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这几天心脏早搏很厉害。该怎么办??

我今年21周岁。10岁的时候得过急性心肌炎,吃中药治好了。过了又3,4年的时间,发现心脏有早搏现象,但不厉害,有时一两个月才有一次早搏的感觉,看过医生,说是心肌炎后遗症,不太要紧。最近这几年,如果睡眠不好或是劳累就会有早搏现象。
可是我今天这一天突然早搏很厉害,大概10多分钟就会有一次早搏的感觉。我现在在国外,不想告诉家里人,害怕他们担心。我出国的时候带了一盒“倍他乐克”,是以前给医生开的药。请问我该怎么办???早搏会导致猝死吗???
心脏只有早搏的感觉,没有绞痛感和胸闷。心跳一分钟75下,也没有其他症状了。不过压力的确很大呀~~~

决定去看医生了,不过“心肌炎”“早搏”这两个词用英文咋说???有学医学的好人可不可以告诉一下,谢谢了

不可能的事经常发生的,不过平时还是多注意呗!这个早播也分种类的,也不知道你的是那种?
早搏现在多称为期前收缩。顾名思义,它是指心脏在固有的搏动节律基础上,提前发生的收缩活动。早搏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避免。老年人几乎皆有之,有人只是因为发作甚少而未引起注意罢了。
很多人常问医生:早搏到底要不要治疗呢?这得根据以下三方面的情况分别对待。
首先要分析早搏的原因。早搏的原因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炎等。有些患者则系继发于心脏以外的其他疾患,如肺炎、肠胃炎、腹泻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异常(低血钾、酸中毒等)、尿毒症、食物或药物中毒等。
这一大类心律失常皆有因可循,所以应以治疗基础疾病为主,酌情应用药物控制早搏。另一大类早搏多见于健康人,其发生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烟酒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时下尤以工作与心理负担沉重的中青年、更年期女性和脑力劳动者好发。纠正以上各种诱发因素是这类早搏的治本之道。不过,还有少数早搏,即使追踪随访数年或更久,也未能找到确切原因。患者大可不必为此殚精竭虑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方才放心,因为这类早搏一般并无多大临床意义,听之任之可也。医生也千万不要为满足患者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而随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更加引起患者的不安与疑虑。
第二,明确早搏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根据普通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以下要点:⑴早搏可据其发生在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区三大部位而分为房性、室性与交界性早搏。以室性早搏多见且临床意义较大,其他两类早搏多无须治疗。⑵根据早搏发作的次数(频率)分为偶发早搏(24小时心电图记录平均每分钟少于1 次,每小时少于30次)与频发早搏两类。频发早搏易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也可能演变为其他心律失常。⑶引起早搏的病灶数目多少不一,仅来自于单个病灶者为单源性早搏,来自两个以上病灶者为多源性早搏,后者反映心肌病变比较广泛而严重,多须积极治疗。⑷患者原有的心律如属正常,则早搏比较单纯,易于控制。如原有严重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等,则心律失常更为复杂,多见于心脏病患者,必须综合治疗,除服用药物外,可能须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作其他处理。
第三,了解患者的症状与相关病情。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与胸闷等,程度可轻可重。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患者原有的健康状态,早搏的次数、种类、持续时间与患者本人的敏感性等。健康人的偶发早搏属于良性,一般无须治疗。如果症状明显,特别是发生于心脏病患者的多源、频发性室性早搏,服药治疗能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早搏是否要治疗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从以上各个方面评价加以分析判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早搏常见于健康人,如果偶尔发生,症状缺如,一般不用服药。但其他情况下的早搏,则须请医生作详尽检查,确诊后,采取药物或其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

早搏很常见,但性质不同,自己不好判断,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我这里有篇文章,你可参考一下。
早搏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

正常的心脏先有电的激动,后有机械性收缩和舒张,从而有节奏地泵出血液,供应人身脏器的代谢需要,心脏电活动的起源点是右上方的一个微小结构——窦房结。在正常成人休息时,窦房结有规律地每分钟发出60 ̄100次电脉冲,向整个心脏传布。随着运动,窦房结发出电脉冲频率加快。如果窦房结之处的心脏组织,如心房或在心室在窦房结以正常节奏发出电脉冲之前抢先激动,控制心脏的电活动,就会使心脏在没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缩一次,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期前收缩或早搏。如果搏动的产生部位在心室,即为室性早搏;如早搏产生在心房,就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更多见,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例如室性早搏在心肌梗塞、心肌病的病人中十分常见。但早搏发生在正常心脏也并罕见。单纯的早搏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病人,或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发现有早搏的病人应当到医院检查,明确有无心脏病。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医生问诊和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良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许多有早搏的病人本无自觉症状,而是在升学、就业或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有些病人可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的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比。有人每天发生数千上万次早搏毫无症状,有的人每天几十个早搏,症状很多。同一个人的早搏一天不同时辰的频度很不相同,病人症状的轻重也常常与各同一时间早搏频发程度不相关。绝大部分病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些与心理因素,即由于不了解良性早搏的意义而紧张和忧虑有关的症状。在各种体检的心电图上对查出早搏的结论往往为"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当这种报告单交给病人,医生又没有耐心对病人作解释时,这些术语给病人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病人精神的打击更大。一个平时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健康人,在体检中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能忧心忡忡,卧床不起,甚至在精神上完全崩溃。
没有心脏病的早搏之所以称之为良性,因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它的预后良好。对于与早搏无直接相关的症状者,不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对有症状者,要作具体分析,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所致的症状,应充分解除顾虑。
不能否认,早搏本身可在一些病人身上产生症状,如症状确系早搏直接引起,应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例如心得安、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治疗室性早搏,用心得安、心律平或莫雷西嗪治疗房性早搏。不可使用对脏器毒性作用过大的胺碘酮(也叫乙胺碘呋酮)。口服用药即可,不必静脉用药。评价疗效的标准是症状的减轻或消失,而不是早搏的数量与频度变化。常有不少良性早搏病人,每日不停触摸自己的脉搏,越模摸越紧张。也有不少医生或病者反复使用收费很高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早搏的多少,又没有正确认识早搏的意义,不但浪费医疗资源,也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早搏该如何去治疗?
早搏就是指在有节奏的心脏搏动之间,穿插着提早的搏动。来源于心房的早搏,叫房性早搏;来源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早搏,叫房室交界性早搏;来源于心室的早搏,叫室性早搏。它们的形态,在心电图上各不相同。
产生早搏的原因多种多样,形成早搏的机理非常复杂:有的人是因为过多食用兴奋剂,如茶、烟、酒、咖啡等,有的人是因为过度疲劳或劳累,有的人是因为受了较强的精神刺激,甚至有的人一切都正常,也会来几下早搏......类似于这些情况的,都属于功能性早搏。另外一些人则是因为心脏传导系统受到炎性产物的刺激或破坏(如心肌炎等),或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使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功能性或组织结构上的改变而引起这种情况统称为器质性早搏。
早搏的危害如何呢?很难一言概之。这要取决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病,不同种类的早搏以及早搏次数的多少。正常人在24小时之间也会发生几次早搏,但毫无影响。精神紧张的人,对早搏有恐怖心理,几乎每一次早搏都像鼓槌敲击他的胸部,使他寝食不安。其实,感觉越明显的早搏,往往越可能是功能性,其危害最小;器质性的早搏纷至沓来时,病人可以毫无感觉,而这种早搏恰恰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肌炎处于活动期的病人和冠心病的病人,有时早搏虽然只是偶尔发生,但却需要积极加以治疗,因为它的转化往往可使你猝不及防。每分钟五次以下的偶发早搏,一般不会影响心脏的血液搏出量和供血;但是,过于频繁的早搏则不然,它使心脏还没有来得及充满血液就开始搏动,搏出的血量和供血自然深受其影响而锐减,这种早搏要是发生在一个原有严重心脏病的人身上,可能会使他很快发生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情况。
总之,早搏的治疗要因人、因病、因不同的部位等而异,往往是比较专科性的问题,需请专科医生处理,病人切不可自行贸然试之。

早搏的自我防治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出现于正常的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精神兴奋、过劳以及烟、酒、茶、咖啡等过量时,这称为"功能性早搏";也可发生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药物中毒时,这称为"病理性早搏"。
得了早搏怎么办?首先要对早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早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取决于产生早搏的原有疾病。通常早搏的防治要从二方面着手。
一是消除病因及诱因。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生活中避免烟、酒、茶、咖啡等过量,使用镇静药安定,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可用扩张冠状动脉药如消心痛及吸氧,口服钾镁制剂纠正低血钾及低血镁,避免药物过量,特别是洋地黄、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等以及预防感冒等。
另一方面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由于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都有降低心功能、减慢心电传导,甚至产生新的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故在用药时应权衡利弊,选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通常抗心律失常药的使用原则是:对功能性早搏尽可能不用,如早搏频发,病人难受时,可考虑使用少量镇静剂或B受体阻滞剂。对病理性早搏, 只要病人无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功能不全,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应选用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对于"危险性室早"即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早"、连发的"室早"以及过早的"室早",因它们有可能转变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尤其是当病人存在心肌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应立即住院,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治疗。

"早搏"是否影响健康?
心脏的跳动受最高统帅机关——窦房结的指挥。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按时发出一定频率的冲动,通过像电线似的传导系统传至心房与心室肌肉,由电活动转化为机械收缩,因而心脏产生了整齐、规则的搏动。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房或心室内某一区域的兴奋性过高,或者由于传导通路上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使整个心房或心室在正常节律中突然提前兴奋与收缩,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为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依次可分房性、房室交界处与室性早搏三种。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地把它们区分出来。
在名目繁多的心律失常中,早搏是最常见的。有人报告在无症状的正常人中,连续24小时观察动态心电图,可有50%的人出现早搏;连续48小时观察,则有70—80%的人出现早搏。
通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发生早搏时,由于心室强有力的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感觉到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说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有的表现为明显心慌不适,有的自以为是频频停搏。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也有的人甚至发生频繁的早搏,可毫无感觉和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心脏整齐、规则的跳动,主要是搏出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发生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减少。但是,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影响。偶发房性早搏,所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循环均无影响。每分钟多于6次的频发早搏,情况就两样了,它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达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这样对健康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关键在于有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那么频发早搏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常为心脏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前驱,频发室性早搏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猝死。如果无严重心脏病,即使早搏频发,也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临床上,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甚为常见。正常人在过度劳累、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时,或在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喝浓茶时均可发生早搏;也可在休息或卧床失眠时发生;老年人可在便秘后发生。这种功能性早搏在诱发原因去除后即可消失,对发生者作全面深入的检查,也无任何心脏病证据可见。有些健康者出现几个早搏后,思想上十分紧张与恐惧,这样反而促使早搏增多,应当冷静检查发生早搏的原因后,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器质性即病理性早搏也不少见。它是在种种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病理情况下,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活动、高血压、低血钾、严重缺氧或某些药物中毒时发生的。可以说,这种早搏的出现是心肌缺血与损伤的一个重信号。例如冠心病与心肌梗塞病人发生早搏常提示有严重心肌缺血;风心病人的早搏常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性心肌病人的早搏常与心室肌肥大及劳损有关。
一般认为,老人与儿童出现早搏常为器质性的;出现频发早搏而自己毫无感觉则器质性可能大些;在体力活动与心率增快时出现早搏常提示器质性疾病可能,因活动后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缺血更加明显。若早搏时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则肯定是器质性的了。凡是有气急或心脏扩大等心脏病表现,或者是具备冠心病易发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家族史等的人出现早搏,多可能为器质性。器质性早搏对健康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而合理的治疗。

让人担心的早搏.
错误一:早搏是心脏停跳

所谓早搏,是由异常心电现象引 起的心脏提前收缩,即心脏受到窦房 结以外部位的指令而提前收缩。根据 指令所在地的不同,早搏可分为房性 早搏、窦性早搏和房室交界区性早搏。 无论是哪种早搏,心脏也没有停跳,只 是搏出的血液比正常搏动稍少一些, 导致这一次的脉搏减弱,好像停了一 次。会自己搭脉的人可以感觉到,早搏 后那一次脉搏稍强,这是因为早搏后 那次搏动的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多,从 而代偿了早搏导致的血液搏出量的减 少。所以,早搏并没有使心脏停跳。

错误二:早搏由心脏病引起

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不 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功能性早搏,伴有 心脏病的称做器质性早搏。有人认为 早搏就是不正常,是心脏有病,这不完 全正确。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人在 一生中都发生过早搏,只不过许多人 没有感觉到而已。

生理性早搏多发生在情绪激动、 神经紧张、疲劳、更年期、消化不良、过 度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 炊料时。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早搏,包括 抗心律失常药,即治疗早搏的药物本 身也会引起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 与忧虑有关。

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冠心病、高 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膜病、甲 亢性心脏病等。当然,早搏在器质性心 脏病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错误三:早搏的频率和症状与 危险性有关

过去,通常把每分钟出现6次早 搏作为一个界限,每分钟6次以上者 多考虑病理性早搏,6次以下者多属 于生理性早搏。现代医学证明,这种说 法失之偏颇。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 病的严重性和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 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 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比如在升学 体检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心电图中有 早搏,但这些学生仍然活蹦乱跳,丝毫 没有异样的感觉。有些人只是偶发早 搏,就感觉心跳到了喉咙口,很不舒 服。有症状的可能是病理性早搏,没有 症状的也不能排除病理性的可能。

错误四:有早搏就必须用药消除

发现早搏后,一般很难自行判断 性质,应去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 疾患。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 行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 测,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 化危险因素者,还要做运动试验。如上 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则不需要治疗。 若查出有心脏疾患,应在医生指导下 用药。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或长 期失眠所致的早搏,应充分解除顾虑, 适当使用镇静药,这会有利于早搏的 消除。

----------------------------------
【早搏的概念】
过早搏动(prematurebeat) 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早搏的症状】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早搏的原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如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情绪激动。及发热等均可诱发。常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病人,洋地黄类药物,锑剂、奎尼丁、氯仿等毒性作用,低血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等均可引起。

【早搏的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过早搏动 ,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

频发房性早搏的病人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合理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维拉帕米 (异搏定 )为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用于心率偏快、血压偏高、心功能良好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 1片 (40毫克 ),每日 3次。或服缓释片 ,每次半片— 1片(1 20— 240毫克 ),每日 1次。服药期间要注意心率和血压变化 ,如心率每分钟慢于 55次者则停用。

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为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交感神经张力亢进、血压偏高、心率偏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 ,且心功能良好者。口服每次 12. 5毫克 (每片 50毫克 ),每日 2次。服药期间可致心动过缓。

普罗帕酮 (心律平 )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心率偏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 3片 (每片 50毫克 ),每日 3次 ,有效后改为每次 2片 ,每日 3次维持。可有口干、唇舌麻木、头痛、眩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用量较大时 ,极个别病人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窦性静止、心搏骤停等。早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致心功能减退。

胺碘酮 (可达龙 )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抗心律失常药 ,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较差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 1片 (0. 2克 ),每日 3次 , 1周后改为每次 1片 ,每日 1次维持。最后可以每次半片 ,每日 1次维持。可有心动过缓、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 ,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失眠、多梦、头昏、头痛、眼眶痛、角膜微小沉淀 ,偶尔会影响视力。少数病人可有甲状腺功能紊乱、肺泡炎、肺纤维化、肝肾功能暂时性损害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碘过敏者或心率慢于每分钟 55次者禁用。

地高辛加异搏定地高辛为强心药 ,异搏定为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两者合用 ,适用于较难治、心跳较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地高辛 ,每次半片 (0. 125毫克 ),每日 1次。合用异搏定 ,每次 1片 (40毫克 ),每日 3次 ,或口服缓释异搏定片 ,每次半片— 1片 (120— 240毫克 ),每日 1次。服药期间 ,如心率每分钟少于55次者则停用。

【早搏的中医治疗】
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 15克 ,桂枝 7. 5克 ,党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各 15克 ,生姜 3片 ,大枣 5枚。每日 1剂 ,每剂 2次 ,水煎服。一般早搏较频繁者 2~ 3剂见效 ,频繁者 4~ 5剂可治愈。

加减 :阴虚内热、夜寐不安者去桂枝、生姜 ,加灵磁石 25克 ,牡蛎 50克 ;气虚者加黄芪 15克 ,五味子 7. 5克。

黄芪汤加减:黄芪 20克 ,麦冬、苦参、丹参、炙甘草各 12克 ,茯苓 13克 ,炙五味子5克。每日 1剂 ,每剂 2次 ,水煎服。一般早搏较频繁者 3~ 4次见效 ,频繁者 5~ 6剂可痊愈。

加减 :心悸、心慌、失眠者加用灵磁石 20克 ,红枣 12克 ,柏子仁、枣仁各 10克 ;胸闷痛加用广郁金 10克 ,川芎 6克 ;心阳虚 ,心动过缓 ,舌质淡白者加用苦参 6克 ,党参20克 ;邪热忧心者加用菖蒲、广郁金、蒌皮、竹茹各 10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9838.html?si=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过早搏动(早搏)

概述
早搏发生在无器质性病变的心脏,多无临床意义。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 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 。

病因
频发房性早搏,见于二尖瓣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冠心病,尤其是多源性的,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前奏,发生于下列情况的室性早搏有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前奏,应高度重视,及时予以处理:①频发(>6次/分或30次/小时),持续呈联律的,连续发生2-3次早搏,呈多源性或短阵心动过速者;QRS波群畸形显著或时限>0.14秒者。②急性心肌梗塞72小时内出现的室性早搏。③洋地黄或锑剂中毒。④低血钾引起的室性早搏。⑤急性心肌炎。⑥奎尼丁晕厥、QT时间延长综合征。⑦体外循环术后24小时内。

症状
早搏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时引起乏力、头晕及胸闷,并可使原有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加重。

检查
体检可发现在基本心律间夹有提前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房性早搏的心音和基本心律类似。房性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或减轻,第二心音可听不到,早搏引起的桡动脉搏动较弱或扪不到,形成漏脉。早搏呈二联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2或3次心搏后有一次间歇。早搏插入在两个基本心搏之间,称插入性早搏,听诊可为连接三次较基本心搏为快的心搏。
心电图:
一、房性早搏。
二、房室交界处性早搏。
三、室性早搏。有过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异常,时间大多≥0.12秒,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面相反,S-T段随T波方向移位,其前无相关的P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室性早搏可发生在两次窦性心搏之间,形成插入性室性早搏。
四、多源性早搏。
五、并行心律型早搏。室性早搏的图形可帮助诊断心肌梗塞。

治疗
治疗室性早搏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性猝死。
一、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 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二、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三、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四、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①慢心律。②β受体阻滞剂。③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④普鲁卡因酰胺。⑤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五、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并选用下列药物治疗: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②异搏定。以上两类药物对低血压和心力衰竭者忌用。③洋地黄类,适用于伴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所致的房性早搏,常用地高辛0.25mg ,1次/日。④奎尼丁。⑤苯妥因钠0.1g,3次/日。⑥胺碘酮。房室交界处性早搏治疗与房性早搏相同,如无效,可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

护理要点

◆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或称期外收缩,是心脏病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搏本身并非严重疾病,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注意劳逸结合,使睡眠充足。

◆ 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

◆ 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 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有明显症状者须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此类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参考资料:http://www.2137c.com/qywy/nurse/2/1408354034.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02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自动起搏 ,快慢一致 ,很有规律。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兴奋 ,提前于窦房结发出冲动 ,引起心脏过早搏动 ,这就是早搏 ,亦称期前收缩。按其发生异常搏动的部位不同 ,又可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早搏是心律失常中的一种 ,发病时给人的不适感觉就像心口突然被堵了一下 ,又好像“气”堵在嗓子里 ,有时会突然感觉心脏有一种“脱落感” ,如果此时摸脉搏 ,可发现在正常脉搏之后紧接着又有一下搏动 ,尔后则间隔一段时间才恢复正常的脉搏。一旦发现早搏 ,首先要及时就医 ,并做心电图检查 ,必要时可做心脏动态监护 ,以便明确早搏的类型。

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一是功能性因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失眠、过劳、饱餐、烟酒过量或喝浓茶、咖啡等均可诱发。二是器质性心脏病。较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甲亢等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均可引起早搏。除此之外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肾上腺素等中毒 ,电解质紊乱 ,尤其是严重的低血钾、低血镁症 ,急性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胃肠炎、胆囊炎等疾病也可引起早搏。如经常发生早搏 ,应到医院检查发生的原因 ,若经检查确诊并无具体疾病而属功能性的早搏时 ,则不必顾虑重重。因为女性更年期由于植物神经紊乱而表现为早搏的不在少数 ,而男性在 60岁左右出现早搏的也较多。这是人由中年到老年时人体功能自然调整的一种表现 ,多属于功能性的。如非频繁发作 ,无需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更无必要长期用药。因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导致心律失常或有其他副作用。

但经检查证明确系因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早搏 ,则要积极治疗。其治疗方案既要强调对症治疗 ,还要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由药物引起的早搏 ,心须停药或改药。对因吸烟、饮酒等造成的早搏 ,则应戒烟、忌酒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早搏频繁或形成二联律的需去医院采取有效治疗 ,使心律尽快恢复正常。至于因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偶发的早搏 ,并经长期观察临床症状无进展的 ,一般不需采取药物治疗 ,只要加强心理保健 ,做到生活规律、避免诱因即可。
第3个回答  2006-12-01
早搏,就是心房的提前搏动。也就是没有按规律跳动,所以又叫心率不齐。早搏有两类,房室早搏和心室早搏,每种早搏又分为单搏和联搏。单搏即一次早搏,连搏为连续不间断多次早搏,无论哪种早搏都可分两类,病理性早搏和生理性早搏,生理性早搏大多是房早单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和饮食、抽烟喝酒、房事过多、作息习惯、劳累度等都有关系,一般来说调整一下就可以了,无须就医。病理性早搏大多为心早连搏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心脏病,至于哪种类型的心脏病引起的心率不齐,这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了。
祝你早日康复!!!!!~~~~
第4个回答  2006-12-01
一般早搏指的是心脏不正常提早跳动,不是窦房结支配心脏的跳动,而是其他部位像心房、心室发生的,往往患者自己摸脉搏会发现有漏搏感,早搏要比较多的话茬儿,会感觉头晕、乏力、如果早搏过多,发生的室速或者引起了室颤,还容易造成生命危险。但是早搏的发生,不是每天每个时间段都能够出现,有些患者一到医院检查就是正常的心电较长,但是正常的时候早搏又比较多。所以以往的医疗条件对早搏的诊断敏感性不是很强,但是有一种检查手段叫24小时心电监测,患者可以带着检查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记录24小时内十万次以上的心跳,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早搏就能检查出来了。
当一个人处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的状态,或由于过食、吸烟、饮酒、喝茶、饮咖啡、害羞、惊吓、发热、贫血、缺氧、感染、出血、脱水、休克、心力衰竭、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心肌梗塞、疼痛或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因素的影响,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频率就会超过每分钟100次,这种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生理或病理的情况。你若是心跳很快,建议你去医院心内科进一步检查,明确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并且对症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