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写得慢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一、共情:孩子写作业磨蹭一定很让您头疼吧,校区很多家长都反映过这个问题。
二、具体化:是哪个学科?具体是怎么磨蹭的?什么程度?
三、探究问题成因,并具体分析:
a 设定目标太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仅从自己的想象和其他优秀孩子的表现出发,而希望孩子的成长一步到位,忘记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解决:
(1)及时表扬与肯定,赢造喜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不断受到鼓舞,并及时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比如“这个字写的很工整”“这道题回答的很迅速,你是怎么做到的?”
(2)评估孩子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与计划,不要过高,而是稍稍努力就能达到,达到后进行赞美和鼓励,再设定更高一点儿的目标。
b 学习本身有困难; 孩子学习的难点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又不好意思说,造成了完成作业困难。时间长了,可能一接触学习,就触发了不良情绪。
解决:
(1)仔细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家长力不从心的话,就要考虑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2)消除对抗情绪:长期原因可能是青春期逆反,短期原因可能是心情引起。家长要多陪孩子游戏娱乐,建立和孩子快乐的互动模式,避免在一起就自动进入“对抗”状态;3不要过于强势,尊重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c 任务没完没了;有的妈妈一看孩子很快把作业写完,立刻又布置更多的作业,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反正写完还有,那就慢点儿写”。
解决:家长布置任务要把握一个度,劳逸结合。让孩子完成作业后,有自己娱乐放松的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1
经常接送孩子,也认识了不少家长,家长在一起总在讨论孩子的事情,我发现孩子作业写得慢,好像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家长对此很是头疼,而更让家长困惑的是不知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有哄的,有骂的,而更多的是无效的催促“快点、快点……”。
孩子作业为什么写的慢?家长在对待孩子些作业问题上又有哪些误区?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呢?下面我们就从几方面来探讨探讨,以期为孩子、也为家长指点迷津。
一、边做边玩,不专心做作业

1、孩子小动作太多
这是写作业慢的孩子最为突出的表现,大多数家长都反映:孩子写作业时,“小动作”太多,玩玩铅笔,抠抠橡皮,再折个小纸船,甚至跑到客厅看几眼电视……,这样做作业的效率肯定打了折扣,本该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差不多能拖到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
2、家长的误区:不管效果如何,只是不停的催促孩子完成作业。
“作业做完了吗?”、“快点,快点……”、“怎么还没做完呢,这都几点了?”,几乎所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没完成作业时说的话都是这样的,而且语气中带着很大的不耐烦。但是这样的催促未必会有好的效果。反观工作中,我们也希望领导多关心我们,而不希望领导见面就催促我们工作有没有完成吧?
3、应对的措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注意控制孩子做作业时的环境,把写字台收拾整齐,不放多余的杂物,书本、文具也尽量不多放,给孩子一个相对空旷的环境。但是有时这样效果也不是很好,因为哪怕只剩一支笔、一本书,这都有可能变成孩子的玩具。所以更建议家长换一个表达方式,变催促为关心,例如“宝贝,今天比昨天写得快多了,妈妈相信明天宝贝会写得更快。”、“今天的作业是不是有点多?”、“快点写完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多好。”这样既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效果会非常明显。
另外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玩牌儿、看电视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有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这样会使习惯培养变成空话。
二、过分认真,速度放慢
1、孩子些作业太过认真,速度放慢
认真做作业是一件好事,但物极必反,如果做作业时过分认真,常常一个字写了擦、擦了写,浪费了许多时间,既培养不成快速做完作业的习惯,对参加考试也不利,毕竟考试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有的是孩子太过认真,自己较真,有的是家长对孩子太严格,只要看到孩子写得不太好的字,就会给擦掉重写,作为家长,我深有体会。我家孩子今年二年级,在她一年级时,每写好一个生字,我会夸一声“棒”,以至于让孩子形成习惯,说“棒”,这个字才算写好,否则自己就直接擦掉重写,这样作业做得挺好,但太费时间。
2、家长的误区:
严格要求孩子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但没有考虑到时间问题。有的家长甚至主观决定孩子做作业的顺序。经常听到有孩子说:“我妈要求我每天先写数学作业。”、“我妈妈要求我先把简单的做完,然后再做难的。”
3、应对的措施:
告诉孩子既要认真写作业,同时也一定要注意速度,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建议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干涉过多反而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造成学习兴趣下降。
三、磨蹭是为了少写额外的作业

1、写得慢可以少写作业
有一天,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说到写作业的问题,有孩子说:“我快点写完作业,就能玩了。”而孩子却说“我还是写得慢点吧,要是我写得快了,我妈妈还会给我布置别的作业呢。”
许多家长喜欢在孩子做完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后,还单独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一些孩子发现了这个规律,就故意放慢写作业的速度,反正写完了又要布置新的,还不如耗着不写完,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做作业慢的习惯。
2、家长的误区:额外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作业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作业,让孩子多练多写,而且一般都没有和事先和孩子说清楚,往往在孩子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长看到时间还早,唯恐浪费掉一点时间,马上就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一般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而家长单独给孩子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机械性的。只要看见孩子在写作业,家站就好像很安慰似的。其实这样做特别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慢慢地会养成磨蹭的习惯。
3、应对的措施:
等孩子做好作业后,千万不要再加码加压。不然孩子就用磨洋工的办法来消极对付,造成做作业磨磨蹭蹭、拖拉的习惯。孩子在校学习一天后,应该说是比较紧张的,因此家庭作业做完后,要让孩子放松放松,看看电视,打打球,下下棋,或者跟同伴玩玩游戏。当孩子有了作业拖拉的习惯后。解决的方法就是用规定的时间来限制他完成,完成后要有奖励机制。
四、没有时间观念
1、孩子写作业没有时间观念
有些孩子写作业慢,是由于没有时间观念造成的。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这都导致了孩子写作业太慢。
2、家长的误区:
这往往是一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容易烦的错误,认为孩子还小,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或者孩子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的,家长老觉得孩子看会儿电视、吃点东西不会影响到做作业,其实是家长不忍心管教孩子,对孩子有些溺爱。
3、应对的措施:
首先,家长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具体要求。在孩子做作业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在遇到孩子磨蹭而不考虑做作业时间时,家长也可以在书桌上给孩子放一个小闹钟。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家长看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提出一个时间要求,这样给孩子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会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
五、基础知识不扎实
1、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作业做得慢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一些基础差的孩子往往做作业慢。由于基础差,老师同样的讲解,基础好的学生及时吸收了,而基础差的学生就不能完全消化,做起作业肯定会慢。
另外,许多孩子在做作业时往往是提笔就做,不去认真地读题、审题,这样容易发生错误,而改正又会浪费很多时间。
2、家长的误区:
1)破坏孩子的学习情绪
基础差的孩子往往做作业慢。家长总是批评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持一种否定态度。认为自己的孩子笨,给孩子过分的压力,往往造成孩子与父母的隔阂,而写作业的效率也不见得提高。
2)做作业时过度地帮助孩子
有些孩子做作业时一遇到困难就马上问家长,家长也马上告诉孩子答案,甚至一些家长每天都陪着孩子写作业,殊不知这样的付出往往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难题,家长要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3、应对的措施:
对于基础差的孩子,做作业比较慢,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其实孩子心里也很着急,家长一定要耐心,要和老师多沟通,看孩子哪里学的不扎实,要有计划地帮助孩子把前面拉掉的知识补上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心。
另外,培养孩子认真做作业习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孩子读题、审题。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训练。在作业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只起到监督的作用,并不要过多的干涉。
六、没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孩子不能独立写作业是做作业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一遇到难题就问家长,有时家长不予回答,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学过,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过分帮助,给孩子一种潜意识的暗示,难题自己可以不解决。需要家长的帮助。
2、家长的误区:
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处处帮助孩子,这却恰恰是阻碍孩子的发展,表面上是家长在帮助孩子,但实际是在传递对孩子不信任的信息。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中父母处处不放心孩子,害怕孩子受苦,害怕孩子遭受挫折,所以竭尽全力的帮助孩子。许多家长习惯陪孩子一起做作业,但是这样的“陪读”造成了孩子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经常出现一边做作业一边问家长,需要动脑筋思考的问题都推给了家长,甚至有些孩子做完作业让家长帮助检查,然后再改正,这样形成更习惯后,孩子经常因为粗心而出错,因为他总觉得有人还会为他检查呢。
应对的措施:
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尽量减少“陪读“现象,让孩子子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检查,当孩子遇到难题时,要耐心引导,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坚信孩子一定能够做到,当家长给予孩子足够自信的时候,孩子的自信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七、家长期望过高
1、孩子报班太多,会产生厌学情绪。
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好多孩子都学着两到三个兴趣班,最多的一个孩子学着八九样,有钢琴、作文、奥数、奥英、书法、舞蹈、朗诵、表演等,这样孩子的压力很大,时间安排的慢慢的,根本没有一点玩的时间,这样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会出现做作业慢的情况。
2、家长的误区:认为报班越多,孩子能力就越强,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把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全部“占领”,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这样孩子会慢慢地抵触学习,反正作业做完还有没完没了的“班”要去学。还不如慢慢做呢。
3、应对的措施:
一般建议家长适当安排孩子的业余爱好,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过分的“望子成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不能要求孩子样样精通,样样比别人强。对于业余爱好来说,很少有人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同时取得辉煌的成绩,并且有些兴趣爱好要想让孩子取得成绩,可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所以更需要孩子的主动性。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在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它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性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孩子优秀的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孩子习惯性地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性地去认真思考;习惯地去培养自信;习惯地去养成一种对学习、对作业正确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资本,而不良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收获命运!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芳芳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芳芳改掉写作业时磨磨蹭蹭的现象。芳芳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边做边玩,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要不就玩笔套、橡皮……半个小时的作业要用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随着年级上升,芳芳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刚上小学的时候,芳芳完成作业的情况尚可,作业也不多,差不多修修改改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成绩虽不是最好,但也还说得过去。芳芳妈妈显得很着急,说了芳芳一大堆的坏习惯:写作业的时候坐姿不好,头太低;拿笔的姿势不好;做题的习惯不好,总挑自己喜欢做的先做;经常忘记作业;书包也收拾不好;写字台也收拾不好…… 但是在芳芳看来,她速度这么慢也不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作业刚做了没两分钟,妈妈的声音就响起:“这个题目不是这样做的,这样做会麻烦很多,你想想看,有没有其他方法?”芳芳写到一半的题目被打断。妈妈的指导、芳芳做作业、芳芳上厕所喝水等行为交替出现,作业也就完成了两道题目。妈妈越来越着急,辅导孩子,孩子好像不听,还跑来跑去,很挫败。孩子做作业的头越来越低,越来越紧张,每跑出去一次回来的状态反而要轻松些。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会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辅导作业是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不同的辅导方式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案例中,芳芳妈妈着急地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越着急,行为越不能控制不停的指导、抱怨,打断孩子自己的思绪,阻碍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对完成作业越来越没有信心(不停体会到做错的感受),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的思考,让孩子越来越难以忍受完成作业的时间。孩子会选择用不停的上厕所、喝水来阻止妈妈的声音,缓解内心的不舒服。 为什么像芳芳妈妈这样的妈妈会变成如此呢?第一,妈妈的忙碌。对于家庭来说,妈妈们负担的“任务”会相对多一些,每天像打仗一样,一样都不能丢,一样都不敢丢。早上送孩子上学后赶紧上班,不能迟到,上班竞争也很大,必须做好,下班了赶紧来接孩子,有时候还不得不让孩子在学校待会儿。等回到家,自己很想帮助孩子培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但是总希望孩子快点完成,这样孩子能够休息,自己能够去煮饭,收拾家务;第二,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作业,总觉得孩子的速度太慢,总觉得孩子的方法不够完美,忍不住帮忙;第三,不能持续地鼓励孩子。偶尔也鼓励孩子,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抱怨孩子没有出现值得鼓励的行为,忍不住的指责和纠正,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一些改善:①妈妈要和孩子商量,什么样的辅导方式孩子最喜欢,争取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辅导。②使用表格来帮助妈妈和孩子共同调整各自行为。首先由妈妈开始,孩子对妈妈实行考评。考评过程中妈妈要多反思改进,少攻击指责。其次是互相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记录。③鼓励并促进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2-24
作业写得慢就不要要求速度,现要求质量在提高速度。
第4个回答  2020-02-16
孩子写作业写得慢,说写不动手酸,其实并不都是因为孩子偷懒、不想写。
可能孩子的手腕是真的没有力气。
平时不做家务,运动也少,家长溺爱,啥都包办。
就会剥夺孩子头部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上肢稳定性、手部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机会。
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所以说,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做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孩子对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及本体感知能力,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通过自我服务(如穿衣、系鞋带)、手工劳动(剪纸、画画、玩沙子)等活动,促进手部肌能及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
千万不能因为溺爱,而害了孩子。
(内容来自:孚科思专注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