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开篇立论应该怎么写?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2分钟的稿子。这个适合给总结的人。

虽然有些小错可能酿成大错,但不是所有小错都会酿成大错,这不是一个绝对论。接下来我来总结一下我们组的观点。
首先,每个人都会犯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第二,不仅有些小错不会酿成大错,还有可能带来突破性的革命,比如青霉素。第三,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不去改正。更加可怕的是因为害怕犯错而根本不去尝试。
而我的观点是小错本身不会酿成大错,是对于小错的态度和应对方法造成了大错的出现。大家都知道亡羊补牢的典故吧。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这告诉我们,犯错不怕,但是不积极地改正,纵容错误的出现,有时想再弥补也无济于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走向成功的必经阶段,关键是吃一堑长一智。一个不敢犯错的人永远不会成功。我们小时候是经过无数次地跌倒才学会走路的,如果怕跌倒,我们就会永远躺在床上。在19世纪处,发明家爱迪生,通过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发明出人类史上第一盏电灯泡。每次实验的失败,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判断错误,也是因为当时的无知,但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失败,他总结了经验教训,不断改变修正,才实现了目的。
我想问一下正方的同学,你们难道没有犯过错误?你犯过的所有错误难道都成了大错?

以下是例子:
知错就改,立地成佛

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不能衡量那个人的本身。

1948年,一个叫迈思楚的瑞士人,从田间散步回来,低头一瞧,裤腿粘(zhān)上许多烦(fán)人的芒刺。

②他揪(jiū)下几根,在显微镜下看,原来许多芒刺像一排钩子互相连在一起。

③迈思楚终于想出把尼龙织成两排,一排是小钩,另一排是小圆孔,互相按(àn)在一起,就可以扣上了。

④如今,这种“魔鬼粘”按扣,在衣服、表带、书包……上都有。耐用、方便、颜色多的优点,受人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