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心上人的称呼

如题所述

古代男子对爱慕女子,通常使用卿与依进行称谓。卿是古代常用第二人称称谓,表尊敬或爱意,用于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的关系;伊的意思是彼或她,古代多泛指男子的意中人,如伊人,是指佳人,出自《诗经》中的名篇《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内助、中馈是家庭事务包括饮食在内,均由妻子操持。所以对人谦称为“贱内”,这带有封建夫权的色彩。称“贤妻”是书信语。“贤内助”是尊称。妾、姬、小妻、小屋、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副妻等等,均为旧时对于小老婆的称呼。

扩展资料

女的称男的为“郎”。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

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郎”多亲切的称呼!不过唐以前,郎君也是对家中男主要的通称,相当于后来的老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女子称男子:

1、夫君。唐赵鸾鸾《云鬟》:“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释义:侧面插上黄金打造的凤钗,化好妆夫君看了满面笑容。

2、玉郎。牛峤《菩萨蛮》词中有云:“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归。”

释义:外面下起了雪,心上人却还没回来。

3、良人。唐李白《子夜吴歌》之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释义: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4、檀郎,潘岳又名潘安,小名檀奴,后人称之为檀郎。潘安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檀郎经常出现在诗词中,作为心上男子的代称。

李贺《牡丹种曲》中有诗曰:“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庭月明燕也语。”

释义: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语。

5、萧郎。唐朝人崔郊,他姑姑有一个婢女,长得十分美丽,后来卖给了连帅,崔郊十分思慕她,因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释义: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萧郎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从此之后,萧郎就成了女孩子们心上人的代称。

男子称女子:

1、夫人

这个称呼较为普bai遍,大家都能理解,可其实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妇女才能用这一称呼。汉代后,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可称为夫人,后历代所说的“封妻荫子”中的“封妻”便是一些官员给母亲或妻子加封。后来延伸到一般人的妻子就此称呼。

2、内人

读书人最爱用这一称呼,内人即屋内之人。

3、娘子

关于娘子这称呼,在宋代之前,其实是专指未婚女子。到了元代,才开始称已婚妇女为“娘子”。

4、贱内

这个就是对妻子的谦称了,“贱”是自谦之词,“内”即内人。“贱”指的是男子自己,而不是妻子,贱内即“我这个卑微之人的妻子”。

5、太太

民国“太太”盛行,其实太太这个称呼,也有其历史渊源。据说是来自于周朝开国的三位妇女,因其名字中都有个“太”字。即周文王的母亲叫太妊,文王的祖母叫太姜,文王自己的夫人叫太姒,太太一词才由此产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05

1、夫与妻

“丈夫”这个词最早来自原始社会的抢婚,主要是游牧民族,崇尚武力,他们认为谁更强大谁就能够得到抢到自己的女人,否则只会被别人掠夺,男人只有长到一丈,才能保护自己妻子,这是最低标准,那时的测量标准大概一尺17厘米,一丈也就是一米七。

2、良人

到了先秦时期,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良人”,其实这不止是妻子对丈夫的称谓,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也是“良人”,从这个词中不难看出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夫君和夫人

“夫人”这个称呼比较普遍,但在古代是有一定地位的妇女才能用这一称呼,汉代以后,也只有有地位之人的配偶才能称为夫人。

4、官人和娘子

宋代,在民间,有了“官人”这个叫法, “官”在古代自然是统治阶级,放到一个小家庭中来,自然也是属于领导地位的,普通人称呼丈夫为“官人”,有文化的把丈夫叫做“外子”或者是“外人”,现在的外人,那可就真是外人了,当官的在家里叫“老爷”,听着就很高贵的样子。

5、其他称呼

到了明清时期,丈夫又变成了“相公”,这可不止是“官”了,还是官里的老大“相”了,就差来个“王”了。

“爱人”,这是八九十年代夫妻之间最流行的称呼,到民国时期,“太太”一词开始盛行,还有“先生”一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