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一本不可错过的终身受益书籍

如题所述

【齐帆齐微课第8篇,3532字数,共累积20601字数】

茫茫书海中,是什么缘分让你我相遇,并终身相知相伴?

感恩公司每个月组织的世界经典书籍读书会,让你我相遇在春暖花开的3月。六大经典书籍中,我很庆幸一眼相中了你,这大概就是人们口中的缘分吧。

你,《非暴力沟通》,是一本人际交往的神器,也是一本自我反省,自我疗愈的书籍。你手把手教会我换一种方式与人沟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知道,与你相遇的那几天里,我正处于沟通失败的崩溃边缘。是你拯救了我,这几天在你的陪伴下,我日日进行深刻的反思,换位思考,心情也逐渐变得平静了下来。

我也很高兴自己这次有幸争取到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领读人资格,并成功拓展了5位同事。每天大家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讨论所感所得,并按时打卡写出每日读书的读后感。用心灵温暖心灵,让自己受益同时,也让更多人受益,补足心理营养,习得修炼幸福的能力。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被称之为非暴力天使,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之父。他从小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他在充满关爱的家庭里长大。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他家人的乐善好施深深影响着他。同时,他所处的城市,又时刻充斥着暴力和歧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他对于采用新的沟通方式,在面对暴力时,可以和平解决分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但是,语言及表达方式却使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痛苦。作者在书中提到:“我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故此,马歇尔博士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达成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如何达成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我们日常有哪些不经意间的沟通误区,如何纠偏?

这本书就是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大量的实际案例相结合,生动形象地为读者介绍了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即如何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来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带来的痛苦。

而要掌握这种沟通方式,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和琢磨书中的方式方法。根据我的经验,优先推荐大家购买纸质书来精心阅读,获取其中的沟通方式的精髓,帮助我们转变沟通思维,改变日常沟通误区。

我自己通过咪咕阅读已经反复读了3遍这本书,但是我依然感觉自己没有消化和吸收好书中的实用指南。所以我今天毫不犹豫的下单为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购买了纸质书,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非暴力沟通》这本实用的沟通技巧工具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实现与人沟通和连接。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整体的结构非常清晰,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贯穿始终。作者用“爱”来开篇,又用“爱”来收尾,倡导一种回归自我、回归生命本真的朴素情怀。

这本书让大家认清和理解了几个关键问题:

1)传统的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即暴力沟通的本质。

2)如何纠错?即非暴力沟通的要素和步骤。

3)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即倾听

4)非暴力沟通的应用:爱与表达

作者在本书中用异化的沟通方式来代替暴力沟通,通常表现为“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而非暴力沟通中,不强调评论、比较,回避和被迫。而是注重 “ 观察 ,感受,需要,请求,倾听、表达” 。

其中“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关键词,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关键要素。而倾听则是做好非暴力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而区分观察和评论则尤为重要,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故:非暴力沟通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观察与评论的一个重要区别点在于:观察要有依据和事实证明,用的是具体的,可衡量的语言。而评论往往是一些笼统的,很难确定是否客观的描述。

比如下列两个例句:

评论的语句:Charlie总是不好好完成周末作业。

观察的语句:“Charlie周末有4份作业,他只完成了一份物理,其它语数英均未做。”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只有我们越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才能得到更好的沟通和反馈。而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构建表达自己感受的词汇库,书中有详细的描述,例如兴奋、喜悦、 欣喜等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大家可以仔细揣摩书中举出的词汇和例子,并学以致用。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的情绪会受到影响。通常,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责备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怨天尤人,责备自己或责备他人。而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非暴力沟通提倡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所需,这有助于对方准确地了解我们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对方做出准确积极回应的机会。所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我们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日常沟通中,明确彼此谈话的目的,并明确的提出对对方的具体请求,有助于对方快速了解我们的诉求,并积极想办法满足。

我们需要正确的区分请求和命令,日常沟通中,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做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当我们请求别人时,是不想勉强别人的,我们需要 非常清楚、具体的,委婉的表达出期望他人做的事情来。我们 可以在前面加上五个字:”你可不可以。” 比如,当我们想让别人不在室内抽烟时,我们可以说:“可不可以到吸烟区吸烟呢?”而不是:“请不要在室内吸烟。”

当他人遇到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非暴力沟通中,强调全心全力的倾听。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去体会对方。不做否定、不做分析、不做建议、也不做辩解,也不要着急揭露对方的需要,基于其表达感受的空间,让其感受得以释放。

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大声地提出请求; 3)换一个环境。

爱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他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和惩罚他人,我们要做的只是静静的体会自己;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 3, 4 步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我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中心词是“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幸福生活的保障。生活中绝大部分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沟通不畅或欠缺沟通导致的。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其实是抛开表面现象,关注“需要”的本质。

人人都有“需要”,往往因为自身的“需要”与别人的“需要”不同,从而产生冲突、矛盾甚至暴力。不管最终我们的“需要”是否被满足,我们都会因为“需要”被关注到,被理解到而缓解了彼此紧张的关系,达成非暴力沟通的诉求。

日常生活中,非暴力的行为除了行动暴力,还有语言暴力和冷暴力,都是因为内心有不满或愤怒而采取的不理性的自我保护措施。

我们身为父母,对子女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都由可能变成语言暴力,进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深深的伤害。本书中有很多例子,其中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居民定居点谈判、有色人种受到到歧视的时候、老师面对桀骜不驯的学生的处理方式等,每个例子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和揣摩的地方。

自从我每天读书以来,我会将每日从书中获取的信息,分享到头条和百家号上,也会打卡到公司读书群中。我发现我的每一次观点分享,在头条和百家号上都会引起很大的共鸣和反向。

非暴力沟通是让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这是需要反复练习的。

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我们知道,日常沟通中,要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情绪、请求和命令,学会一心一意地倾听,并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沟通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