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和妈妈亲?

如题所述

关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切身经历并且无法忘怀与割舍的一段亲密关系。对于孩子来说,妈妈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最信赖、最亲近的人,而妈妈,同样是爱孩子疼孩子的,但在这过程中,却也会出现一些育儿难题,下面柠檬就先来分享两位妈妈的留言。

 

“老师,我都是尽全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小时候喝的奶粉我全部都是请朋友从国外帮我带过来的,价格昂贵到我有近3年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学校也去的我们这边最好的外国语学校,可是,孩子现在和我一点都不亲,我感觉自己白养了这个孩子”

 

“柠檬老师,我一直不能接受一件事就是,我家孩子和我一起生活了有近3年了,我当初因为工作需要,坐完月子之后,就让他奶奶带走回老家养,我就是怕孩子和我不亲,所以人家4岁才上幼儿园的年纪,我2岁半就把他带回来,还拖的关系让他有资格上学,他穿的喝的吃的,我敢说我们在这边朋友的孩子里他是第一,可是,孩子现在每天都不愿意和我说话,我该怎么办”。

 

都说孩子跟妈妈最亲,但很显然,这两位母亲都因为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足而烦恼,通过这两位妈妈的描述,柠檬发现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都觉得给了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应该和自己亲密。

 

这种想法明显是错误的,而这也是很多家庭中经常会存在的错误教育观念。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理解其中含义,接下来柠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它讲的就是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小猴子从出生第一天同母猴分离,以后的165天中让小猴子同时和两个母亲在一起生活,一个是铁丝妈妈,就是全身用铁丝布置而成的一个坚硬的但在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的母猴子,另一个是布料妈妈,是一个全身用绒布做成的柔软的母猴子,但她身上却没有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

 

这样做的对比是观察小猴子对于一个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铁丝母猴子,和一个不可以提供奶水却浑身柔软温暖的布料母猴子,她会选择哪一个作为依靠对象。

 

结果显示,刚开始,小猴子大多数会围绕着“铁丝妈妈”,但是没过几天,事件就有所转变了,小猴子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到“铁丝妈妈”那里去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是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更可观的是,小猴子在遇到比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它会选择到“布料妈妈”身边并紧紧抱住母猴,似乎母猴会给予小猴子更多的安全感。

 

其实,看到这里,各位妈妈们应该了解,这个“恒河猴实验”做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看到,家长不是单纯的给予物质条件,孩子就会跟你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应该在于,你给了孩子多少温柔,多少耐心,和多少交流。

 

布料妈妈给的只有温暖的布料,没有语言,没有安抚,却让小猴子对她依赖许久,而我们作为人类的母亲,给孩子的会是更多,包括,语言,肢体,和安抚。

孩子在婴儿期会缺乏安全感,爱哭、易烦躁、脾气大,但经常给予拥抱和被抚摸,孩子的心理素质就会更健康,并且更快乐。

 

当然,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在青春期,青年期,哪怕是成年期,都需要父母给予适当的关注和交流。

因此柠檬也希望家长能够知道,孩子与自己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满足孩子的生活条件即可,对孩子来说,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更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现在而今眼目下,很多人生了娃娃以后,为了工作,为了赚钱养家,幸福的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实在没办法的,只有请保姆或月嫂带,真正能自己一手一脚带大的少之又少。■这下子,问题出来了———很多年轻的妈妈下了班心急火燎地赶回家后,却发现自己上班时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的乖乖,居然看到自己就把嘴巴瘪圆了,哭得梨花带雨的,抱也不让抱,碰也不准碰,心里那个委屈哟……我家的情况是只有阿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老家。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我就发现宝宝和阿姨亲。自从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把上班以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每天晚上坚持哄睡,夜里自己带。现在宝宝7个月了,虽然还是很认阿姨,但睡觉的习惯好了很多。但郁闷的是宝宝始终最喜欢阿姨。我从阿姨手里抱过来就要哭,我老公平时很少带孩子,但宝宝却很喜欢她爸爸,看到就要他抱。只有我这个妈妈,看到就跟没看到一样,搞得我很是伤心。国庆期间阿姨放假了,我自己亲自带,宝宝突然特别依赖我,腻在我身上,这让我虽然很累心里却很幸福。没想到7天过去阿姨一回来,宝宝看到她就跟看到老朋友一样,立马不要我抱了。但看到她爸爸还是非常高兴,这点让我心里非常纳闷。现在我下班回家,想抱她,她还是哭,但勉强可以哄住了。7个月宝宝的心态到底是怎么样的,难道不喜欢一个人就会不喜欢,即使那是自己的妈妈?还是我哪里不对呢?妈/妈/群/支/招一念之间:孩子的心,是高度敏感的,她能捕捉你真实的想法,如果你带她,是以获取她的亲近为目的,她会想,这个人,又向我索要来了,就会警惕;如果你放下这份期盼,把和孩子共处的时间当做一种享受,让爱自然地流露出来,孩子不对你亲对谁亲?水下掠艳:孩子还这么小,不会故意跟你作对。比如你下班了,想抱她,但她正在专心玩玩具,或者正在和阿姨玩,你可以先旁观,陪同,进而参与,在她高兴的时候,在她玩一个东西告一段落的时候,顺理成章地来个幸福拥抱。如果人家正在专心致志,你上来就抱,当然会遭到拒绝,这个不是孩子不和你亲,而是因为你打扰她了。我是全职妈妈,够亲了吧。如果我打扰我家孩子,也会遭到冷脸。如果你放下内心的焦虑,能够放松地、专心地,高质量地陪伴,等孩子长到2岁以上,你还没回家,孩子就会想你,甚至会打电话问你啥时候回来。等你回来后,更会得到热情的回应。当/事/妈/妈我确实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每当我下班回来,看到孩子就猛地从阿姨手中抱过来,有时候为了不让孩子过度依赖阿姨,甚至把她抱到别的房间让她看不见,我以为这样能让她慢慢适应阿姨不在,不会过度地去依赖。没想到这样一来,自己却犯了心太急的毛病。现在开始尝试,不去在意她最喜欢的是谁,关键是给她一个舒适的、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像尊重大人一样去尊重孩子,努力学习高质量陪伴。这几天我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强迫然然在我回家的时候一定跟我在一起,强硬地要她与阿姨分离。但由于阿姨要在我回去后开始做饭,所以难免还是要走开。这个时候然然的焦虑就开始爆发,就算不大哭大闹,但做任何事情都会很焦虑,不能静下来。我尝试让阿姨先抱她一会儿,让她安静下来。再慢慢地跟我们一起吃饭,然后晚上我来哄睡,只要阿姨不出现,她还是可以在我的陪伴下先入睡。(然然妈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5
当然会这样,如果是姥姥带大的就会和妈妈亲。我的儿子是我自己带大的,现在跟姥姥比奶奶亲。
不论孩子是谁带大的,都会和妈妈最亲,毕竟他是你生的。当然,作为母亲要学会拉拢孩子的心,做点孩子爱吃的菜,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等都可以。孩子会长大,会了解你的。别着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