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起因、意义

三次人口南迁

1、永嘉之乱:包括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五代十六国。北方地区连年战乱造成这期间造成大量汉人南迁。

意义:这次南迁使北方的汉文化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也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2、唐末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造成了北方的连年征战,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

意义: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3、靖康之难:靖康二年金攻陷卞京,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的统治被迫举族迁移。

意义: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各地人民,南方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发展水平,空前提高。

扩展资料:

宏观的讲,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史跨越几个朝代,持续数百年的重要历史现象。当然,这个发展过程主要分几个阶段。

秦汉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到了两宋时期,南方最终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到了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全面实现。南宋能够在临安建都,说明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已经确立。

实际上南方经济重心的确立,取决于由北方迁徙而来的掌握比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的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自然条件的相对优越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1.永嘉之乱:包括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五代十六国。北方地区连年战乱造成这期间造成大量汉人南迁,同时也使北方的汉文化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造成了北方的连年征战,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3.靖康之难:靖康二年(1127),已经取代契丹人(辽)的金攻陷卞京,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历史就是一部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替史,历史上每当中原出现一个相对统一强大的政权,北方异族必然也会出现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来与之抗衡/总体上来说,基本上都是以北方异族的胜利告终.但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处于弱势,所以每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最终也会被强大的汉文明融化,并被逐一汉化,最终完成民族大融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01
第一次较大的人口南迁是五胡乱华时期。也称衣冠南渡。这次南迁主要是为了躲避中原地区的战乱,以世家大族为首。主要的意义是使南方地区的文化彻底与中原文化交融,使得南方的文化开始兴盛。

第二次较大的人口南迁是在唐中期到唐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大量的中原移民到南方开拓荒地。这次南迁使得南方一跃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第三次较大的人口南迁是南宋时期。为了躲避异族统治和战乱,北方移民开始向更偏僻的地区迁移,入闽入粤。这次南迁使得福建和广东得到了较为彻底的开发。同时南方真正跃升成最主要的经济和文化地区
第3个回答  2010-07-01
三次南迁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北方的战乱,不稳定的因素,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而南方的平静安宁正符合大众要求,而南迁也成为了历史发展趋向潮流了。
第4个回答  2010-07-02
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选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过南北方劳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