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几个意识

如题所述

通过对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认真研究和分析之后,发现一个规律:考生想获得高分作文,都必须具备五大意识。下面就这五大意识分别谈一下。

一、时事意识

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曾撰联写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白居易也提倡创作新乐府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说明了读书人要关心国事,不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写文章也要为现实而作。仔细研究这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 你会发现材料中所涉及的大都是社会和时事热点事件。2015年,小陈举报老陈高速路上驾车接电话(社会热点);2016年漫画作文“吻与巴掌”(有关教育的社会热点);2017年十二个关键词(时事、社会热点);2018年大事年表(时事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必须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决不能置身事外,无关痛痒。考前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手机浏览近期发生的国内和国际事件,并对此作出一些自己的分析,以此来强化思维的训练。

二、读者意识

说到读者意识,这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概念。高中语文课本中《六国论》、《伶官传序》、《阿房宫赋》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写给君王看的,所以,写作者心中都明显有读者意识,话怎么说,怎么拿捏分寸,读来倍感丝丝入扣,无懈可击。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就特别强化读者意识,但内涵有所增加。它包括阅卷者和任务读者。考生完成作文后,第一个读者就是阅卷者,这很好理解,不再多谈。但任务读者指什么?我认为就是指作文中暗含的指定的读者。比如;2015年高考作文,它要求给小陈、老陈、交警、网友、媒体等写一封信,如果对象选定,也就意味着这个任务读者确定了。假如你选小陈,那么你就要考虑他的身份、与事件的关系、用语的口吻和分寸等等要素。再比如2018年全国卷1的作文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里就设及了任务读者,即2035年的18岁一代。因此,考生要考虑下一代的年龄、社会的发展程度、交流的方式等等。

三、主体意识

以往的高考作文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意识,以致考生随便发挥,失去自我,无病呻吟。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在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发你的看法”,“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这些要求明确设定了写作者的主体参与任务,即你必须写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而不是别人的,这样也就强化了写文章的目的作用,即“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事不关己,因此,主体参与更能接近事件的情境,更能体现写作者的思维发展水平。2015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考生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必须参与这个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2018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更是集中体现了写作者的主体参与要求:“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正在考场上写作这篇作文的考生也就是材料中提到的“你们”中的一员,这不是模拟情境,这就是真实的存在,考生就是在写真实的自己。

四、任务意识

现在的高考作文以 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作文有着明确的任务要求,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认真分析任务,从而着手完成任务。如果不按要求或没有完成要求,那么即可视为作文不合格。我们结合高考卷来分析一下,比如:2015年的全国卷1“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这里不但明确了写作任务,而且用文字表述出来,可见,这是第一年使用任务驱动型模式,唯恐考生忽略这个要求,所以又在材料中明确标注。2017年全国卷1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角度,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全国卷2作文材料中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里的任务就是抓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合理引用(要在文中点出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2018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以上文字就是写作的任务。考生只要抓住这个任务,并认真完成任务,文章就不会偏离方向。

五、公民意识

这几年高考作文明确设定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文中体现自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国家教育部命题中心就是要扭转以往考生在行文中丧失自我,没有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不良风气。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做题高手,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有思辨能力,有尊严的合格公民。因此,高考作文就是展现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说真话,对社会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而不是说假话,人云亦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一、审题意识:整体观照,核心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作文题目的意思。虽然说现在的高考命题原则上尽量降低作文题目的难度,但不等于不要审题。作文的题目千千万万,类别也很丰富。但从作文题目内涵的多寡来看,主要有单一和多向两大类。单一类作文内涵指向明确,立意抓住这唯一的内涵就行了,这类题目考生较易把握。而多项类作文题目考生则不易把握。多项类作文由于角度的丰富性决定了含义的丰富性,那么,选取哪个角度立意,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角度立意,则是有话可说的。

对于含义丰富的新材料作文题目,要整体观照,抓主要矛盾,核心立意。

二、拟题意识:一针见血,观点呈现

作文题目的主要功能是体现审题的准确与否,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倒在其次。当然,如果既能表现审题的准确,又表达新颖独到,这样的拟题自然是上乘之作。但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针见血,既呈现观点,同时在表达上要简洁明快。

三、框架意识:丰满充实,说理透彻

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考场作文篇幅800字左右,既要符合命题人的要求,又要展示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还要呈现自己的阅读视野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对全文不能不做全面的架构布局,即要有框架意识,内容要丰满充实,说理要透彻深刻。

四、素材意识:辐射激活,弃旧取新

大多数学生有这样的体验:拿起作文题,愁眉苦脸,没素材可写;事后参阅他人的优秀习作,感到好些材料都是熟悉的。这样看来,学生不是没有材料可用,而是关键时刻想不起来,不会运用。因此,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材料尤为重要。

确立了正确的立意,文章的中心观点也显豁了,要拿这个观点投掷到大脑的材料库里,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观点为核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向外分领域辐射:文化领域、科学领域、娱乐领域、体育赛事、经济领域、教育领域、中外领域等。

五、行文意识:变化灵动,方向明确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会给好的内容增色,差的语言会给好的内容降级。一篇好文章,光有准确的立意、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还不够,还要有好的语言。
第2个回答  2020-10-31
去书店买求学的高分作文,这个是学习的好资料,有结构分析,作文也就是结构+文字,结构最重要,很多时候你写不出作文是结构的问题而不是文采问题。
一般高中作文的结构:
第一段:考试的格子占三行,主要是说明现象引出下文。

第二段:简单说明问题,一般四行。
第三段:深入分析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 这个一般需要300左右的字。
第四段:说明使用了解决方法的好处。越简单越好,一般三行。
最后:总结,最好和第一段呼应。

再说买作文书刊,你买到这类的作文书刊不是让你阅读文采,而且让你阅读结构,你读完每一段都用笔画出作文结构构筑的方法,然后形成自。
第3个回答  2020-10-30
高考作文有3个意识,不仅仅需要多审题,而且还要写的好文章
第4个回答  2020-10-31
高考作文的几个意思,这种你可以在高考作文网上去查询,有很多的一些相关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