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语言接触性演变的程度和种类

如题所述

一、语言接触性演变的程度几乎不可预测,但整体来看,在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及语法上一般也会由繁杂到简单。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是语言之间的接触性演变造成的。

二、语言接触性演变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征的增加:主要包括词汇和语法, 如汉语中的外来语的增中,比如佛教的“禅”来自古印度语言(印度语言的演化也比较复杂)随佛教传播来到中国,随佛教音译或因其丰富的词汇如“刹那”、“真谛”、“大千世界”、“菩萨”、“单位”等常用词汇就有很多。而像“沙发”、“吉他”、“幽默”、“逻辑”等则是由英文音译过来的。而在语法上又加入了其他语言的特征,如“作家”“规范化”这两个词中的“家”和“化”就有黏着语的特征。而汉语也由古汉语中综合语明显的特性转化成了标准的分析语。

    特征的消失:即某一语言由于语言接触而丧失固有特殊,如古汉语中的“入声”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与(主要是)阿尔泰语系中的语言进行接触而渐渐消失了。而甘肃境内突厥语族的撒拉语和西部裕固语受汉语影响而丧失元音和谐规则,罗曼什语在德语的影响下失去谓语形容词的性一致范畴都属于特征的消失。

    特征的替代:这种情形多见于语序模式和语法范畴的演变,比如古汉语常用的状语前置、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语法形式都渐渐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形式,学者认为这是与外来语的接触所分不开的。而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闪米特语在库希特语影响下外来的SOV语序取代了固有的SVO,芬兰语的SOV语序在印欧语的影响下被SVO语序取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特征的保留:意思是一种语言在与其他语言的接触下,保留了原本可能消失的特征。语言的演变不仅仅受与其他语言进行接触的影响,比如网络用语的形成就属于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改变,而古代汉语的声调,很可能由于格律诗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把入声的消失推迟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情况都不是与其他语言进行接触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外来语很可能会令因为这些影响本来要消失的语言特征保留下来,比如古代安那托利亚印欧语跟周边的闪米特语发生接触很可能是使两种印欧语要消失的喉辅音保留下来的原因。类似的现象不常见,但也确实存在。

总之,不同语言的接触所产生的演变是比较复杂的,从历史的演变事实来看,更多的是随机性,很难进行具体的预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