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第几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第七季辩题汇总

01.第1期:在厕所隔间听到同事说我坏话,要不要大方走出来?

02.第1期:好朋友明知我偶像是谁,还在朋友圈骂TA,我该怼吗?

03.第1期:男孩子想穿裙子去幼儿园,爸妈该不该阻止?

04.第1期: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该不该跟老师理论?

05.第2期:毕业即将各奔东西,该不该表白?

06.第2期:我很爱我的伴侣,但TA是个“扶弟魔”,我该分手吗?

07.第3期:网恋奔现遇“照骗”,我要不要迎难而上?

08.第3期:领导敬我酒,要不要硬着头皮喝?

09.第3期:室友总是不经我同意用我东西,该不该跟TA撕破脸?

10.第3期:全人类带着记忆重启2020,你支持吗?

11.第3期:劝你早睡和陪你熬夜,哪种更爱呢?

12.第4期:热爱的工作令我秃头,要不要辞职?

13.第4期:从明天开始,奇葩星球一切社交媒体都显示真名,你支持吗?

14.第4期:婚礼当天,发现还是没有那么爱TA,要不要逃婚?

15.第5期: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顾家,我该不该阻拦她?

16.第6期:奇葩星球要推出“前任点评”APP,你支持吗?

17.第7期: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

18.第8期: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19.第9期:家长群大家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

20.第10期:我是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21.第11期:老婆年薪好几百万,要不要当全职爸爸?

22.第12期:好不容易追到的真爱很怕狗,要不要把我的狗狗送走?

23.第13期: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24.第14期:奇葩星球新科技,人们可以自由买卖生命时间,你支持吗?

25.第15期: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儿命追?

26.第16期: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

27.第16期:伴侣的副驾驶有一根明显不属于我的头发,我该不该问清楚?

28.第17期:好朋友失恋后天天找我哭,我听累了可以“糊弄”TA吗?

29.第18期: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

30.第19期:我是职场新人,老板明显不喜欢我,要不要辞职?

31.第20期: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

32.半决赛:收到30年后的自己发来的人生建议,你要不要看?

汇总:

与往季不同,本季节目一开始便将1000位海选选手拉到了“千人奇葩捞”现场,和四位老奇葩“门神”直接面对面筛选面试。在这样的环境下,考验选手的辩论、应变、对答能力、是否有自己的思考等方面。

从18岁高中刚毕业的00后到40余岁拥有丰富阅历的中青年人,从脱口秀演员程璐这种元老级人物,到东北英语教师、现任女团成员等新选手,辩手的队伍涵盖了各种年龄层次、职业类别、性格爱好、风格取向。

“我特别喜欢有18岁的选手能够进入到《奇葩说》里面,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下一代的选手,我们也能通过《奇葩说》看到下一代年轻人的状态是什么样。”节目导师马东说。而更多社会角色、职业的增加,也为辩题带来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已经怀孕5个月的博士张踩玲、放弃铁饭碗选择再就业的东北英语姐,她们作为中年女性对于职场、生活、社会乃至人生都有着独特的视角,不同于大神辩手思考问题的深刻与厚重,她们更加敏感与直接。

如马东所说,真正厉害的辩手,会在启动逻辑的同时,启动强大的共情能力,对应、关照、投射对方的情感需求。

老奇葩梁秋阳就是这样的辩手。拿到辩题“下班后拒绝临时加班,我错了吗?”时他抽到的是反方“我没错”,上场前他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在众多选手中稍显普通。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从一件看似很简单的小事出发,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情绪传递和观点输出——好不容易过一个私人周末还要被老板骂的委屈。没有金句,没有强烈的情绪传达,这段话平静结束,却获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导师蔡康永在节目中说:“这是一个文字跟语言被运用得非常厉害的舞台,所以有人带着虚字来的时候,会被拆穿。”

选手们带着真诚且犀利的观点来到奇葩说的舞台,同时对现实生活发表独到有趣的见解:“不是恋爱让我们成长,而是成长的人可以谈恋爱”“学习是终身的事,好奇才最重要,不要用困扼杀了它”。

在“在厕所隔间听到同事说我坏话,要不要大方走出来”辩题中,接地气的奇葩说新人子寅把心里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贴心贴肺感染人。他用自己朴实的陈述、清晰的条理告诉观众:“不仅要从厕所间走出来面对现实,还要从写字楼格子间里走出来面对镜头,以及镜头后面无数双眼睛。”他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言行一致:直视生活,正面刚。

奇葩说第七季,某个角度来看,开始把舞台开放给各种普通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状态,让大众看到、理解以及宽容别人。这档节目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自己的存在。

不仅如此,随着节目播出,它的调性已经逐渐明显。辩题从是否愿意重启2020、毕业该不该表白到孩子写作业太晚该不该和老师理论、该不该阻拦妈妈应援男明星,话题辐射人群更加广阔,从社会职场人士、到年轻学生、父母家长,话题不局限于情感、哲学,而是从具体的生活话题引出探讨。

通过辩论的形式,把每一个值得被关注却常常被忽略的社会议题搬到节目里,交给这群会运用语言与文字艺术的辩手,去辩论去探讨,进而进行内向价值输出。这或许也是一个节目能够连续播出7年的根本。

正如网友“时光想见你”在节目微博评论下写到:蔡康永教我们为幸福要学会拒绝,颜如晶让我们思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跟着节目去思考感情生活这种个人情感,也跟着节目去探索“远方的哭声与近处的哭声”究竟哪一个值得被更加关注。

《奇葩说》更贴近生活了,它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很多人勇于表达。《奇葩说》也不再那么“奇葩”了,或许也说明了真实的表达正在成为日常和习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