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孝顺的孩子,父母就越看不起呢?

如题所述

孝顺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毋庸置疑是一种良好的姿态和品质。长辈和子女之间的孝顺,是中华文化里的传统美德之一,并因此受到人们的崇尚和尊敬。但是,时至今日,在某些家庭中,却发现了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越是孝顺的孩子,父母越是看不起他们。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事实是,孝顺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刻板的社会观念,这些都会突破孝顺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是一些原因分析:

一、父母的期望值较高

我们可以说,父母希望孩子孝顺,当然是出于好心,他们认为孝顺是子女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但是,父母对孝顺的标准和要求往往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那些长辈,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观念等因素都代入进来,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当孝顺的标准和要求与父母的期望值不一致时,父母会认为孩子不够孝顺,甚至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无法做到父母的要求,于是就退缩了。

二、孝顺的定义不同

对于孝顺这个概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一些家庭里,他们认为孝顺就是在经济上供养父母,一旦父母有了经济问题,孩子就必须为其解决。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孝顺的定义是尊敬和固定生活照顾父母的时间。

由于不同的定义,会导致孝顺者在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孝顺。所以当他们不按照父母的期望行事时,就会让父母会产生困惑和不满,觉得孩子没有对他们尽到孝顺的责任。

三、父母有时会感到被压迫

人的感受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就算孝顺的孩子表现的尽职尽责,父母依然会感到被压迫。这是因为孝顺孩子一般都是比较有主见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不会轻易妥协。所以如果发生冲突磨合的时候,孝顺者绝大多数也不会妥协。

这样来拉踏,家庭关系中勾心斗角的心态就形成了,就好像孝顺者的成功总是建立在父母的失败之上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结果,可能最后干脆连孝顺都不愿意做了。

四、父母认为孩子不够尊重

有一个旧谚语:子欲养而父母容。尽管如今,这句话早已不如原来流行,但是,还是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需要从根本上服从他们。这当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了,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不能成为独立的人。

如果孝顺者一不小心,便会出现做事太过雷厉风行、言辞尖锐无礼、对抗父母意志等情况,从而引起父母对孩子不满的情绪。

最后,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即便在一些情况下,越孝顺的孩子越会遭到父母的拒绝和路阻。但是,孝顺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是体现家庭和谐的基础。对此,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孝顺,而是要更加理解父母对孝顺的期望和态度,并在孝顺的进程中多一些沟通、理解和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8

老人常说:那个在医院鞍前马后服侍父母的,一定不是得宠的!是的,老人身体健康能做事时,在受宠的子女家,养老就要推给不受宠的。受宠的动动嘴,指挥一通,不受宠的默默的尽心尽力!




有一次在医院遇到一个大概八十的老太太,家里条件应该不错,看上去有点糊涂了。平时两个女儿照顾她,她总是要求其中一个多来,来了又骂她照顾不好。另一个来的时候,她就心疼她来得早什么的。既现实又戳心,为什么越是孝顺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见呢?

上帝总是在老人最后生命里安排老人最看不起的人,在身边伺候着,太搞笑,太经典。照顾父母就是不受宠的,因为父母会找各种理由不要自己宠爱的儿女受累。受宠的,会说的,都是老人的心头肉,老实憨厚,不被待见的,恰恰是最孝的。




我媳妇就是不受宠的,老父住院需陪护,都是你身体好你家事少,所以你陪床,姐弟基本上从不来。说实话,当年计划生育,媳妇四岁前没有进过家,都是在姥姥姑姑家,相当吃百家饭长大的。媳妇没有说过一句话,白天黑夜,屎尿都给收拾。在医院伺候半个月,还抵不过弟弟打个电话,看都没来看一下。自己跑出去潇洒,都找不到,但他依然是父母的心肝宝贝!

第2个回答  2023-01-01
人都是很贱的,喜欢的孩子再任性他们都觉得可爱,不喜欢的孩子反而因为从小受到冷遇而懂事孝顺,但再孝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孝顺也没办法让父母改变想法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