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对某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的两个特征

如题所述

1. 需求供给曲线(概念 形状 移动 均衡条件及变化);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购买欲望+购买能力=有效需求 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分析其他影响因素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提供商品愿望+出售能力=有效供给 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向左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分析其他影响因素
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即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而均衡数量则是此时的数量。
均衡价格的变动得到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很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很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2. 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概念 形状 各点之间相同点 两个特例);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特征:斜率为负 凸向原点的曲线 有无数条两两不相交 离原点越远效用越高
特例:完全替代品替代比固定不变 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完全互补品按固定比例同时使用 折线
3. 预算线(概念 形状 四种变化);
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固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变化:价格都不变收入变化或者价格同比例变化收入不变,平移;
收入不变其中一商品价格变化,变截距;
4. 生产中的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区别;
5. 短期成本(7类 尤其边际成本)长期成本(3类)(概念 形状 关系);
短期成本包括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TFC+TVC),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C=TC/Q=AFC+AVC),边际成本(MC)(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P134析图解说关系
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LTC)(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平均成本(LAC)(按产量平均就散的最低总成本)、边际成本(LMC)(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P140、P144图
6. 成本利润(分类 定义及比较);
机会成本概念:把某种资源投入到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非实际成本,因人而异;决策者可选项目;并非个人选择。
成本分类:显成本(在市场购买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本身拥有的用于生产的要素总价格)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生产成本)=显(会计成本)+隐
经济利润是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属于隐成本。
比较:会计成本<经济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计算: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会计利润-隐(正常利润)
7. 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同供给);
区别:需求或供给量的变化是由价格引起的变化 而需求供给的变化时除价格之外因素的影响;
需求或供给的变化要移动整个图象,而量的变化体现在同一线上;
8. 基数和序数效用论(三点)的偏好假设;
基数效用论假设:
序数效用论假设:完全性 可传递性 非饱和性
9. 总效用、平均效用、尤其是边际效用;P6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析图
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是总效用(TU);从每单位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是平均效用(AU);而增加以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量的增量(MU)。
10.产量曲线及曲线间的关系(三种)边际 最高对应点;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TP任何一点切线斜率即是MP;TP的拐点与MP顶点相等,顶点与其零点也相等(二三阶段分界线);TP最陡点对应AP顶点,AP于此点与MP相交(一二阶段分界线);MP>0,TP增加;MP<0,TP减少;
11.成本曲线及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即可得到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12.等产量曲线(含义 特征 移动)
含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特征:同等效用线(特例三种,外加一种固定比例投入产量相等图形为折线)
移动:两要素增加固定比例的数量,离原点距离越远,即由原点沿既定射线移动表示产量水平的提高。
1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四点);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卖着;2.每个厂商提供商品完全同质;3.所有资源有完全流动性;4.信息完全
14.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三种);
富有弹性e>1:销售收入与商品价格反方向变动
缺乏弹性e<1:销售收入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动
没有影响e=1 详细复习P29~P32
15.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区别;
低档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特殊低档品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收入效应作用超过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6.短期长期产量曲线(同第12考点的等产量曲线);
17.规模报酬;
递增(产量增加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生产规模扩大后,生产效率有提高;
不变(相等)
递减(小雨)规模过大
18.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需求曲线;P153图
厂商的是一天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市场的是供需直线相交
19.替代品和互补品;自行举例
20.边际效用 边际技术替代率 商品边际替代率的递减规律(理解);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格森定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总的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P60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是递减的。(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P113
商品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商品的消费量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的每一单位的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是地递减的。P69
21.短期生产三阶段及特征;P108详解图
第一阶段:AP始终增加达到最大值,MP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MP> AP,TP始终增加。
第二阶段:0<MP<AP, TP递增,AP递减,但递减比率增加。(决策区间)
第三阶段:AP递减,MP<0,TP递减。
2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替+收=总效应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正常品其与价格反向变化,低档品其与价格同向变化
收入效应: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从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消费者效用水平变化,均衡点有由一条等效用线移到另一条上)正常品其与价格同向变化,低档品其与价格同向变化
23.恩格尔定理(内容及曲线)某单选;
恩格尔定理: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情况分为正常品劣等品还有必需品奢侈品。P79图
24.生产要素;
劳动:体力、智力;土地:地,森林,水域,矿藏;资本:实物(厂房设备,燃料原料)、货币;企业家;技术:有形(文字表格、数据配方)、无形(生产经验、技能);信息:产销信息,消费者信息,情报数据。
25.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均衡(概念 条件)消费者剩余(CS) 消费者均衡;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只要总收益大于可变总成本就有剩余即实际赚得的钱)
生产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不想在增加或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相对静止状态。条件: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固定。P61、P75公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6
一是生产者有供给愿望;二是生产者有供给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第2个回答  2017-09-1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