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如题所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3711。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校简介: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Jiangmen-Polytechnic)是2004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始终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以“规范化建设”为主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型”党支部建设全覆盖为支撑,推进“1+1+6”班主任家访全覆盖、服务育人教育全覆盖。实施课程思政360改革计划,创新“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学校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主动适应江门五邑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建成有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品牌专业4个、协同育人平台1个、教学资源库1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主动适应江门五邑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搭建“一会两平台”,探索出资源共享、紧密联系、互利多赢的“政校园企侨”协同联动的办学新路子。


学校重视文化校园建设,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侨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成效显著,初步构筑了“三年四季一校园”侨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规划用地1080亩,校舍建筑面积29.2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6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下设有7个院系和1个教学部,开设有37个高职专业。


历史沿革


2004年3月,学院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江门教育学院、原江门市工业中专学校和原江门财贸学校组建而成,是江门市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2009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


2010年,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校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


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


2013年,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18年,正式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教学建设


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屡获佳绩。10年来,学校连续六届捧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优胜杯”;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2项、一等奖15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省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获得“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11项。2015-2019年,学校共有48个项目在“攀登计划”中立项。


在广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获一银一铜,在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中获二金七银,在中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材料技术系郑天寿同学在第四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被评为“广东省十佳职业规划之星”,何志华同学在首届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艺术设计系06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余毅明同学作品《时尚空间》入围“2008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荣获舞蹈类等4个一等奖衡困;在2008年中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首次参赛,就有7位学生获得一等奖、20位学生荣获二等奖、33位学生荣获三等奖;学院因在第二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成绩优秀而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9年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夺得“优胜杯”。学院团委被评为配腔“广东培拦衫省五四红旗团委”。


2006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08年为99.17%,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58%,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100%。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22%,专业对口率达87.96%,就业现状满意度持续提升。


学科建设


学校获得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4门,教学改革等项目16项;教学成果奖2项;拥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3个,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市级高层次人才80多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高职教育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实训基地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全校教职员工有731人,专任教师60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3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4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比例为35%,还拥有一支由企业(行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合作交流


学院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同类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学术资源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3个,实训(实验)室105间,5997平方米的江门市高技能实训平台落户学院;拥有产学合作基地154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3家;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可开展39个工种(考点)的技能鉴定或培训;学院藏书110万册。


科研平台


学院立足江门,依托珠三角城市群,探索“政校企一体,专业与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有17个“前校后厂、前厂后校”式的校内外院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其中1个基地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实训基地、1个基地为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有10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学院积极探索以工学交替、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建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建设省高校教学综合改革项目3项、思政优质课程1门。


学校历来重视科研工作。自2004年,科研项目经费逐年递增,省级项目从无到有,累计获得国家项目1项、省级项目40余项,科研实力大为增强。学校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与开平市月山镇政府联合共建月山镇化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市科研平台14个。截至2019年10月1日,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41人次,多家单位在学校支持下获得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立项。


科研成就


学院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化教学、“2+1”顶岗实训广泛开展,形成以校政企合作为基础、遍及校(商)会合作、校团合作等多金额化人才培养模式格局,“双师工程”、“名师工程”和“师德工程”逐渐成为品牌;学院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公开出版教材43部,编写特色校本教材45本;取得4项省级教改项目,确立14个院级教改项目;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成熟,发表各类论文414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论文76篇),省级以上课题立项20项,获得专利4项,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棉正反双面涂层牛仔布”等4种新产品分别获得2007年度中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优秀创新奖和优秀设计奖等4个奖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5人次、国家级奖励198人次、省级奖励151人次、市级奖励59人次;省级集体奖11次,市级集体奖8次。


学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2017年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2项,获得国家专利97项,专利授权64项。公益性培训服务从5495人日提高到9888人日。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染整技术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江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共计五万多人次。


校徽


整个图案是采用变形的汉字“业”,构成一艘风帆劲张的船,显示丰富的寓意。“业”,代表学业、专业、职业、事业,突出了该院着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事业兴旺发达的特点。“业”变形为船,化用了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大气磅礴,风帆劲张的造型,寓意扬帆远航、一帆风顺,既巧妙地揭示出学院处西江之滨、通五湖四海的地缘优势,又酣畅地显示了学院师生乘风破浪、开拓前进的满腔豪情,整个图案简洁明快,主题突出,表现了侨乡职院的特点。


从另一个角度赏析,中间两根立柱顶天立地,象征栋梁之材,两翼造型像大鹏展翅,寓意前程万里,恰切地体现出该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


特色专业


国家骨干专业:智能产品开发


省级品牌专业:智能产品开发


省级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建设专业:学前教育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语文教育、社会工作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智能产品开发


校级品牌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