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喊吗?为何他能忍住几千刀肉刮?

如题所述

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里可谓是个英雄人物,书上记载石达开在被凌迟时,确实做到了一声不吭,而他能做到这点跟自己的经历和一些外在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硬汉“石敢当”

石达开是广东贵县人,父亲石昌辉在他还幼小时便离世,此后石达开便独身一人混迹江湖,后来结交了天地会总舵主罗大纲、张国梁等人。史书记载,石达开的相貌为“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不但文韬武略都有涉及,且为人慷慨大义。

1847年,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相邀他共襄大义,仅16岁的石达开慨然答应。四年后,金田起义爆发,石达开被封为“翼王”,而他也没有辜负太平天国众人的期望,在斗争的路上,他身先士卒,不管受多大的伤,从来不吭一声。为此,清军特意为他取了个名号“石敢当”。

当时的太平军明军李秀成评价石达开:“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不但李秀成,太平军内部许多名将都对石达开无比佩服。

就连左宗棠当时也曾夸赞石达开说:

“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当时在清朝,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清军都会石达开赞赏有加,而石达开确实是一个人才。但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统帅,最后也经历了英雄谢幕且被凌迟处死的惨境。

凌迟处死

公元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被押解到刑场,《蜀海丛谈》记载:

“三人自就绑到刑场,均神湛然,五一毫无惧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亦均默然无声,真奇男子也!”

四川布政使刘荣作现场见到石达开后也评价道: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黄彭年致唐炯函》记载:

“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所以,石达开在凌迟过程中有没有叫?从上面的资料记载中可以看出,石达开没有叫,“默然无声”四个字就可以推测出来了。

(图片来源影视)

石达开凌迟时叫喊的疑问

石达开为什么没有叫,是真男人的气节还是别的原因?从凌迟的资料中可以找到到一些原因。自古凌迟有专门的手法,简单的说就是,行刑的人是专门训练过的,有的皇帝甚至规定,那些被凌迟的人必须被割3000多刀,不能多也不能少,不然也要被惩罚。

    疼痛面积

对于那些经验的行刑人来说,他们每一刀切下去都有计算的,每一块肉都是指甲盖大小,并且不会割到血管。为了能够达到皇帝需要的效果,被凌迟的人会被装在渔网中,网口大小也就是指甲盖那么大,所以一次割小块肉,对石达开这种真汉子来说还是可忍住的。

    麻醉药

此外,为了预防受刑之人因疼痛难忍而晕厥或当场死去,在行刑之前,他们会被喂一碗人参汤,用来给受刑人补气。然后,在行刑的过程中每割一刀,就会在伤口上抹上麻醉药,当然,以前的麻醉药效果不好,而朝廷也不会给好的麻醉药,目的就是让犯罪痛苦不堪。

而麻醉药的效果也是不然受刑人疼痛而死,朝廷的凌迟犯罪的目的就是要让犯人痛苦,并警示世人,不然直接砍头就好了。所以,在被抹上麻醉药后,受刑人的痛苦也会跟着降低一些。

    疼痛上限

再说,一个人的疼痛感是有上限的,当人的疼痛达到一定程度时,那么大脑就会接收到信号,提醒人体可以晕厥过去了,而如果没有晕厥过去的人,即便再遭受到一样的疼痛时,这种感觉不会再增加,最多还是维持原来的疼痛程度。而朝廷喂犯人人参汤也是这个目的,怕的就是犯罪晕厥过去,无法让他们继续感受痛苦。

所以,从上面的角度来讲,不说石达开是怎样的汉子,加上这些因素后,当事人反而不会有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了。

结语

最要注意的是,凌迟的手段顺序上有一条,行刑人在动手前会把犯人的下巴拽脱臼,这是预防他们痛苦而咬到舌头,以前的人认为咬断舌头会死。

再第一刀割眼皮,然后下体,乳头等结束后,接着会割掉犯人的舌头,在这样几个程序后,犯罪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力气哭喊了。

历史上不管袁崇焕、刘瑾还是曾仕和,我想刘瑾和曾仕和会有叫,但都是前面会叫两句,而下巴被弄脱臼后,最多喉咙发出“呜呜”的声音,再加上过于疼痛,人的喉咙只能用来吸气了,加上周围人数众多嘈杂,他们接下来想必也听不出犯罪的惨叫声。

从以上外部因素和石达开个人原因相结合,我认为石达开被凌迟时没有惨叫是可以说的通的。毕竟行刑前他可以用自己的魄力不喊,行刑中人的疼痛上限、麻醉药、脱下巴之后没法喊叫,最后疼痛感直达大脑几乎晕厥,有出气没进气,想喊也喊不出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