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我觉得当代大学生缺少的不仅仅是现在家长所关心的学习精神和刻苦努力的精神。更缺少的是一个能自己承担一面处理事情的能力。

大学生缺少的是社会经验。或者准确的来说,是有参与这个社会的机会。虽然说现在的时代大学生已经不是少数。物以稀为贵这是个老道理,当大学生在社会上以成群结队的方式出现的时候,而我们的平台体系或者是人才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接的时候,这个大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是不足的。每个人都说,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但是有的平台或者公司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个条件要求还是很高的,有的大学生没有机会甚至达不到条件去实习或者去参与到这个实践当中。

大学生缺少的是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在这个中国或这个社会中,这个考试制度是以应试教育来进行的。举一反三这个能力或许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理应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创新思维的平台,让他们去发挥想象,让他们去勇于表达自我,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发散他的思维。我们要建立的是智造强国。而不是制作强国。

大学生缺少的是自我管理能力。经历过高考结束后的大学生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对于新的大学来说,或许是一个可以自由玩耍地方。他们缺少一种自控能力来控制自己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们把大好的时光来荒废去打游戏,去追剧去完善,他们不是不知道去学习,而是不懂得如何规划时间合理的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因为高三的时候都是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让他们缺少了一种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0
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现象,他们茫然无奈。凡此种种,直接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自五四以来大学生曾一直保持着的那种不平则鸣、甘作社会栋梁、不屈不挠的精神,已难得一见。更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善恶、好坏、美丑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失去自信,出现孤独、压抑、精神麻木等现象。尽管这是大学校园中的极个别现象,但也折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严重问题。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多时间,通过问询、发送邮件和问卷等方式,对部分高校的300多位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和行政干部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教师,尤其是大学德育课教师,对当前大学生的状况有着深深的忧虑。

人文精神为什么没有了

我们看看这样的数据 调查组对某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原因是学习需要。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一般人没有读过,以后打算读的占一半,但条件是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时间。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在大学期间读一些经典名著。谈到什么书是他们必须去读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认为英语四、六级等考试用书。一半以上的人正在读的书是学习用书。对于今后找工作有用的书他们也乐于去读,比如一些励志书、成功人物传记等,像《谁动了我的奶酪》、《杰出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调查组问到读不读像《红岩》、《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红色经典小说时,回答惊人吃惊,百分之四十五的人说不打算读,百分之三十的人认为人物虚假政治成分太强说教味太浓加之其背景远离今天的生活,而归为缺乏吸引力。

调查组对一所重点大学里的七位博士生导师进行了采访,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缺少基本的人文思想素质,具体表现为 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勇于挑战的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从而无法面对时代的严峻考验。

博士生导师刘玉凯教授说,鲁迅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他的作品博大精深,包含着民族气派、民族风格、民族感情、民族气节、民族气韵。可是,当代的大学生中总有一些人在任意调侃嘲笑鲁迅,他们尊崇王朔,却贬低鲁迅。尤其是一些当代的痞子作家,他们用肤浅的文字批判一切,而一些报刊却热衷于制造所谓热点以哗众取宠,这更使一些没有批判分析能力的大学生迷失方向,无所适从。而互联网的传播又非常迅速,那些低俗调侃,批判一切的文字很得青少年网民的欢心,这样更有害。

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美国访问学者程志华教授说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里面的善恶是非观,一直浸润着人们,从那恢宏的文字里,明明白白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古典文化对当今精神文明的传承。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所反映出来的高尚情操。影响这一代又一代人,而今天的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样崇高思想的熏陶。

重理轻文还要多久

某所重点大学的校级领导班子,一共九个人,学习理科的就是七位,只有一位是学文科的。这样的结构看似不经意,其实也反映着社会上重科学轻人文的思想。国家要强大发展,必须重视科学,这不容置疑,但科学与人文并不矛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绝不能截然分开。

调查组对一些理科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们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 觉得应该读名著,但没有时间读。时间大多都被作业试验占据,几乎无暇顾及开办本来就已经很少的人文讲座。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人才,其品德被列为各项才能之首。而对于大学生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的培养,除去严肃的教育还有那些耳濡目染的经典读物的熏陶。可是今天,这些名著都被一些调侃无聊、无病呻吟、自私厌世、玩世不恭的所谓的新形象代替。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由于应试教育只看分数,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成绩上。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文精神不断确立和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常常说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其实,读经典名著,学中国历史文化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优秀的人文知识是人类真、善、美的集大成者。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丰厚的人文文化积累,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理由抛弃它。

谁该承担这个责任

某重点院校的德育课优秀教师柴素芳副教授从事多年德育课教育,她深有体会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责任不全在学生,当前教育也是关键,学校必须强化师德建设,倡导以心灵感染心灵,在师生交往中倾注人文关怀。高校老师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和未来文明。中国文化经典里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而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它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他是一个残缺的人。

博士生导师、教育专家付松涛说 教书育人,其含义并不简单。其中大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当今这一代大学生是从中学应试教育的禁锢下走进大学校门的。他们看的书大多是考试书,可以说很少有什么人文精神的输入,再加上中学分班很早,理科生几乎在高一就不再学习历史政治等课程,这更是出现了一个人文知识的空白。到了大学,他们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相当一些高校教师以功利的、实用的观点去看待社会,重物质利益,轻人文关怀。比如,学生中经常议论个别导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打工为自己挣钱享受。凡此种种,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本应该是社会需要的道德楷模,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如果他们本身都出现问题,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我们的思考

首先,要大力宣传人文精神,号召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多阅读一些人文经典书籍,通过专家、学者推荐形式,开展人文教育讲座,引导学生读书、读报,培养学生文化底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以人为本”、“关怀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改革当前教育方法,在德育课中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深入浅出地运用在教育中,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各个学科要提倡自觉渗透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贯穿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之中。培养不但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而且具有美好修养、胸怀远大理想的年轻一代。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让学生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的话,未来的他们将成为迷惘的一代决不是危言耸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17

自制力就不说了,每个人都需要自制力,不只是当代大学生。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有这几个:

1、无知无畏

2、情商低,办事能力差效率低,太自我,不会照顾别人的想法。

3、三观太幼稚,心智不成熟。

4、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

5、我当代大学生缺乏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和自发动手的能力,就拿我自己身边活生生的栗子来讲吧,一遇到数模国赛啊、挑战杯啊、创新创业啊,这些看起来还是比较有份量的比赛的时候,大一时可能我们就会觉得“涉世未深”,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参加这样的比赛,但其实到大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这就足够引起我们的思考了,是什么阻挡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是什么让我们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其实就是我们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就算我们真的没有能力去参加比赛,那我们也完全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去了解相关知识,并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所以就放任不管。因为大学真的就是完全自主性的,是一个社会的雏形,只是这个小社会会更加单纯,没有那么多利益关系在。



第3个回答  2022-02-14
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入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社会上一些缺乏诚信、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是无能为力的。这些都直接导致很少有大学生把追求个人享受作为生活的目的。自五四以来,大学生一直保持着那种参差不齐的歌唱,愿意做社会栋梁,百折不回的精神,已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分辨善恶、善恶、美丑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失去信心、孤独、沮丧、精神麻木等现象。虽然这在大学校园里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但它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严重问题。
第4个回答  2019-11-21
缺少的是工作经验、心里的承受能力、自信、恒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