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人格健康发展

如题所述

1、民主、和谐不可少: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2、尊重孩子是基石: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万不可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3、幼儿活泼开朗和爱心交际能力不能乏: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家庭教育注意事项

不迁怒孩子:无论工作上遇到非常不开心的事,也不要把怨气带回家,发泄在孩子身上。要知道,当用户气消了,孩子心中已蒙上了阴影。还是把怨气、怒气发泄在沙包上。

沟通过程中要耐性倾听孩子说话,让孩子吐出心声。再小的孩子也会有想法,中学生就更不用说了,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在什么事也不做的情况下耐心听孩子说话,做到不打断,认真地听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变化、存在问题等做出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发挥好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5
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要讨论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养不教或养教失调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己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费,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不和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给予督促,更谈不上帮助。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1、过分宠爱与保护。由于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多,生活水平又普遍提高,所以溺爱子女的现象较为普遍。父母总是把目光集中在他们的宝贝孩子身上,一味地溺爱、娇宠、迁就孩子,从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孩子的消费也占了家庭支出中相当大的比例。与此同时,家长又总是担惊受怕,有极多的顾虑,惟恐孩子发生意外,这也不许,那也不行,一味地限制孩子,不支持和不满足孩子们通过活动、游戏、家务劳动等进行适当的尝试和探索的需求,去干一些自己能干的事,克服一些能够克服的困难。这就使得一些孩子出现了在家里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但一出家门便胆小如鼠,畏首畏尾,不敢张口说话的问题。
由于家长忽视了孩子们探索周围世界的种种正当需求,又很少对子女提出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加之孩子没有受过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缺乏谦让、同情别人、爱护弟妹等行为经验。因此,这一方面压抑了儿童的活动愿望,使儿童易于产主依赖、顾从、退缩、懒惰、生活自理能力差、耐挫力低等心理同题;另一方面,又会使儿童欲望过高而又不懂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不能约束自我意愿和行为,容易出现自私、自我中心、不爱劳动、任性、蛮横等不良品质。
例如,当孩子在学校值日、劳动时。一些家长常常跑到学校帮忙,扫地、拔草、擦玻璃什么都干。就是不让孩子干。这些家长还说“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别苦着累着孩子就行,劳动的事会不会不要紧,只要成绩好就行”
2、实施权威专制教育。
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打骂就是教育孩子,把父母角色过于权威化,反而削弱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以致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积极作用,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抵触父母,背离家庭。
3、过高期望和过度教育。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我国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总是期望自己的孩子美玉无瑕,智力要超常、身体要健康、相貌要出众,等等。据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城市的调查,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达90%,期望子女以后能够从事“白领”职业的更高达98%,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不足2%。
为了实现自己的高期望,家长必然要对孩子进行高强度的教育,甚至采取一些不切实际的措施和要求。这就产生了家庭中的过度教育,即让孩子学习的数量过多、内容过难、时间过早。不少幼儿纷纷被送进美术班、书法班、体操班、英语班、提琴班等等;很多中小学生则由父母聘请家庭教师,并由父母督学,因而使得孩子疲于奔命,不堪负担。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最开心的是孩子在各类竞争中取得成功,但却不管孩子的感受。家庭教育存在重学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重言教、轻身教的倾向。如果儿童难以忍受父母对他们的过多监视和干涉,必然对父母的干预作出反应,出现各种反抗或逆反行为。倘若父母只知使用简单、固执、粗暴的教育方法,则必然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疏远、冷漠以至紧张、对立,并使儿童失去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兴趣和主动性。
看到了种种家庭教育当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以及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呢?
家庭决定了孩子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孩子人格养成的最重要课堂。每个人的人格发展,30%源于遗传因素,10%受到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的影响,60%来源于家庭影响。20年后您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今天您选择做一位什么样的父母。
首先:你要塑造孩子,先要塑造好自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在不断的用眼睛去看去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从而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作为孩子的最重要的和任期最长的老师——父母,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为孩子的榜样,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行为,无形中就会模仿,孩子就是父母的摄像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另外,家长必须记住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的习惯,只有练出来的习惯。比如:有些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长辈,然后对孩子说很多大道理,然而自己对长辈却不孝顺。大家可以想象父母说的有用吗?
第二点: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这是父母的基本责任。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和谐气氛中的孩子,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活泼自信,智力提高快;而长期处于压抑气氛中的孩子,往往缺乏热情,孤僻内向,脆弱忧郁,智力发展慢。怎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呢?答案是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平等的关系,父母要和孩子成为朋友。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霍普托•里查曾说过:你要把孩子当作你最好的朋友。霍普托•里查在观察美国80年代后期出生儿童时发现,那些并不把自己当成家长的家长最容易成为孩子的朋友,也反而容易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他们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却是最强的,学习情况也通常是最好的。只有把孩子当朋友,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也才有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