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议论性散文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论证

古代议论性散文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论证

一、古代议论性散文提出观点:
  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是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二、古代议论性散文的论证:
  1、寓言、比喻论证法。
  寓言故事形象生动,有利于说理,如“五十步笑百步”“狼来了”“刻舟求剑”等寓言在论证方面效果极佳。此外就是比喻。道理往往是抽象的,而要把抽象的道理说清楚,使其形象化是很好的办法。诸子百家的议论性散文,是最善于比喻论证的。如《劝学》通篇设喻,精辟地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重要性。
  2、对比论证法。
  有比较才有辨别,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很容易通过对比来显现。古代议论性散文通常也采用这种论证方法。如《师说》就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圣人“从师而问”与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让人们明白“圣益圣,愚益愚”的道理。
  3、引用、举例论证法。
  论述时引经据典,可以大大增强说服力。如《师说》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例证也是常用的论证法。如《师说》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重申了从师的必要性。
  三、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定义:
  所谓古代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这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是“散文”,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