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植被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如题所述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地球陆地表面上的各种土壤,都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地球陆地表面,一方面,由于在不同纬度上,接受太阳辐射能不同,从两极到赤道呈现出寒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有规律的气候带;另一方面,由于海陆的分布,地形的起伏,又引起同一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和降水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气候条件变化所造成的水热条件的差异,必然会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植被类型,并呈现地理分布规律性,而生物气候条件在地理上的规律性分布。

土壤类型分布随地理位置、地形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土壤类型的分布,既与生物气候地带性条件相吻合,表现为广域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又受地域性、局部性的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地域分布和微域分布,并分别称之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生物气候条件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具有沿纬度方向,也有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属湿润型土壤带,土壤分布基本上与纬度相符,由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灰化土带。

但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分布基本上沿经度方向排列,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中国土壤植被水平地带的分布线规律,其实中国的土地一般来说北方土地是比较平整的,也是比较肥沃的,南方多些山地,所以说比较没有北方的土地肥沃,也没有北方的土地平整,尤其是东北的黑土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