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地理简介

如题所述

  【地理位置】:广东省,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全境位于北纬20°09ˊ~25°31ˊ和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以岭南东道、广南东路得名,简称“粤”,省会广州,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119个县级行政区(6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

  【自然地理】:1、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3、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人文地理】:广东省在语言风俗、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1、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 。

  2、广东省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社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居粤的外国人士达百万。

  3、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30个省市中,连续占居第一位  。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并超越香港和台湾,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  、金融实力最强省份  ,并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地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3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并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 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顷。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位于北部的南岭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全省的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绵长,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

  各市经纬度
  广东省 广州 北纬23.08 东经113.14
  广东省 潮阳 北纬23.16 东经116.36
  广东省 潮州 北纬23.40 东经116.38
  广东省 澄海 北纬23.28 东经116.46
  广东省 从化 北纬23.33 东经113.33
  广东省 东莞 北纬23.02 东经113.45
  广东省 恩平 北纬22.12 东经112.19
  广东省 佛山 北纬23.02 东经113.06
  广东省 高明 北纬22.53 东经112.50
  广东省 高要 北纬23.02 东经112.26
  广东省 高州 北纬21.54 东经110.50
  广东省 鹤山 北纬22.46 东经112.57
  广东省 河源 北纬23.43 东经114.41
  广东省 花都 北纬23.23 东经113.12
  广东省 化州 北纬21.39 东经110.37
  广东省 惠阳 北纬22.48 东经114.28
  广东省 惠州 北纬23.05 东经114.22
  广东省 江门 北纬22.35 东经113.04
  广东省 揭阳 北纬22.32 东经116.21
  广东省 开平 北纬22.22 东经112.40
  广东省 乐昌 北纬25.09 东经113.21
  广东省 雷州 北纬20.54 东经110.04
  广东省 廉江 北纬21.37 东经110.17
  广东省 连州 北纬24.48 东经112.23
  广东省 罗定 北纬22.46 东经111.33
  广东省 茂名 北纬21.40 东经110.53
  广东省 梅州 北纬24.19 东经116.07
  广东省 南海 北纬23.01 东经113.09
  广东省 番禺 北纬22.57 东经113.22
  广东省 普宁 北纬23.18 东经116.10
  广东省 清远 北纬23.42 东经113.01
  广东省 三水 北纬23.10 东经112.52
  广东省 汕头 北纬23.22 东经116.41
  广东省 汕尾 北纬22.47 东经115.21
  广东省 韶关 北纬24.48 东经113.37
  广东省 深圳 北纬22.33 东经114.07
  广东省 顺德 北纬22.50 东经113.15
  广东省 四会 北纬23.21 东经112.41
  广东省 台山 北纬22.15 东经112.48
  广东省 吴川 北纬21.26 东经110.47
  广东省 新会 北纬22.32 东经113.01
  广东省 兴宁 北纬24.09 东经115.43
  广东省 阳春 北纬22.10 东经111.48
  广东省 阳江 北纬21.50 东经111.58
  广东省 英德 北纬24.10 东经113.22
  广东省 云浮 北纬22.57 东经112.02
  广东省 增城 北纬23.18 东经113.49
  广东省 湛江 北纬21.11 东经110.24
  广东省 肇庆 北纬23.03 东经112.27
  广东省 中山 北纬22.31 东经113.22
  广东省 珠海 北纬22.17 东经113.34

  地形地势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丘陵分布于山前地带。其地形大致分为四个区:

  珠江三角洲:其范围分别以西江的高要,北江的清远,东江的惠州为顶点,总面积达4.16万平方公里。那里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粤东山地丘陵: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中、低山岭组成,自西向东为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和莲花山。山丘之间多小盆地,沿海还有狭窄的冲积平原。

  粤北山地:属于南岭山脉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等。位于湘粤交界处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的最高峰。区内的北部有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南端有大面积和石灰石溶岩地貌。

  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的广大地区和雷州半岛。主要山脉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山间多开阔的盆地,南部多花岗岩残丘,雷州半岛则是由玄武岩台地构成。
  广东四大名山
  广东省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南岭山脉亘于北部边境,地势北高南低。肇庆市的鼎湖山、韶关市的丹霞山、南海市的西樵山、惠州市的罗浮山为广东四大名山。

  气候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资源
  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2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2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河流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

  植被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与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人口

  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1亿,其中户籍人7900万人,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这还不包括1100万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目前,广东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资料)

  城市
  共有21地市,具体如下:
  广 州 市
  深 圳 市
  珠 海 市
  汕 头 市
  韶 关 市
  佛 山 市
  江 门 市
  湛 江 市
  茂 名 市
  肇 庆 市
  惠 州 市
  梅 州 市
  汕 尾 市
  河 源 市
  阳 江 市
  清 远 市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揭 阳 市
  云 浮 市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8642万(2000年)。
  总 计 21地级市 54市辖区 23县级市 42县 3自治县
  广 州 市 越秀区 东山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芳村区
  花都区 番禺区
  从化市 增城市
  深 圳 市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盐田区
  珠 海 市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
  汕 头 市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
  潮阳区 潮南区(峡山镇)
  南澳县(后宅镇)
  韶 关 市 北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乐昌市 南雄市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曲江县(马坝镇)
  新丰县(丰城镇)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 山 市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江 门 市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会城镇)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 江 市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镇)
  茂 名 市 茂南区 茂港区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电白县(水东镇)
  肇 庆 市 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镇)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 州 市 惠城区 惠阳区(淡水镇)
  惠东县(平山镇)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镇)
  梅 州 市 梅江区
  兴宁市
  梅 县(扶大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 尾 市 城 区
  陆丰市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 源 市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 江 市 江城区
  阳春市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 远 市 清城区
  英德市 连州市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 阳 市 榕城区
  普宁市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云 浮 市 云城区
  罗定市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农业
  广东应属于南方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生产类型:水稻种植业
  农业区位发展优势
  自然因素: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受冷空气影响小。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不利因素:多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不合理开垦造

  工业
  

  第三产业
  

  风土人情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花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但那时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市内各区均有花市 :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每个花市搭起彩楼 ,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阳。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实质是以艺术性为主。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92年曾有建议在白云山脚的麓湖上举行赛龙舟的,也未能实现。好在广州番禹的市桥,近年每年都举办龙舟节,盛况空前,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前往观看。
第2个回答  2013-11-30
广东省,简称粤,旧称Kwangtung、Canton,现汉语拼音GuǎngDō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拥有全国全部56个民族。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GDP值已超越台湾,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开放的省份,也是经济和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地理 广东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台湾、海南两岛相望。陆域东起饶平县大埕镇的闽粤省界,西至廉江市高桥镇的粤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岛徐闻县的最南端,北达乐昌市上旗头村的最北省界;介于北纬20°12ˊ-25°31ˊ、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接邻省区有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澳门、香港。地处中国南部,北依南岭山脉、东北为武夷山脉,南临南海,海岸线3368公里(不含岛屿海岸线),仅次于福建(3752km),居全国第二。 丘陵、山地分别广且比较低矮,平原面积不大。广东省求立功内、山地主要分别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占全省总面积的62%。省内最高峰是韶关乳源县石坑崆,海拔1902米。平原大多是由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占全省总面积的25%。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珠江三角洲原是一个多岛屿的海湾,海湾的西、北、东面被古斗山、罗浮山等山地和丘陵环绕着。由于西、北、东江夹带的泥沙在湾内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平原,一些岛屿成了平原上散布的山丘。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 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广东省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其中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广东山地间还分别着谷地、盆地。地表由于高低、坡向不同,控制着热量和水分的分配,为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海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有“黄金海岸”之称。全省大陆海岸线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西至湛江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广东是我国通往南亚、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海口。 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广东省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8条,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45条,主要分属珠江、粤东沿海、粤西沿海水系,既是重要的水源、又有航运、捕捞和养殖的用途。水力资源蕴藏量1073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66万千瓦。 气候 广东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北纬23.5度}自东至西经过南澳、澄海、揭西、增城、花都、四会、封开等县市区,横贯广东省中部。广东现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三座,分别位于汕头鸡笼山、从化太平镇、封开江口镇。广东处于大陆与海洋之间,是夏季风与冬季风必经之地,每逢夏季{4--9月},受强烈的海洋性气流影响,多偏南风,气温高、雨水多;冬季{10----3月}则受强盛的大陆气流控制,多偏北风,气温稍低,雨水少。故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 温度高。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终年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9-----24度之间,自北向南递增。全省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 雨水多。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季长,年均降雨日在120天以上。 湿度大。广东是我国高湿地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自南向北递减。 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 有寒潮侵略。
第3个回答  2023-03-19
广东省,简称粤,旧称Kwangtung、Canton,现汉语拼音GuǎngDō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拥有全国全部56个民族。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GDP值已超越台湾,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开放的省份,也是经济和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地理 广东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台湾、海南两岛相望。陆域东起饶平县大埕镇的闽粤省界,西至廉江市高桥镇的粤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岛徐闻县的最南端,北达乐昌市上旗头村的最北省界;介于北纬20°12ˊ-25°31ˊ、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接邻省区有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澳门、香港。地处中国南部,北依南岭山脉、东北为武夷山脉,南临南海,海岸线3368公里(不含岛屿海岸线),仅次于福建(3752km),居全国第二。 丘陵、山地分别广且比较低矮,平原面积不大。广东省求立功内、山地主要分别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占全省总面积的62%。省内最高峰是韶关乳源县石坑崆,海拔1902米。平原大多是由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占全省总面积的25%。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珠江三角洲原是一个多岛屿的海湾,海湾的西、北、东面被古斗山、罗浮山等山地和丘陵环绕着。由于西、北、东江夹带的泥沙在湾内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平原,一些岛屿成了平原上散布的山丘。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 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广东省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其中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广东山地间还分别着谷地、盆地。地表由于高低、坡向不同,控制着热量和水分的分配,为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海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有“黄金海岸”之称。全省大陆海岸线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西至湛江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广东是我国通往南亚、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海口。 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广东省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8条,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45条,主要分属珠江、粤东沿海、粤西沿海水系,既是重要的水源、又有航运、捕捞和养殖的用途。水力资源蕴藏量1073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66万千瓦。 气候 广东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北纬23.5度}自东至西经过南澳、澄海、揭西、增城、花都、四会、封开等县市区,横贯广东省中部。广东现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三座,分别位于汕头鸡笼山、从化太平镇、封开江口镇。广东处于大陆与海洋之间,是夏季风与冬季风必经之地,每逢夏季{4--9月},受强烈的海洋性气流影响,多偏南风,气温高、雨水多;冬季{10----3月}则受强盛的大陆气流控制,多偏北风,气温稍低,雨水少。故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 温度高。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终年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9-----24度之间,自北向南递增。全省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 雨水多。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季长,年均降雨日在120天以上。 湿度大。广东是我国高湿地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自南向北递减。 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 有寒潮侵略.
第4个回答  2023-05-03
广东省约50%面积在以南,海岸线长。北回归线以南和沿海地区常年无霜期,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沣,植被覆盖率高。珠三角地区地势平坦间杂中低山和丘陵,桑基鱼塘式农业发达。热带农业产业发达,如热带水果,热带经济农作物。总体与岭省接壤高向珠江口逐渐降低,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水网发达,内河航运发达。降水集中在4月至10月,11月至次年4月降水少。广东西部有部分,北部有。东部南部海岸线曲折,海岛众多,深水港众多,渔业发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