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呢?

如题所述

在战国末期,除了秦国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优秀君王之外,与这父子二人差不多同时代的赵国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君王,他就是在历史上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武灵王应该算是历史上最特殊、最另类的一位君王。

说赵武灵王特殊、另类可是有据可查的,一方面他在政治、军事上颇有作为,另一方面他在继承人问题上又是最糊涂的人。赵武灵王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95年,他是一位比较有战略眼光和胆识的君主,大约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开始推行军事改革,号召全国百姓都改穿胡服(即游牧民族的服装),学习弓马骑射。除了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还比较善于用人,他在推行改革时,手下聚拢了一些比较能干的大臣,有楼缓、肥义等。这些举措使赵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成为了能够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强敌。

可实施胡服骑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赵武灵王和他手下的大臣在实施改革前,他曾对楼缓说:“咱们中原的衣服,袖子太长,腰际肥大,领口过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走路做事都不方便。”楼缓接着说:“还特别费衣料。”

于是,赵武灵王便绕起袖子,搂起下摆说:“我想仿照胡人(游牧民族)的样子,把大家穿的大袍子改成窄袖短衫,这样大家走路做事就会方便不少。”楼缓进一步指出:“穿这样衣服,就连打仗都更灵便了!”赵武灵王说:“是这样,咱们现在打仗全靠步兵,有了马匹就只知道用它拉车,所以,我打算让咱们的部队也穿上胡服练习骑马射箭,形成骑兵战斗力,再配合步兵,那样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一定会增强不少。”

后来,楼缓把赵王的想法告诉了肥义,肥义也很赞同。于是,在某一天的朝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怪情景:赵武灵王和楼缓、肥义都穿着小衣袖的短战衣出现在朝堂上。这种奇怪的局面令其他大臣目瞪口呆,赵武灵王顺势宣布了实施胡服骑射的决定。但大臣们却不大赞同,觉得这样做是丢脸的行为,是丢了中原文化和礼仪。但赵武灵王却下定了决心,决定非实施不可。他甚至用无数理由说服了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后来那些想不开的人看到公子成都改穿胡服了,便只得随着改穿。

衣服改好了,赵武灵王便展开了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本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便练成了一支骑兵部队。军事实力增强之后,赵武灵王决定把部队拉到战场上检验,他先后亲自率军消灭了临近的中山国和东胡以及附近的几个部族。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赵武灵王不但收服了林胡、楼烦,还将地盘扩大到西北的代郡、雁门,西面的云中、九原等地。

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令他对治理国家产生了奇怪的想法,就是打算自己专门负责军事斗争工作,而把国内的其它日常政务工作交给儿子管。可在用哪个儿子管的问题上,他却犯了糊涂,先立了大儿子为太子,可又觉得小儿子能干,便废了大儿子的太子之位,让小儿子继位为赵惠文王。而赵武灵王自己则别出心裁地将自己改成为“主父”,并安排肥义为宰相,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同时封了大儿子为安阳君。

可惜聪明的赵武灵王,这次却犯了一个大错,最终导致了沙丘兵变,不但大儿子被杀害,就连自己也被围困在行宫中,活活饿死。落得个“先英明后糊涂”的遗憾结局,令人唏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赵国曾经是能够和秦国相抗衡的强国。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前,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军事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和秦国展开了巅峰较量,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依然带给秦军以重创。对于赵国的强大,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可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其推行的“胡服骑射”,深刻影响了赵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雄主,却被活活饿死于沙丘宫(在今邢台广宗)。那么,让赵国走向强大的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呢?


首先,对于赵国和魏国、韩国,都出自晋国。在三家分晋后,赵国的国力不是太强,尤其是和魏国比起来,赵国是比较弱小的。在赵武灵王即位后,赵国不仅受到魏国、齐国、秦国等中原大国的进攻,还受到了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不断骚扰,至于身旁的心腹大患——中山国,赵国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攻下。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赵武灵王破釜沉舟,于公元前302年推行了“胡服骑射”。虽然和商鞅变法比起来,胡服骑射不够彻底,没有明显增强赵国的经济实力。但是,在战国七雄中,胡服骑射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变法了。


在胡服骑射后,赵武灵王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北伐游牧民族的进攻。公元前296年,也即赵武灵王去世的前一年,赵国成功吞并中山国,在整体实力上迈入到战国七雄的强国范围内。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在今邢台广宗),谥号为武灵王。如同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一样,赵武灵王的结局也是被活活饿死。究其原因,就是赵武灵王晚年传位给赵惠文王,导致赵国出现“一国二君”的问题。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皇帝君主基本上都是唯一的。如果一国二君的话,无疑会造成内部的混乱,特别是文臣武将之间的激烈争斗。在此基础上,赵武灵王在确立储君上缺乏原则,而且反复不定。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一般会传位给嫡长子。对此,赵武灵王一开始也是确立了嫡长子公子章的储君地位。但是,因为宠妃的一句请求,赵武灵王就废掉长子公子章,改立公子何为太子,也即之后的赵惠文王。这种废长立幼的荒唐行为,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晚年传位给赵惠文王后,赵武灵王自号为“主父”,可以理解为汉朝、清朝等朝代的太上皇。在当了“主父”之后,赵武灵王依然不愿意放弃权力。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惠文王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对此,这自然和赵惠文王及其手下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的,李兑与信期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就这样,开创“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赵雍,只能在沙丘宫(在今邢台广宗)活活被饿死,留下一个令人叹息的结局。

第2个回答  2021-02-22
沙丘之变,赵武灵王由于丧妻,失去处理政务之心,由于喜好幼子赵佑(赵惠文王),便传位于他,自己去了沙丘宫养老,怎奈长子赵章不服,欲刺杀赵佑夺位,却被赵佑巧妙躲过,赵章见祸事不成,逃亡于沙丘宫向武灵王求救,怎奈此时军政大权悉数在赵佑手中,赵佑派李兑(李牧祖上)围困沙丘射死赵章,赵武灵王丧子心切想要复位,却被坐稳王位的赵佑默应李兑,将他困于沙丘三个月,饿死。
第3个回答  2020-12-05
因为他没有处理好儿子们之间的矛盾,也过早地交出了权力,所以会落得那样的悲惨下场。
第4个回答  2020-12-05
因为他在继承人的事情上乱来,都退位了,又想着自己继续当国君,反复无常,他的儿子就把他困在宫殿里活活饿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