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谜语里面的那些格是什么意思?像秋千格,梨花格……把每个格的解答方法说了更好。

如题所述

什么是谜格?就是根据谜面去扣合谜底时,另外须遵守的格律。谜格既给扣合谜底增加了限制,也给扣合谜底增加了提示。 谜格的正式应用最初于明朝时期,文人墨客们为了丰富灯谜的内容和形式,增加了猜谜的难度,开始在灯谜中采用各种谜格。而真正使各地各时期的名目众多的谜格得到比较统一的应用,当归功于明末扬州的马苍山,他撰写的《广陵十八格》把十八种常用的谜格作了详尽的定义,这十八种谜格为: 巻帘格、秋千格、齐妃格、求凰格、棃花格、上楼格、下楼格、摘帽格、脱靴格、白头格、玉带格、粉底格、虾须格、蜂腰格、燕尾格、破锦格、蕉心格、亥豕格,这些谜格多数至今仍在应用。谜格介绍 :

1.秋千格,谜底限定两个字。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
〖例〗“今天”(打国名一)谜底:“日本”。

2.卷帘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以倒读意扣谜面。
〖例〗“函授”(打常用语一)谜底:讲信用(读做“用信讲”)

3.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隐南朝诗中“只得徐妃半面妆”而得名。梁元帝后妃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来,便化妆成半面妆等候。因此又叫半妆格。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读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谜面。
〖例〗“小舅子”(打化学元素二)谜底:钠,锑(读作“内弟”)

4.白头格,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寿星”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谜底首字读谐音,用别字代替扣谜面。
〖例〗“废品”(打《水浒》人名一)谜底:吴用。(“吴”字读成谐音作“无”)。
〖例〗“走读”(打哲学名词一)谜底:形而上学(首字“形”用谐音读作“行”)

5.梨花格,又名“谐音”、“玉冰”、“飞白”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例〗“个体户售货”(打国名一)谜底:“丹麦”。谐音读作“单卖”与谜面相合。

6.粉底格,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末一字谐读才能扣合谜面。
〖例〗“不弯不曲”(打数学名词一)谜底:“绝对值”(最后一字“值”谐读作“直”。)

7.素心格,又名“玉带”、“素腰”、“夹雪”格。谜底字数在三字以上。谜底中间一字读成谐音,作别义解扣谜面。
〖例〗“默读”(打学科名一)谜底:“心理学”(中间一字“理”谐读作“里”)。

8.燕尾格,又名“燕翦”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末一字须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猜时左右分开两字读。
〖例〗“洛神赋”(打河北地名一)
谜底:临漳(末一字读作“水章”,因而谜底解为“临水之章”)

9.虾须格,又名“丫髻”格。谜底字数在两个以上,谜底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并与后面的字连起来读以扣谜面。
〖例〗“手术学”(打法律名词一)谜底:刑法(“刑”字左右分开读作“开刀”)

10.展翼格,又名“振翅”、“剖腹”格。谜底字数须的三字以上的奇数词或词组,中间一字应为左右分读的合体字,并与上下文连起来,以切合谜面。
〖例〗“八月秋风高怒号”(打俗语一)谜底:“卷铺盖”。谜面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的首句。

11.上楼格,又名“登楼”、“踢斗”格。谜底字数须在三字以上。谜底末一字移置首字前面与下文贯通读,以扣谜面。
〖例〗“放眼全球”(打哲学名词一)谜底:“世界观”(将“观”冠于“世”字之前,便读成“观世界”,切合谜面。)

12.下楼格,又名“低头”格。此格法与“上楼”相似,只是将谜底的首字移到末尾。
〖例〗“阳春白雪”(猜地理名词一)谜底:“寒温带”(读成“温带寒”,方可与“阳春-白雪”相扣。)

13.上下楼,谜底字数须在四字以上的词或词组,谜底首尾两字互移成别义紧扣谜面。
〖例〗“言”(猜成语一)谜底:“人而无信”(将首字“人”与尾字“信”互换,读成“信而无人”便切题意。)

14.调首格,又名“乙上”、“睡鸭”格。谜底须三字以上。格法是将谜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调位置与下面字连读扣谜面。
〖例〗“蜃楼”(打中国地名一)谜底:上海市(按格法读成“海上市”)。

15.调尾格,又名“乙下”格。格法与“调首”相似,不同的是在于把谜底最后两字位置互调。
〖例〗“悬崖勒缰”(猜国名一)谜底:“危地马拉”(读成“危地拉马”,即切谜面。)

16.双钩格,又名“已巳”格。因“已巳”形似双钩而得名。谜底限定四字,扣谜面时须将前两字与后两字位置对调读。
〖例〗“满座皆曰去”(猜成语一)谜底:“言行一致”(前两字与后两字对调,读成“一致言行”。)

17.蝇头格,又名“垫巾”格。此格法与“虾须格”相似,谜底须二字以上。首字须是上下结构的,分成两字并与后面的字连读。
〖例〗“野火烧不尽”(猜《聊斋志异》篇目一)谜底:“董生”(把“董”字上下分读为“草重”,因而连读为“草重生”,即扣合谜面。
18.中分格,又名“断绵”格。谜底字数为奇数,须在三字以上,中间一字上下分开作两个字读。
〖例〗“隆中决策”(猜地名一)谜底:“三岔河”(谜面取自《三国演义》回目,诸葛亮于隆中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势。将中间“岔”字读为“分山”,与上下文连读成“三分山河”,切合谜面。)

19.蜓尾格,又名“垫足”格。谜底须二字以上,谜底末字上下分开作两字读。
〖例〗多多(打外国地名一)谜底:“开罗”(“罗”字上下分读为“四夕”,与“开”连读成“开四夕”,切合谜面。)

20.回文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格法是将谜底先顺读,后倒读,把两次读的意思合起来以扣谜面。
〖例〗“大爆冷门”(猜摄影词一)谜底:“强反差”(先顺读如前,后倒读为“差反强”,两者意思连续读为“强反差,差反强”,扣合自然。

21.落帽格,又名“脱帽”、“免冠”格,谜底须三字以上。猜时将谜底首字略去不读。
〖例〗“良师”(打常用语一)谜底:“好好先生”(把首字“好”略去不读,而以“好先生”扣谜面。)

22.脱靴格,又名“无底”、“去履”格。要求谜底数字在三字以上,将谜底最后一字摒除(不入谜义)。
〖例〗“玉环”(猜京剧名一)谜底:“杨门女将”(“将”字略去,以“杨门女”切合题意。)

23.辘轳格,谜底字数须为四字以上的偶数词组。猜射时谜底的字逢双互移位。如四字的谜底,其第一与第二字位置互移,第三与第四字位置互移,以此类推。
〖例〗“长城南北”(打人体穴位二)谜底:“内关,外关”(按谜格读成“关内,关外”紧扣谜面。

24.红豆格,谜底须在三字以上,猜时将谜底断开顿读扣谜面。此格现一般不标出,以“顿读”代之。
〖例〗“九十九”(猜成语一)谜底:“百无一是”(将谜底顿读成“百无一,是”才切谜面。)

25.摘遍格,又名“摘盖”,“揭顶”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去除谜底各个字的相同字头,只取其下半部的字义扣合谜面。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猜农业名词一)谜底:“篱笆”(按格法,去掉相同的”竹”字头,为“离巴”切题。

26.放踵格,又名“摘底”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去除谜底下方相同部首,只取其上半部字义扣谜面。
〖例〗“万家宝”(猜二字常用语一)谜底:“遭遇”(去掉相同的部首,为”曹禺”扣谜面。“万家宝”乃“曹禺”的原名。

27.离合格,又名“金钟格”。此格谜底字数不限。只是谜底每个字必须是合体字,猜时先分读后合读(或先合读后分读),使谜底一个字读成三个或四个字。
〖例〗“夕照”(打字一)谜底:“晒”(先分读为“日西”,再合读为“晒”,连读作“日西晒”以扣谜面。)

28.碎锦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将谜底字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读。
〖例〗“众口一词”(猜邮电用物一)谜底:“信筒”(将“信筒”二字分拆读作“人言个个同”,与谜面相照应。

29.求凰格,格名取“凤求凰”之意。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附加具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如“双、偶、合、匹、配、同、联”等字。
〖例〗“鸟唱歌”(打成语一)谜底:“对牛弹琴”(“鸟唱歌”与“牛弹琴”相对偶,并冠以“对”字即构成谜底。

30.遥对格,又名“楹联”,“求偶”、“鸳鸯”格。谜底一般不少于两个字。谜面与谜底成对偶句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如对联中的“小对句”一般。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
〖例〗“古汉字”(猜古书名一)谜底:“新唐书”。

31.隐目格,此格与其他格不同(只有探骊格与其相似),根据谜面所示,只标出谜格,不标谜目(即要猜的项目)。猜射时,带出谜目并与谜底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说文解字”(隐目格)谜底:“书名,论语”(其中“书名”实际上是所隐谜目--《说文解字》是一本书--而“论语”既是书名,从字面上又能与谜面相扣。

32.探骊格,又名“骊珠格”。格法与“隐目格”相似。谜条上只写出谜面和谜格,不标谜目,猜时带出谜目并与谜底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吾”(探骊格)谜底:“成语,有言在先”。谜面只有一个“吾”字,根据联想推断,要成为一个语字,必须在“吾”前加个“言”字,才能构成“语”字。“成语”即谜目。与“有言在先”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33.蕉心格,又名“乙中”格。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偶数词或词组,中间两字位置互换后与上下文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暴君”(猜法律名词二)谜底:“元凶、首恶”(“凶”与“首”互换位,连续读成为“元首凶恶”,扣合谜面。

34.抵销格,谜底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中间除有相同的字外,还含有与“抵销”义有关的关联词,如“掉、去、省、没、迁、无”等字,相互抵销后以所余字扣谜面。
〖例〗“说”(猜古人名二)谜底:“司马谈,司马迁”。(将谜底中相同的“司马”“迁”掉,余“谈”字与谜面相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1
谜格是表示谜底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谜底需要读谐音、需要调换字的顺序,才能和谜面相匹配。现有的谜格名目繁多,每个谜格还有好多别名。即使是常见的谜格,也不下二、三十种。我根据前人的文章,把常见的谜格分成了五大类,每类选出一至两个具代表性的谜格出来加以解释。其他未曾见过的谜格,可以上网查阅“紫丁香谜苑”谜格例释之类的资料。
1.谐音类 代表谜格:白头格、梨花格
白头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首字必须读谐音才能扣合谜面。读谐音也叫“念白字”,所以取名“白头”,表示第一个字是白字。
黄昏(白头格,地名一)洛阳,第一个字谐音读成“落阳”。一般来说,读谐音的字,声调也需保持一致。“落阳”读成“洛阳”可以,读成“罗阳”就不对了。
梨花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梨花是白色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满眼的白色,所以用“梨花”表示全白。
甜包子(梨花格,我国县名一)唐县,两个字都谐音读成“糖馅”。
个体户售货(梨花格,国名一)丹麦,读成“单卖”扣合谜面。
其他类似谜格有:粉颈、玉带(素心)、素胫、粉底等等,“粉、素、玉”都是表示白色,颈、心、胫、底等字就指明了哪个位置的字读谐音。
顺便说一句,如果谜面没有标任何谜格,那么灯谜的谜底是不可以读谐音的。这是灯谜严谨性的表现,对比那种“蜜蜂停在日历上”猜成语“风(蜂)和日丽(日历)”的脑筋急转弯,两者有本质区别。
2.移字类
代表谜格:秋千格、卷帘格
秋千格:谜底限定两个字。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像打秋千一样两面摆动。
问卜命途(秋千格,数学词汇一)运算,打秋千成为“算运”,卜算命运
节约能手(秋千格,地理名词一)省会
卷帘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倒着读来扣合谜面。这个格的命名取“倒卷珠帘”之意,暗示从后往前读谜底。
功推汉番通婚策(卷帘格,三字词汇)亲和力,读成“力和亲”。
胸有成竹能过关(卷帘格,法律名词)通信自由,读成“由自信通”,胸有成竹的自信,通关当然不成问题。
这类谜格,谜底移字之前和移字之后的意义必须完全不一样。如果谜底是“寻找”,调换成“找寻”,两个词的意义没有太大区别,那么就没必要加谜格了。其他移字类的常用谜格还有上楼格、下楼格、双钩格、调首格、调尾格等等。
3.分读类
代表谜格:虾须格、徐妃格
虾须格:谜底字数在两个以上,谜底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并与后面的字连起来读以扣谜面。因为第一个字像虾须一样左右分展,故此得名虾须格。
桂林风光甲天下(虾须格,打我国一市名)汕头。桂林以山水出名,所以是“山水之头”。
手术学(打法律名词一)刑法,分展成“开刀法”。
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隐诗“只得徐妃半面妆”。南朝的梁元帝是个独眼龙,他的妃子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来时,便故意只化半面妆等候。因此又叫半妆格。“徐娘半老,丰韵尤存”,说的正是这位徐妃。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所有字的偏旁部首都相同。去除这些相同的偏旁,剩下每字的半面来扣合谜面。
只是朱颜改(徐妃格,化学元素二)铯、铑,“红颜已逝”,年老色衰。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徐妃格,五字常言)惺惺惜惺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谜面用上半句歌词引起下半句。

其他的常见分读类谜格,还有蝇头格、展翼格、燕尾格、蜓尾格、碎锦格等等。徐妃家族还有放踵格、摘遍格、金蝉格等等。
4.对偶类
代表谜格:遥对格、求凰格
遥对格:谜面与谜底成对偶句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如对联一般。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
虎皮花(遥对格,中药名一)龙胆草。“虎龙”动物相对,“皮胆”身体部位相对,“花草”植物相对。
三中全会(遥对格,四字佛教语)四大皆空。“三四”数目相对,“中大”体积相对,“全皆”副词相对,“会空”形容词相对,会可以表示会聚,空表示清除。
求凰格:格名取“凤求凰”之意。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附加具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比如:齐、双、比、对、会、配、偶、和、匹、逢等字眼。
黄金(求凰格,中国画家一)齐白石。“黄金、白石”相对。
鸟唱歌(打成语一)对牛弹琴

5.骊珠格
骊珠格也称探骊格,是难度和欣赏性都非常高的一类谜。骊珠格不写具体谜目,谜底要在前面连带谜目才能形成完整猜射
今夜月明人尽望(探骊)首都?仰光。谜底和谜目连起来,意思是“头都抬起来看光(月亮)”。
伯符留遗训,何事倚公瑾?(探骊,3字+2字)外政要?赖斯。孙策(伯符)临死之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公瑾)”。谜底顿读为“外政、要赖斯”。
6.离合字
谜底中有一个可拆分成几个部分的字,叫“母字”,分解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叫“子字”,然后将子字、母字连缀起来,扣合谜面。这样的谜,称之为离合字谜。离合字已经单独成为一类谜了,为方便起见,还是放在谜格里加以说明。
此地空余黄鹤楼(离合字)禽人离,母字是“禽”,拆成后面的人、离两个子字。
看到老公就劝劝(离合字)见夫规
双崖吞滟滪,峭壁立夔门(离合字)山夹峡。描写的是长江瞿塘峡的景象。
两兄弟再谈论片刻(离合字)二人又小叙
学效李广射卧虎,铮然一声崩箭镞(离合字二)弓虽强、石更硬。此谜用两个离合字一气呵成,贯连扣谜,更有情趣。
孔子众贤徒各自乘车(离合字)七十二人一人一辇。这是我见过的最长的离合字谜了。
离合字的原则是,母字一定要在谜底的开头或者结尾,不能放在中间。放在中间的另有一类谜,叫中分字,不过比离合字的普及性要小很多。
制谜用格,是有原则的。和借代一样,它只是一种补救的手段。对有先天缺陷的谜底,如果能够借助谜格的使用,令原本不容易成谜的谜底豁然开朗,“格助谜活”,谜格就有使用价值。如果不用格也能做出好谜,那么保持天然本色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用了谜格反而使谜底理不通、气不顺,那就应该坚决反对。有人提出的谜格使用原则是:
1、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
2、不使用较生僻的谜格;
3、决不赞成将两种以上谜格混用于一谜之中 此系转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