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最毒的毒蛇是什么?

如题所述

蛇对气温和气压以及地震的感知,是很敏锐的。因为蛇的种类繁多,所以,在仿生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比如红外夜视仪和拖拉机的履带等等,都是以蛇为原型而做出来的。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蛇,不是一般的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

一、海蛇。

我们这次统计的是陆地上最毒的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海蛇呢?是因为海蛇的潜水时间可达到2~3个小时,在2~3个小时之后,海蛇也需要上到陆地呼吸,以免溺水。

海蛇平时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里,而海蛇的种类很多,最长的能达到2米左右,把最长的海蛇的身体拉直了,能有姚明那么高,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了。只不过,海蛇为了在海里阻力变小一些,它们的身子比较细长,这让人想不起它的长度,海蛇更像是海里的一条会游动的麻绳。

虽然海蛇可以在海水里行动,但是,不能像鱼一样在海里呼吸,所以,它的鼻孔长有一对可以开闭的瓣膜,用来阻止海水进入它们的鼻腔,防止溺水。

因为它们是在海里活动,因此,海蛇的肺几乎能延伸到尾部,可以说是一肚子全是肺了。它的皮肤也特别厚,因为如果皮肤不厚的话,海水中的盐分会进入它们的身体里,这就很危险了。

据研究发现,海蛇的毒素,是属于最强的动物毒素,最可怕的是,海蛇的毒素不是作用在神经上,而是作用在人类的随意肌上。换言之,就是如果你被海蛇咬了,你感觉不到疼痛,再加上海蛇的毒性有潜伏期,甚至在三小时之后,都没有明显的中毒症状。所以,你就会觉得,原来被咬了没啥大事,于是就掉以轻心。

但是,三个小时之后,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肌肉很无力等症状,之后你会在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去世。但这是相对于普通海蛇而言,海蛇中有一种贝氏海蛇,只要你被咬后,在数十分钟之内,你就没命了。

所以,千万不要招惹海蛇。那些明显有很多海蛇出没的地方,就不要再去游泳了,毕竟,你可遭不住一堆海蛇的攻击。

二、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很多人肯定都听过,毕竟,这种蛇的名气还是挺大的,很多的影视作品,也喜欢利用它。黑曼巴蛇是非洲最长的毒蛇,它的最大体长可以达到4.5米,这是很可怕的,你一旦被这条蛇缠住,后果可想而知。

黑曼巴蛇这个名字的由来,不是因为它的身体是黑色的,而是因为它的嘴是黑色的。而黑曼巴蛇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毒蛇。

如果你遇到了黑曼巴蛇,它会先撤退,然后再恐吓你,在这个时候,你就得赶紧跑了,如果它发现自己主动撤退也无法恐吓你,它就会开始主动攻击你。忘了告诉你的是,黑曼巴蛇也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你要是不快点跑,等它攻击你的时候,我们也只能为你祈福了。

黑曼巴蛇一般分布在非洲,由此可见,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毕竟,非洲干旱又炎热,黑曼巴蛇却过得很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开曼巴蛇只需要用他的两滴毒液,就可以要了你的命,而在黑曼巴蛇的毒牙里,一般都有二十滴毒液,这也就是说,如果你被黑曼巴蛇咬了,在一个小时内,你就没了。有一个好消息就是,黑曼巴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三、非洲树蛇。

相比起前面两种蛇类,非洲树蛇的颜色,就已经很可怕了。因为它的身体颜色,可以像变色龙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这会增加你的恐惧感,因为它无处不在。

非洲树蛇非常狡猾,经常隐藏在树上对猎物发起攻击,很多人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几乎都遭到过非洲树蛇的攻击。如果你被咬了,你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只能束手无策,因为你们血液根本无法凝固。同时,你会感到很痛苦,如果没有抗毒血清的及时诊治,几乎无力回天。

四、鼓腹巨蝰。

这种蛇的头部是三角形的,非常好辨认,并且它的颈部粗壮,也就代表了它的咬合力极高。这种蛇的特点就是产崽很多,一次性可以产下九十多枚蛇卵,我光是想着就已经感到很害怕了。

这种毒蛇也是在电视上经常能够见到的,很多的纪录片,都有拍摄到它的踪影,它的肤色其实是很漂亮的,是月亮型的花纹。这种蛇在白天很懒,几乎不活动,但是,因为它的花纹和肤色的原因,它们很善于伪装,所以,很多猎物无法辨别它们,就会成为它们的口中餐。它是非洲的头号毒物,因为他在非洲大陆上的战绩惊人,每年因它而去世的人,要比其他毒蛇的总数还要多。

它也是非洲里闻风丧胆的毒霸,晚上经常会去居民家吃老鼠。更奇葩的是,这种蛇遇到人不会马上逃跑,如果你一旦在黑暗中踩中它,那就对不起了。如果你比较幸运,被它咬了,可能不会当场去世,但是你的细胞会停止运转,对你的身体的各项功能,也会造成很大的损伤。如果你比较倒霉,你就会在六个小时内去世。

五、沙漠角蝰。

顾名思义,沙漠角蝰一般是生活在沙漠中。它有很大的一个毒牙,里面装满了毒液,更是能够隐藏在沙丘之中,随时给你致命的一击。

它的毒能够在数秒间就把猎物给灭了,人类要是中招了,自然也不会好过。再加上某些人喜欢乱走,经常踩到沙漠角蝰,因此,只能一命呜呼了!

六、写在最后。

毒蛇是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里,都把毒蛇营造成一种很恐怖的怪物。相比起电视剧里的主角光环,我们这些普通人,要是被那些真正的毒蛇咬上一口,怕是可以原地归西了。

相比起白蛇和青蛇的美,大多数人对蛇的恐惧,都是天生的。蛇的身子,虽然很滑,但却是冷冰冰的,再加上它时不时地吐出蛇信子,让人看着都不寒而栗。不过,虽然蛇很可怕,但是,它确实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角。而很多的毒蛇,它们都是分布在野外,只要我们事先考虑好安全问题,就基本上不会被它们所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蛇是无足爬行类动物的总称。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 ,可以分为海蛇和陆蛇。若论毒性强弱,这两种蛇也是各有千秋。

最毒的海蛇

贝尔彻海蛇也叫贝氏海蛇,身长0.5~3米,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卡捷群岛的暗礁附近,终生生活月海水中。一般来说,贝尔彻海蛇更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潜水中栖息,有些喜欢在沙底或者泥底的浑水中生活,有些却喜欢在珊瑚礁周围的清水里活动。

贝尔彻海蛇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有研究称,按单位容量毒液的毒性来讲,贝尔彻海蛇的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0倍左右。除了贝尔彻海蛇,其他种类的海蛇也都有毒。海蛇咬人没有疼痛的感觉,并且有潜伏期,30分钟甚至3个小时都不会有中毒的感觉,但是这特别容易使人麻痹大意,非常危险,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

尽管贝尔彻海蛇毒性惊人,但其性情比较温和,只有感受到强烈敌意是,才会进行攻击。被咬的人多是不小心踩到它们的潜水员和渔民。

最毒的陆蛇

最毒的陆蛇当属太攀蛇,太攀蛇身长2~3.6米,是陆地上毒性最大的蛇。根据分布地域不同,可分为细鳞攀蛇和普通太攀蛇。前者体色为褐色,头部颜色稍淡;后者体色为乌黑色或褐色,并有一条沿着背脊分布的橘色条纹。二者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狭长棺木型的头部,使其外表看起来十分凶狠。

太攀蛇也是陆地上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之一,其速度快得人眼看不清,有的人以为自己被咬了一口,实际上却被咬了好几口。它们咬一口分泌出的毒液约有110毫克,能杀死100个成年人或者50万只老鼠。其毒液可使受害者的七窍少量出血,但血液不会凝固。随后,受害者视物会出现重影,全身机能慢慢停止。最后受害者会瘫痪窒息而亡。尽管如此,太攀蛇的性格还是比较温和的,且分布于人迹罕至的荒漠,除非被捕捉,否则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一说起毒蛇来,人们都会感觉很恐惧,因为如果被这种凉冰冰的动物咬一口的话,很可能就一命呜呼了。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世界上大约有2500种蛇,有毒的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约有700种。不过千万不能大意

第2个回答  2021-04-14

提到毒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眼镜蛇,可是眼镜蛇跟下面这些毒蛇比起来就如同喽啰般的存在,所以遇到它们一定要及时避开!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1、海蛇

  海蛇位于最毒毒蛇名单之首,它们毒液的半数致死剂量为0.02毫克。几乎所有的海蛇都是有毒的,海蛇其中的青环海蛇更是拥有低于0.01毫克的半数致死剂量。如果你在游泳或者潜水的时候看到一条海蛇,最好马上离开。鹰钩鼻海蛇被一些爬虫学者称为“坏脾气和粗暴的蛇”,它们拥有最强烈的毒性和侵略性,而且它们的毒液在许多情况下都会导致死亡。据说海蛇的毒性是眼镜蛇毒的8倍,所以千万不要靠近它们。

 海蛇的毒性是眼镜蛇毒的8倍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2、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既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毒蛇也是地球上最快的蛇。它的平均长度为8.2英尺而且能够以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移动。如果说黑色是死亡的象征,那么黑曼巴蛇的颜色就很适合,说白了就是说它的咬伤是致命的。致死原因通常是由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导致的,黑曼巴蛇毒液的半数致死剂量为0.05毫克,这就意味着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发作。幸运的是现在有一种抗蛇毒血清大大降低了被咬伤的致死率,治疗效果接近100%。黑曼巴蛇巨大、快速而且致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蛇之一。

黑曼巴蛇 巨大、快速而且致命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3、非洲树蛇

  非洲树蛇是非然美丽的,但也是非常致命的,它的毒性很特别而且它使用嘴后面的尖牙释放毒液而不是前面的。非洲树蛇的半数致死剂量为0.07毫克,被咬伤后的症状一般在几小时内就会出现,而且它的毒性会让被咬者外部和内部都会出血,毒液会破坏血液凝结过程。非洲树蛇不是一种侵略性的蛇,它们更喜欢低调,这就意味着死亡事故相当罕见。如果被非洲树蛇咬了,只能说运气也太不好了。

非洲树蛇 美丽而且致命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4、鼓腹巨蝰蛇

  鼓腹巨蝰蛇并不是非洲毒性最强的蛇,但是却被认为是导致人类死亡数最多的蛇。这是由于这种毒蛇通常出现在人口众多的区域而且喜好在人行道附近晒太阳。鼓腹巨蝰蛇能通过长长的毒牙注射大剂量的毒液。一只平均大小的鼓腹巨蝰蛇的毒液足以毒死4-5人。咬伤的症状包括肿胀、血疱和恶心,如果不治疗就会导致细胞坏死,细胞坏死能够导致坏疽。不过请放心如果遇见鼓腹巨蝰蛇它决对不会为你让路,所以在人行道上最好避开它们。

鼓腹巨蝰蛇 导致人类死亡数最多的蛇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5、沙漠角蝰

  沙漠角蝰位于中东和非洲北部地区,它每只眼睛上边都有小角所以很容易辨认。据说这种蛇的毒性是不同的,它的毒性半数致死剂量范围从0.4毫克到0.1毫克。沙漠角蝰通常都把自个埋在沙土中,当它扭摆身躯拂掠疾行时,沙漠表面会留下明显的S型踪迹,此时它的细长身躯其实只有3处会与地面直接接触,藉此避免腹部温度升高。沙漠角蝰的毒牙很大,装满了毒液,毒性也很厉害,能在数秒间杀死猎物。以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因它具有隐蔽性并且与沙土颜色接近,所以在沙漠中很难发现它,如果在沙漠中不小心被沙漠角蝰咬伤,那么….哼哼

第3个回答  2021-03-25
白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食欲较强,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后吞食。嘴可随食物的大小而变化,遇到较大食物时,下颌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

竹叶青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吞食小鸟则从头顶开始,鸟喙弯向鸟颈,不会刺伤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与食物大小有关,小白鼠5—6分钟即可吞食小白鼠,较大的鸟则需要15—18分钟。

白唇竹叶青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些在吞食食物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竹叶青蛇的消化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

竹叶青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蛇的消化液,能溶解被咬动物的身体,所以表现出毒性。竹叶青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经过5—6天才能消化完毕,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时。如果吃得多,消化时间还要长些。

白唇竹叶青以血循毒为主,毒性一般,极少会发生致命事件,其每次的排毒量为28mg左右。但是,如果在被咬伤后伤口处理不当,则会发生危险,能引起伤口剧痛,水肿,渐至皮下出现紫斑,最后导致心脏衰竭死亡。

尖吻蝮

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中国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

金环蛇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一般来说,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

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也称为金环蛇,为中药材,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主风湿麻痹;中风瘫痪。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

眼镜王蛇行动敏捷,头部可灵活转动,不但可向前后左右方向攻击,还可以垂直窜起来攻击头顶上方的物体。咬住东西后常不会轻易撒口,毒液中干毒约100毫克,而平均致死量为12毫克。

被咬者会在数分钟内引发肿胀、反胃、腹痛、呼吸麻痹,出现言语障碍,昏迷等症状,人在被咬后的半小时内如没有及时的药物治疗必定死亡。

银环蛇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头部典型的长三角形,颈部细小,形似烙铁,头背具细鳞,棕褐色,有近倒“V”形的深褐色斑纹;头部腹面灰白色,体背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面浅褐色,鼻鳞较大,背鳞较窄长,末端尖出。

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局血循毒。最大放毒量108毫克,对人致死量48毫克(干重)。万分之一毫升(稀释)蛇毒注射于10克体重的小白鼠,2小时内即死亡;若用5000分之一浓度的蛇毒0.5毫升皮下注射,或取0.5毫升由腹腔注射,小白鼠均在24小时内死亡,直接死因为呼吸麻痹。

第4个回答  2021-04-13

内陆太攀蛇是世界毒性最强的陆栖蛇类。基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值,它的毒液毒性是迄今为止所有毒蛇中最强的,甚至比海蛇还要强。人体心脏细胞培养测试表明,内陆太攀蛇具有爬行动物中毒性最大的毒液。

简介

内陆太攀蛇,又名细鳞太攀蛇西陆太攀蛇内陆盾尖吻蛇,属眼镜蛇科太攀蛇属,是澳大利亚中东部半干旱地区的特有蛇种。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土著澳大利亚人称其为“Dandarabilla”。内陆太攀蛇率先于1879年由弗雷德里克·麦科伊发现并描述,之后又于1882年由威廉·约翰·麦克莱发现并描述,但在接下来的90年中,内陆太攀蛇对科学界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物种。由于找不到更多的标本,对于该物种的认知直到1972年被重新发现之前基本停滞。

外形

内陆太攀蛇是深褐色的,根据季节的不同,颜色从深色到棕浅绿色不等。它的背部、侧面和尾部可能是不同深浅的棕色和灰色,许多鳞片的边缘都是黑色的。这些暗色标记的鳞片呈对角线排列,因此这些标记排列在一起,形成向后和向下倾斜的长度可变的破碎的V形。最下面的侧鳞通常有一个黄色的前缘。背鳞光滑,无龙骨。圆鼻的头部和颈部通常明显比身体颜色深(冬天是有光泽的黑色,夏天是深棕色),这种颜色使蛇能够加热自己,同时在洞穴入口处只露出身体的一小部分。眼睛一般大小,虹膜黑褐色,瞳孔周围没有明显的彩色眼圈。

保护

2017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对该蛇的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估,并在2018年将其定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声明“该物种被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因为它分布广泛,总体上不认为其数量正在下降。尽管对人的潜在威胁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这些威胁很可能局限在蛇的活动范围内。

根据国际物种信息系统,内陆太攀蛇由三个动物园收藏: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动物园和悉尼塔龙加动物园以及俄罗斯的莫斯科动物园。在莫斯科动物园,它们被保存在“爬行动物之家”,通常不向公众开放。

总结

虽然内陆太攀蛇极具毒性且善于攻击。但与更加激进的海岸太攀蛇相比,内陆太攀蛇通常非常害羞,喜于隐居,性格平静且更偏向摆脱威胁。 然而如果被激怒会进行自卫并攻击。此外由于内陆太攀蛇生活在偏远的地方,很少与人接触,因此根据其性格与年致人死亡数方面,内陆太攀蛇并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