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必读的10本小说

如题所述

茅盾文学奖必读的10本小说如下:

第一部:《平凡的世界》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当年文学陕军的领军人物路遥。

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始终高居图书畅销榜的前三,其经典程度不言而喻。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作家路遥事实上将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上,他的英年早逝,毫无疑问是因为这部作品的艰辛写作。

第二部:《白鹿原》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文学陕军的健将陈忠实。

就文学价值而言,这部小说在所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首屈一指,史诗一般的格局和内涵,具有让人望洋兴叹的奇伟和厚重。

第三部:《芙蓉镇》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湖南作家古华。

这部小说属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范畴,但是艺术水准明显高出很多当时盛行的伤痕文学作品之上,在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上能够与魏巍的《东方》和姚雪垠的《李自成》并驾齐驱,已经说明了古华的创作能力之强。

第四部:《穆斯林的葬礼》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北京作家霍达。

这部小说同《平凡的世界》一样,也曾经在电台《小说连播》中播出过,播讲者是孙兆琳,很多人是先收听了小说连播,然后才看的书。

第五部:《尘埃落定》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四川作家阿来。

这部小说展现了极为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浓郁的神秘和浪漫气质。小说的确做到了书写一个民族的秘史,形成了非常具有个性的书写结构和文学版图。

第六部:《张居正》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湖北作家熊召政。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传统的意味十分深厚,构筑了我国历史小说回归传统的新版图。

这部小说分为四卷,分别是《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和《火凤凰》,塑造了明代改革家张居正这一历史形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第七部:《一句顶一万句》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河南作家刘震云。

刘震云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作家,由于在文学界和影视界都纵横捭阖,国民知名度极高。

这部作品号称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读懂这部作品,就读懂了中国式的孤独感。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延津是刘震云的文学故乡。

第八部:《人世间》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我国著名知青文学作家梁晓声。

这部小说秉承了梁晓声的创作生涯的固有风格和传统,笔触所及都是社会生活的丰厚土壤,可以说现实主义书写是梁晓声一以贯之的坚持,也是这部作品的整体气象。

第九部:《长恨歌》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上海作家王安忆。

王安忆的小说,总的来说就是华丽,这与作家所处的上海文化底蕴互为表里。

第十部:《生命册》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河南作家李佩甫。

李佩甫的小说也极其有自己的个性,语言的灵动多变,结构的舒展悠长,都形成了鲜明的写作特色。

这部小说是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摹画了时代的变迁和心灵的沧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