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常吐奶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导语: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现象,相信大部分宝宝都有过吐奶经历,常见的吐奶现象为生理性吐奶,然除此之外,许多人为原因也会导致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原因

成年人的胃部是竖着的,食物进入胃部后,不易造成回流,而新生儿的肠胃还未发育成熟,胃部成平躺状且胃部与食管连接处松弛,食物进入胃部后,稍微摇晃就容易导致食物回流,造成吐奶。


以上这种原因属于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不可怕,这跟新生儿身体构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日渐成熟,食物回流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真正可怕的一些家长因为育儿经验不足,因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导致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最害怕的四件事,难怪宝宝不舒服、爱吐奶!

1.哺乳时躺着喂奶

许多新手妈妈面对软小的新生儿,显得无从下手,甚至很多妈妈不敢抱自己的孩子,怕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哺乳时选择躺着喂奶,认为既安全还舒适。殊不知,这样平躺着喂奶,非常容易导致新生儿吐奶。新生儿吐奶原因中提到,新生儿的胃呈平躺状,再加上新生儿活泼好动,极易造成“奶水倒流”。正确的哺乳方式应将新生儿抱起,身体略微倾斜,可缓解宝宝吐奶。


2.喂完奶接着让孩子平躺

喂完奶后,妈妈跟宝宝都会有疲劳感,部分妈妈在喂完奶后,会直接将宝宝放在床上,让他平躺着休息一会儿,看似是为宝宝好,其实这种喂完奶就让宝宝平躺的做法非常危险。宝妈们忽视了拍嗝的步骤,宝宝吃饱喝足后,若大人不给宝宝进行拍嗝,吐奶的几率非常高。喂完孩子后,应先进行拍嗝,将宝宝竖立着抱一会,再让宝宝平躺。


3.奶瓶喂养姿势不正确

千万不要忽略了奶瓶喂养姿势的重要性,姿势不正确,会导致宝宝吸入大量空气,引起吐奶。用奶瓶喂养时,应先将奶瓶倒立,将奶水充盈到整个奶嘴,而且喂养过程中,奶瓶的底部要略高于奶嘴,其目的是将奶瓶内多余的空气排出,避免宝宝吸入大量气体。


4.换尿布跟喂奶顺序颠倒

新生儿日常:吃喝拉撒睡,每当宝宝哭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宝宝饿了,此时,赶忙抱起孩子喂奶,等到宝宝吃饱喝足后,才发现宝宝需要换尿布,经验不足的妈妈会第一时间给宝宝换尿布,双脚一抬,尿布换了,同时宝宝也吐奶了。面对这种情况,宝妈在喂奶前可以先检查一下宝宝是否需要换尿布,先换尿布再喂奶,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重要提示:新生儿吐奶虽是常见现象,但是吐奶带来严重后果不容小视,生活中有太多因吐奶导致孩子窒息的案例,家长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新生儿喂奶后一定要及时拍嗝,莫因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带来伤害,造成一生的遗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4
您好 吐奶有很多种原因
生理性吐奶解决方案:
适量喂食,切勿过多。
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仰卧时给宝宝喂奶。
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后,让宝宝竖直趴在大人肩上,轻拍宝宝背部,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胃的压力。
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如有必要中间可以暂停片刻,以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
奶瓶开孔要适中,开孔太小则需要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胃中;开孔太大则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碍呼吸气管的通路。
在喂食完毕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并轻拍其背部。在躺下时,也应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在喂食之后,不要让宝宝有激动的情绪,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宝宝。

疾病性吐奶应对方案:
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
所以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呛奶
新生儿很容易吐奶,如果吐奶时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发生呛奶。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

呛奶应对方案:
轻微状态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
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严重状态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日常护理
对常吐奶的婴儿,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婴儿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婴儿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婴儿,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
宝宝常呛奶可能缺维A,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婴儿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第2个回答  2017-02-03
经历过婴儿哺喂的人都知道,婴儿吃完奶后很容易吐奶,有时一不小心婴儿枕头上或抱他的人身上就给吐了一大滩,有时甚至是已开始发酵的酸臭奶液,仔细观察婴儿,好像并没有什么病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头三个月内的婴儿的胃容量很小,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加上胃上端的门户贲门部位的闭锁能力还较弱,所以婴儿吃饱奶后,常常会向口里回奶,这实际是溢奶而不是吐奶,虽然看起来像吐奶。

婴儿在吸吮母乳时,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哺乳结束后,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如给他洗澡或替换尿布时),他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由于胃部的肌肉控制力较弱,奶会随着空气一起出来,就出现了吐奶现象。这种现象是婴儿早期的正常现象,不是病症,对婴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父母不必太担忧。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母亲在哺喂时让婴儿的头部稍高,在哺喂后把婴儿贴胸竖起来抱一会儿,轻轻拍拍婴儿的后背,使他胃中的空气跑出来,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婴儿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婴儿三四个月后,随着胃肌肉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逐步加强,溢奶现象会自行消失。

喂养牛奶的婴儿会更容易吐奶,这是因为奶瓶橡胶乳头开口如较大会更易使婴儿吸入空气;另外奶瓶中往往会存有一定的空气,婴儿吸奶时不可避免地会吸进比母乳喂养时还多的空气,吃完奶后婴儿身体稍翻动就会出现吐奶,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胃部括约肌发育还不完全,对上涌的乳液控制能力较弱,吐奶会更厉害。

怎样帮助吐奶的宝宝

尽管很多妈妈都知道新生儿由于生理原因才容易导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宝宝吐奶时,还是紧张得不知所措。这里,我们将向你详细介绍有关导致婴儿吐奶的具体原因、吐奶时我们可以做哪些护理,以及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孩子吐奶。

新生儿发生吐奶,不仅仅是因为吃奶后改变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婴儿生理上的特点。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婴儿的胃部构造以及他们吃奶方式上的特点

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注:如果每次吃奶后孩子都要吐奶的话,就需要我们对每次喂奶的数量以及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了。也就是说,喂奶最好做到少而勤,并且每次喂奶后最好能帮助孩子拍嗝。

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帮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竖着抱起孩子,轻轻拍打后背

竖着抱起孩子后轻轻拍打后背5分钟以上,是帮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打嗝的话,也可以试试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让孩子坐起来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后再轻拍后背的方法也可以。因为孩子坐着的时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较容易了。

打不出嗝的时候
吸入胃中的空气,有时会夹在前后吸入的奶汁中,此时如果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将有利于胃中空气的排出。因此,妈妈可以将孩子竖着抱起来,或者可以给孩子垫高后背使上身保持倾斜30分钟左右。

如果孩子吐奶了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              

吐奶在新生儿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西尔斯医生劝告新手妈妈们说,这倒不是医疗问题,而更是衣服问题,而且它并不困扰孩子,反而只是大人觉得这是件麻烦事,因为要收拾洗涮。所以喂奶时最好穿花一点儿,别穿深颜色,以免被吐奶染脏了,看着太明显。

新生儿的贲门很松,胃里的内容比较容易返回来。有时是因为他吃得太多,身体以呕吐的方式来扔掉多余的奶;有时是因为他吃奶时吞咽进空气,没有打出嗝来,胃一旦收缩,就会漾奶。待到孩子长大一些,贲门长结实一些,自己会坐立会打嗝时,吐奶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防止的手段有几条:

一、是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的太急,如果奶胀、喷射出来,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二、是喂奶中以及吃饱后注意拍嗝;
三、是喂奶后最好让宝宝竖立20到30分钟,也别急着忽悠宝宝玩儿。

吃母奶的孩子在这方面要优于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会吞咽大量空气,吃母乳则不会,因为宝宝的嘴和妈妈的乳头形成一个真空吸附,空气不容易侵入。至于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实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会因此而饿肚子。只要宝宝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减少体重,或者出现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等等异常现象,就不必看医生。

孩子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孩子吐奶,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2-03
头三个月内的婴儿的胃容量很小,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加上胃上端的门户贲门部位的闭锁能力还较弱,所以婴儿吃饱奶后,常常会向口里回奶,这实际是溢奶而不是吐奶,虽然看起来像吐奶。

婴儿在吸吮母乳时,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哺乳结束后,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如给他洗澡或替换尿布时),他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由于胃部的肌肉控制力较弱,奶会随着空气一起出来,就出现了吐奶现象。这种现象是婴儿早期的正常现象,不是病症,对婴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父母不必太担忧。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母亲在哺喂时让婴儿的头部稍高,在哺喂后把婴儿贴胸竖起来抱一会儿,轻轻拍拍婴儿的后背,使他胃中的空气跑出来,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婴儿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婴儿三四个月后,随着胃肌肉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逐步加强,溢奶现象会自行消失。

喂养牛奶的婴儿会更容易吐奶,这是因为奶瓶橡胶乳头开口如较大会更易使婴儿吸入空气;另外奶瓶中往往会存有一定的空气,婴儿吸奶时不可避免地会吸进比母乳喂养时还多的空气,吃完奶后婴儿身体稍翻动就会出现吐奶,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胃部括约肌发育还不完全,对上涌的乳液控制能力较弱,吐奶会更厉害。

怎样帮助吐奶的宝宝

尽管很多妈妈都知道新生儿由于生理原因才容易导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宝宝吐奶时,还是紧张得不知所措。这里,我们将向你详细介绍有关导致婴儿吐奶的具体原因、吐奶时我们可以做哪些护理,以及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孩子吐奶。

新生儿发生吐奶,不仅仅是因为吃奶后改变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婴儿生理上的特点。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婴儿的胃部构造以及他们吃奶方式上的特点

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注:如果每次吃奶后孩子都要吐奶的话,就需要我们对每次喂奶的数量以及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了。也就是说,喂奶最好做到少而勤,并且每次喂奶后最好能帮助孩子拍嗝。

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帮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竖着抱起孩子,轻轻拍打后背

竖着抱起孩子后轻轻拍打后背5分钟以上,是帮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打嗝的话,也可以试试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让孩子坐起来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后再轻拍后背的方法也可以。因为孩子坐着的时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较容易了。

打不出嗝的时候
吸入胃中的空气,有时会夹在前后吸入的奶汁中,此时如果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将有利于胃中空气的排出。因此,妈妈可以将孩子竖着抱起来,或者可以给孩子垫高后背使上身保持倾斜30分钟左右。

如果孩子吐奶了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              

吐奶在新生儿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西尔斯医生劝告新手妈妈们说,这倒不是医疗问题,而更是衣服问题,而且它并不困扰孩子,反而只是大人觉得这是件麻烦事,因为要收拾洗涮。所以喂奶时最好穿花一点儿,别穿深颜色,以免被吐奶染脏了,看着太明显。

新生儿的贲门很松,胃里的内容比较容易返回来。有时是因为他吃得太多,身体以呕吐的方式来扔掉多余的奶;有时是因为他吃奶时吞咽进空气,没有打出嗝来,胃一旦收缩,就会漾奶。待到孩子长大一些,贲门长结实一些,自己会坐立会打嗝时,吐奶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防止的手段有几条:

一、是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的太急,如果奶胀、喷射出来,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二、是喂奶中以及吃饱后注意拍嗝;
三、是喂奶后最好让宝宝竖立20到30分钟,也别急着忽悠宝宝玩儿。

吃母奶的孩子在这方面要优于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会吞咽大量空气,吃母乳则不会,因为宝宝的嘴和妈妈的乳头形成一个真空吸附,空气不容易侵入。至于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实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会因此而饿肚子。只要宝宝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减少体重,或者出现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等等异常现象,就不必看医生。

孩子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孩子吐奶,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医生的情况

在夜间或公休日宝宝吐奶,如果只是出现以下情况,我们是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医生的:

* 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
* 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
* 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需要马上送医院的情况

* 发高烧、精神恍惚
* 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 发生痉挛
* 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 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 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 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 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 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 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看病时需要告诉医生哪些情况?

需要向医生介绍的不仅包括宝宝吐奶时的情况,还应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如:
* 吐奶次数、呕吐物是什么
* 是在什么情况下吐的奶
* 吐奶后孩子的情况:与平时相比,精神状态怎样
* 有无发烧
* 大小便的次数
* 腹部有无胀气、有没有放屁 。
第4个回答  2017-02-03
婴儿吐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首先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

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

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如何预防宝宝溢奶

1、喂养要得当,拍嗝有技巧

专家认为,预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喂养得当”,如果频繁给宝宝换奶粉、换环境和养育者的话,对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非常不利,会加重溢奶的情况。 一般来说,宝宝吃完奶以后家长要及时拍嗝,此时应注意宝宝有没有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2、侧睡少吐奶,保护小耳朵

专家表示:“不建议整天抱着宝宝睡。”宝宝睡着后,往小床上放的时候动作要缓慢一点,另外最好用侧睡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吐奶的机会。一般来说宝宝可以保持这样的侧睡姿势2—3个小时。如果家长担心宝宝的头型和压迫内脏的问题,可以在1小时后,给宝宝换个睡姿。

此外还应该备一块小毛巾,叠成三角形,从孩子一侧耳边搭到另一侧,这样就算宝宝溢奶,也不会弄脏枕头或流到耳朵。保持宝宝耳朵的清洁很重要,因为宝宝耳蜗浅,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3、每天一次泳,消化功能好

对于运动功能不发达的婴儿来说,能够坚持游泳是很有益处。 婴儿在水中可进行全身运动,水对于宝宝的身体还有温柔的按摩和抚触作用;此外,游泳对宝宝的消化能力发展也很有帮助,可减少溢奶情况的发生。所以专家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各位妈妈应多给宝宝游游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