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午休只能在教室,不到时间不让进校门,学校“奇葩”规定为何这么多?

如题所述

雨天,学生提前来到学校,但是保安死活不让学生进校门,即便是已经进入校门的学生也被保安赶了出来,在寒风冷雨中站着。根据保安的说法,学校有规定,不到时间,学生不能进入校门。这段视频被传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学校方面紧急出手,保安被开除了。



这样的场景家长们其实并不陌生,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上演着,学校开门的时间往往是上课之前的半小时左右,不到规定的时间不开门,家长们只能掐着表把孩子送到学校,如果提前到校,那孩子就只能在校门外站着了。

为何很多学校都会不约而同地做出这样让人很不能理解的“奇葩”规定呢?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是没有这样的规定的,学校每天一大早就开门,有的学生提前一两个小时到校,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游戏玩耍,学校充满了欢声笑语。

学校的“奇葩”规定又何止早上不到规定时间不开门呢?新华社发了一篇《课间,午休不许出教室,怕什么?》的时评,在文章中指出:课间和午休,除了上厕所不许出教室是不少中小学校的规定,究其原因,是一个“怕”字。



这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学校的这些看起来不近人情的“奇葩“规定,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很“怕”。怕什么?怕学生出问题,学生的安全是每个学校的头等大事。不少校长在跟老师开会的时候甚至说:教学效果差一点没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安全不能出任何问题,一旦学生安全出了问题,教学成绩再好也是一票否决,甚至会影响到老师的饭碗。

早上不到时间不开门,学生在校门外,万一出了问题是家长监护的问题,如果进入校门,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如果出了问题,那学校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间十分钟,中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一个学校一两千学生同时拥到操场上玩,老师根本管不过来,一旦出现磕磕碰碰,学校责任不小。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学校方面纷纷出台规定,早上不到规定时间不开门,要求家长按照规定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课间,午休时间也要求学生除了上厕所不允许到操场上玩耍游戏。这样一来,安全风险是降低了,但是这无疑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爱玩爱笑,跑跑跳跳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锻炼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就像把鸟儿关在笼子里,他们还怎么自由飞翔,怎么得到锻炼,他们的天性如何得到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一节课是40分钟,为什么一节课之后要安排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这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论证的,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这么长时间,学生的学习必须劳逸结合。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认真学习四十分钟之后,学生需要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休息,调整。教室对孩子意味着紧张的学习,操场才是放松和自由。现在呢?下课只不过是另一堂课的开始,学生们除了上厕所不能去操场,他们的学习能有效率吗?

就算是成年人,连续工作了一两个小时之后,也会要走动一下,放松一下,如果连续工作一上午,效率肯定是要降低的,何况这是一群活泼的孩子,一整个上午,一整个下午呆在教室里,他们的身心能得到锻炼吗?

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要改变还是很难,而且并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够改变的,学校这样的无奈之举也是应激的做法。学校的前车之鉴也是够多的,学生可见的安全管理也确实是个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家长肯定不依不饶,学校方面相当被动。学校无法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只能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


在安全管理中,学校是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出了安全问题,家长追究校方责任,如果学校解决不满意,家长动不动就网上曝光,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学校只能采取堵的笨办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孩子们就只能成为“笼中鸟”。

大家对学校的这样的看上去不近人情的规定有什么看法呢?认为怎样做才可以兼顾学校的管理和保证学生的自由和天性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1
课间午休只能在教室,不到时间不让进校门,我觉得是因为学校怕学生出问题,就是宁愿教学效果差一点,也不能让学生的安全出现任何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12-01
可能是因为学校想要更好的去对学生进行管理,想要让整体更加的统一。
第3个回答  2020-12-01
因为学校是一个严肃的地方,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拘束学生的行为,定制了很多条条框框。这些都是为了学生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