是有效成分。因此,对于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来说,中医里会强调“后下”,就是其他药快要煎好时,再加入稍微煎几分钟。如果磨粉后再煎煮,那么岂不是大大损失了有效成分。

磨粉容易煎出非有效成分

我们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像一个个纤维素做成的小房子,把药用成分和其他成分装在里面。饮片煎煮时,小房子能够把淀粉困在细胞壁里,而小分子的药用成分能溶解到药汁中。如果打粉后再煎煮,就相当于把小房子都损坏倒塌了,药用成分以及淀粉、纤维素这样的非药用成分全都跑到药汁中,我们原本喝一口药,是大部分药用成分,小部分无用成分。这下好了,我们喝一口药,虽然药用成分有可能变多一点点,但是无用成分却增加了很多。本来是喝药,现在成了“喝粥”,增加了肠胃负担。另外,一些有毒有害,或者药性比较强的成分,原本只溶解一点点在药汁中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现在一股脑地溶解到药汁中,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不可控的风险。

打成粉做成丸药

中医里说。“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汤药可以荡涤脏腑,起效快,药力强。丸药则缓慢释放,药效缓和。中药打成粉,用水或者蜜作为赋形剂做成药丸,就成了水丸、蜜丸和水蜜丸。如果把一部分药煎煮提取成药汁,用药汁作为赋形剂来做药丸,就是浓缩丸。丸药的优点除了药效缓和外,还有携带方便、掩盖部分药物的不良气味等优点。缺点嘛,每次吃一大捧丸药,想想也痛苦。另外,由于是原粉入药,容易有微生物污染。

总结一下。中药是可以打成粉用的。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中药打成粉做成内服和外用的散剂,或者制成丸药。但是不建议把一般的处方打成粉煎煮。中医的特点就是灵活,如果不加辨证地打粉或者不打粉,那么就太不灵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8

中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对具有对人体某些病症治疗作用的植物、生物、或其它岩石材料的统称,其治病原理复杂,药材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变化无穷,然而,自古中药的制药方法、服用方式,却高度统一,大多数都是日晒制药、熬水服用。

而今许多中药都选择打粉泡水喝,这是一种对中药的利用效率升级的一种方式,但也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

举个栗子:古人认为,人参只有完整的才珍贵,打成粉末那就一文不值,如今人参都打粉,难道古人的总结完全是在扯淡?

中药,到底是熬水喝,还是打粉泡水喝好?

打粉泡水喝的优势:

1、方便,不需要熬那么久,直接热水一冲,喝了不就好了,哪有那么多麻烦。

2、粉末状药物全部吃进去,药效全部保留,并且由于打成粉末,更有助于吸收。

熬水喝的优势:

1、药在通过煎熬,也就是提炼之后,浓度比较高,溶于水中,快速吸收。

2、古方都是这样,这是长期经验总结,而药材中有许多科学未知的东西,遵从古方不图方便,求稳。

为了探求这个问题,小编翻阅南华大学图书馆关于中药的藏书,然后和朋友扯扯蛋,之后,焦灼了

按照制药工程的制药原理来说,许多中成药都是通过打粉后,经过一些辅助材料的添加制成,不经过煎熬,但又有这么一个故事,让小编彻底懵逼。

中药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2012年,沈朝斌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教授俞培忠曾有过一次辩论。俞培忠认为,中药材经炮制和煎煮后,最可能的药理药效作用是化学成分,而沈朝斌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不排除中药经处理后存在“小基因物质”。

沈朝斌所说的“小基因物质”就是微小核糖核酸,这是一种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小基因”序列,它的主要功能是抵制基因转录。在医学意义上,微小核糖核酸既是一个疾病的生物标记,又是进行基因治疗的手段。

这只是中药起作用的一种方式,而中药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正如文章开头所言,中药的治病原理复杂,并且药物并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手段,各方面配合才最终达到效应。

医武道同源,为此,小编再一次与伍明先生用运动康复思维探讨了这个问题。

伍明先生永不言之言,点醒了小编:水载万物,利万物,存于万物,水中的奥妙无穷无尽,无论如何,服用中药,都不要离开水,至于中药煎熬还是打粉,我真不懂。

中药从煎熬到打粉的改变,虽然是微小的,但对人体内部运动的改变是复杂的,然而这复杂的改变又会通过人体的自身调节而改变,人体最终又会适应这种变化,尽管中药中含有说不清道理的东西,人体都会通过自身改变,适应,最终又吸收了这些东西,只是,这种改变到底有没有意义,却是一个急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药,只是一种材料,最好的康复手段永远是运动康复,也就是通过激发自身康复能力的康复手段,药物作为配合,中药打粉的现象虽没什么问题,但人对生病的态度,却有巨大问题,人如果觉得生病都不愿意熬药,只是冲水喝点药就解决了,怎么会重视自己的身体,真正等到病不可治,又当如何?

人如果失去了生命力,最终致命的根本也许不是什么病痛,而是浮躁、物欲,和自己的心。

第2个回答  2021-01-21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代人民通过不断的丰富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汤药是中医的传统的治疗方式之一,各类中医经典记载的中医药的方剂都是以熬制的方式制成汤药为基础的,里面的各种药物的配伍的比例和数量也都是以熬制汤药为基础摸索出来的。

中药

中药在长达几十分钟的高温熬制过程中,各类药材里面的非常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会产生化学反应的,最终熬好的汤药里面的成分和原来的成分不会完全一致,有可能真正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非完全是各类草药里面的原有的化学成分,而是熬制过程中反应生成的新的成分。所以打成草药服用的话,可能就改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不一定产生理想的疗效。一些有毒有害的中草药成分通过熬制,也许里面的有毒有害的成分通过反应就能够得到削弱,甚至变成无毒,而不经熬制过程的话,这些毒物不可能改变性质。

中药

再一点就是中草药里面有很多像矿石类及动物骨骼等,里面的很多成分只有少量的部分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许古代的中医先人总结出来的汤药里面只需要这些溶出的部分,而不能溶解的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并无有效的作用。将这些东西全部磨成粉吃进体内不仅没有用处,可能反而带来危害。而且中药里面有很多有毒性的药品,西医认为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中医用来治疗却是有效的,也许只是利用在煎药的时候析出的极少的一点,但是如果磨成粉全部服下去,可能人体难以承受。

另一点是全部打成粉末吃进去,进入人体的各种药物成分可能都超出了汤药的剂量,是药三分毒呀,超过了剂量就有害。

中药

基于以上的原因,最好还是以煎药的方式来服用中药更为稳妥安全,也许那些煎煮以后的残渣本来就应该扔掉。当然,中草药的煎熬是非常麻烦的,而且在空气中弥漫着非常难闻的气味,饮用的时候也非常痛苦。现在已经有一种新型的自动的制作冲剂的系统,可以将中草药转化成冲剂。

它是先将各种中草药在工厂进行提纯制成原料药,在医生开了处方以后,医院或药房将每味原料药按照剂量取出加到一个反应釜中,在高温下将这些药混合制成冲剂。回家以后只需要用开水冲开,就和中成药的冲剂一样饮用。这一方面保持了中医的对症下药的长处和模拟汤药的加工过程,另外又能够像中成药的冲剂一样方便饮用,我们这里的医院已经配备。如图

中药

第3个回答  2021-01-17
效果是一样的,因为药都可以充分发挥出药性了,怎么方便就怎么来,不会影响效果。
第4个回答  2021-01-19
把中草药打成粉,和中草药直接熬药汤喝,效果是不一样的,应该打成粉的效果更猛烈一些,效果会更加的显著,但是不宜吸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