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特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水环境中,水显然是随意可利用的。然而,在淡水或咸淡水(如河流入海处)栖息地有一个趋向,即通过渗透作用水从环境进入植物体内。在海洋中,大量植物与它们环境是等渗的,因而不存在渗透压调节问题。然而也有些植物是低渗透性的,致使水从植物中出来进入环境与陆地植物处于相似的状态。因而对很多水生植物来说,必须具备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这经常是耗能的过程。水生环境的盐度对植物分布密度可能有重要影响,像河口这类地方,有一个从海洋到淡水栖息地的明显梯度。盐度对沿海陆地栖息地的植物分布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物种对盐度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能耐受高盐度的植物,是由于它们的细胞质中有高浓度的适宜物质,如氨基酸、某些多糖类、一些甲基胺等。这些物质增加了渗透压,对细胞中酶系统不产生有害影响。生长在沿海沼泽地的红树林能耐受高盐浓度,是由于这类植物的根和叶子中有高浓度的脯氨酸、山梨醇、甘氨酸—甜菜苷,增加了它们的渗透压。除此之外,盐腺将盐分泌到叶子的外表面;很多植物的根排除盐,明显地依赖于半渗透膜阻止盐进入。红树林植物进一步降低盐负荷是通过降低叶子的水蒸腾作用,这种适应相似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植物渗透压控制的精确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通过观察发现激素在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脱落酸(一种植物激素)启动了产生蛋白渗透的基因,提供了一些抗盐胁迫的保护剂。

水体中氧浓度大大低于空气的氧浓度,水生植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使根、茎及叶内形成一套互相连接的通气系统。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叶柄、茎而进入地下茎和根的气室,形成完整的开放型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地下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另一类植物具有封闭式的通气组织系统,如金鱼藻,它的通气系统不与大气直接相通,但能储存由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供光合作用需要,储存由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供呼吸需要。由于植物体内存在大量通气组织,使植物体重减轻,增加了漂浮能力。水生植物长期适应于水中弱光及缺氧,使叶片细而薄,大多数叶片表皮没有角质层和蜡质层,没有气孔和绒毛,因而没有蒸腾作用。有些植物能够生长在长期水淹的沼泽地,如丝柏树,它们的地下侧根向地面上长出出水通气根。这些根为地下根供应空气,并帮助树能够牢固地生长在沼泽地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