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V 1.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动,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被称为( )。
A. 需求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
C. 价格—消费曲线
D. 预算约束线
满分:5 分
2. 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0时,这种情况被称为____。
A. 富有弹性
B. 缺乏弹性
C. 单位弹性
D. 完全无弹性
满分:5 分
3. 下列哪种资源是非再生资源( )。
A. 石油
B. 电
C. 米
D. 微波炉
满分:5 分
4. 在一条供给曲线上,价格与供给量的组合从A点移到B点是( )。
A. 供给的变动
B. 收入的变动
C. 供给量的变动
D. 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满分:5 分
5. 若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
A. 替代品
B. 互补品
C. 正常品
D. 低档品
满分:5 分
6. ____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A. 总效用
B. 无差异曲线
C. 消费者剩余
D. 生产者剩余
满分:5 分
7. 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50,商品X的价格为5元,商品Y的价格为4元。现在该消费者在购买6单位X和5单位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60和30。如果试图实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 )。
A. 增加X和减少Y的购买量
B. 减少X和增加Y的购买量
C.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量
D.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量
满分:5 分
8.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既定资源的配置
B. 资源总量的决定
C.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 国民收入的决定
9. 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 )。
A. 纵向相加
B. 横向相加
C. 横向相减
D. 纵向相减
0. 存在于所有经济社会中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
A. 存在高通货膨胀
B. 出口收入少于进口所需要的支出
C.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D. 存在高失业
满分:5 分
11. 基本经济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 )。
A. 经济资源是无限的
B. 经济增长速度太快
C. 资源稀缺而欲望无限
D. 一些人太富有
12. 边际学派革命出现的时间是( )。
A. 18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13.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 )。
A.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 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C. 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D.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15. 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哪种经济学理论( )。
A. 新古典主义
B. 重商主义
C. 边际学派
D. 古典经济学

、多选题 1.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 )。
A. 合乎理性人的假设
B. 完全信息的假设
C. 信息不对称的假设
D. 资源不能有效使用

2.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____。
A. 商品的可替代性
B.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C.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D.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3. 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____
A. 具有正斜率
B. 具有负斜率
C. 其斜率(绝对值)递减
D.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E.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
4. 对西红柿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
A. 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
B. 消费者预期西红柿价格将下降
C. 种植西红柿的技术有了提高
D. 生产西红柿的成本降低

5.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____。
A. 该商品的价格
B. 生产的成本
C. 生产的技术水平
D.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 )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 B、产品调剂
C、物质交换 D、商品交易 答案:D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答案:B
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 )。
A、是否需要承兑 B、是否有追索权
C、是否需要汇兑 D、是否有保证 答案:A
4、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 )。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答案:A
5、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间接融资的是( )。
A、公司之间的货币借贷 B、国家发行公债
C、商品赊销 D、银行发放贷款 答案:D
6、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直接融资的是( )。
A、票据贴现 B、开出商业本票
C、发行金融债券 D、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答案:B
7、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答案:A
8、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
A、信用货币 B、证券
C、金融 D、金融市场 答案:C
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95年5月10日 B、1995年10月15日
C、1996年5月10日 D、1996年10月15日 答案:A
10、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与货币运动紧密相联,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11、高利贷信用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社会化大生产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达
C、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D、扩大再生产 答案:C
12、典型的商业信用( )。
A、只是唯一的商品买卖行为
B、只是唯一的货币借贷行为
C、是商品买卖行为与商品借贷行为的统一
D、是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借贷行为的统一 答案: D
13、商业票据必须经过( )才能转让流通。
A、承兑 B、背书
C、提示 D、追索 答案:B
14、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 )。
A、商业信用 B、消费信用
C、国家信用 D、补偿贸易 答案:B
15、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
A、政府债券 B、银行贷款
C、银行透支 D、发行银行券 答案:A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 )。
A、发行国家公债 B、发行国库券
C、发行专项债券 D、银行透支或借款
E、发行银行券 答案:ABCD
2、现代信用形式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 )。
A、商业信用 B、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 D、银行信用
E、民间信用 答案:AD
3、下列属于消费信用范畴的有( )。
A、企业将商品赊卖给个人 B、个人获得住房贷款
C、个人持信用卡到指定商店购物
D、个人借款从事经营活动
E、企业将商品赊卖给另一家企业 答案:ABC
4、下列属于直接融资的信用工具包括( )。
A、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B、股票
C、国库券 D、商业票据
E、金融债券 答案:BCD
5、下列属于间接融资的信用工具包括( )。
A、企业债券 B、定期存单
C、国库券 D、商业票据
E、金融债券 答案:BE
6、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体现为( )。
A、资金供给者的风险较大
B、降低了投资者对筹资者的约束与压力
C、在资金数量、期限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
D、资金供给者获得的收益较低
E、资金需求者的风险较大 答案:AC
7、银行信用的特点包括( )。
A、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的统一
B、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C、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D、属于直接信用形式
E、属于间接信用形式 答案:BCE
8、信用行为的基本特点包括( )。
A、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B、贷者有权获得利息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E、极高的利率水平 答案:AB
9、金融是由哪两个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 )。
A、货币 B、利率
C、证券 D、信用
E、商品 答案:AD
10、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的途径包括( )。
A、消灭高利贷者 B、以法律限制利息率
C、发展资本主义信用关系 D、保持和发展自然经济
E、将奴隶、农民变成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答案:BC

四、判断题
1、现代社会中,银行信用逐步取代商业信用,并使后者规模日益缩小。( )
答案:错误
2、商业票据的背书人对票据不负有连带责任。( ) 答案:错误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
答案:正确
4、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答案:正确
5、商业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
答案:错误
6、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答案:正确
7、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 答案:正确
8、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 答案:正确
9、一般而言,盈余单位仅仅拥有债权而没有负债。( ) 答案:错误
10、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作为一个整体,居民个人是我国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主要供给者。( ) 答案:正确
11、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是信用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 答案:错误
12、直接融资中的信用风险是由金融机构来承担的。( ) 答案:错误

五、简答题
1、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2、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4、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5、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参考答案〗
1、(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的局限性。
2、(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等;
(2)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3、(1)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等;
(2)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过度的消费信用会造成消费需求膨胀,在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况,促使物价上涨的繁荣。
4、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
5、(1)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③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④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2)直接融资的其局限性:
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六、论述题:
1、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2、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方式。
〖参考答案〗
1、(1)信用的经济含义。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有限制。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可以用来调节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上述各种信用形式所涉及的经济主体不同,具体的形式也不同,但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各种信用形式有重点、有管理地加以引导和运用:规范商业信用,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对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适度发展消费信用,配合住房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注意防范盲目消费和信用膨胀;安排好国家信用的规模和结构,使其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
总之,在发展各种信用形式的前提下,针对其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有所侧重、协调并举地对各种信用形式加以运用。
2、(1)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二者各具优点,也各具局限。
(2)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③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④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灵活便利;
②安全性高;
③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
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②金融机构要从经营者的利润中收取一定的利息,从而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行发展,相互促进。它们在充分发挥自身优点的同时,也互相弥补了各自的局限。因此,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必须给予同样的关注和重视。
(5)市场化融资不等于直接融资,而是按市场原则进行的融资。从各国的经验看,经过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始终是市场化融资的主体。我国在现阶段尤其需要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优越性,除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各国的共性外,很大原因是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建立、完善尚需时日,短期内难以成为市场化融资的主渠道,故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将是我国市场化融资的主体。
为此,必须加快金融体制特别是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建立以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为主导的商业银行融资体制。同时,多策并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使二者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9
B. 收入—消费曲线
D. 完全无弹性
A. 石油
C. 供给量的变动
D. 低档品
C. 消费者剩余
A. 增加X和减少Y的购买量
A. 既定资源的配置
A. 纵向相加
C.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C. 19世纪70年代
B. 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古典经济学

A. 合乎理性人的假设
B. 完全信息的假设

A. 商品的可替代性
B.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C.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D.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B. 具有负斜率
D.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A. 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
B. 消费者预期西红柿价格将下降

A. 该商品的价格
B. 生产的成本
C. 生产的技术水平
D.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仅供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9
单选答案:bdacdcaaaccbbd
多选答案:ab,abcd,bcde,abcd,abcd

参考资料: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