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最好能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的句子回答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3、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4、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利和义务平等。

6、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7、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8、实际上,在国家规定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在实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人人平等的制度中,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扩展资料:

法律权利与义务:

1、法律义务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是做(或不做)某一行为的要求。

2、法律义务作为一种行为要求,表面上由法律规则规定。

3、法律义务作为行为的要求,实际上是社会和国家对法律主体提出的。

4、法律责任的原因是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法律规定,义务实际上是签约由社会和国家个人(法律主体)要求个人要做(或不做)特定的行为在特定条件下。

5、法律义务有时与权利人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义务是在实践中应权利人的请求而履行的。但并不是说债权人必须提出请求,就有法律义务。债权人未主张的,也不能排除债务人的义务。

6、社会和国家要求债务人采取行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义务人违反义务的选择不可避免地给他人、社会或者国家的非损害利益造成损害。

7、法律义务所代表的社会和国家要求表明义务主体只能做或不做某些行为。作为一种要求,法律义务只是形式上减少了做和不做的自由选择。但是,减少这种自由对债务人并不有害。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主体在社会实践中被要求做(或不做)某一行为的状态。

法律权利的特点:

1、它来源于法律规范的规定,由国家确认和保障。

2、它是保障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3、它是一个与义务相关的概念。没有义务,权力就不能被理解。以债务人的法定义务为担保。

4、确定法律允许的行为范围。在该范围内,债权人满足自身利益或者要求债务人进行某些行为是合法的,超过该范围,则是违法的或者不受法律保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义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权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4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权利和义务,也就不存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一、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
  权利和义务作为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义务占主导地位,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的权利,但是如果缺乏义务性规范的支持,权利就形同虚设,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义务存在的合理性决定了权利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原有义务的合理性丧失,或新的合理性义务产生,那么已有的权利必然发生变化。权利的实现取决于义务的履行,一部分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不自觉履行义务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权利,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在权利和义务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中,义务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权利的存在和实现。
  二、权利和义务相互独立
  权利不能被看做是义务,义务也不能被视为权利。混淆两者的界限,必然会导致法律上的错误。也就是说,权利和义务有各自的范围和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不为法律所保护,甚至是违反法律的。具体而言,超出了权利的限度,就可能构成"越权"或"滥用权利",属于违法行为。而要求义务人作出超出其义务范围的行为,同样是法律所禁止的。
  三、权利与义务在一定条件下互为对应
  权利意味着对利益的获取与实现,义务意味着对利益的付出与负担;法律确立的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的状态,构成了在一定条件下他们相互之间可以自己做出或不做出某一行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一行为。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义务以其特有的约束机制和强制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最终达到不同的社会主体基于对自身权利义务的准确理解与行使。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3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他们都作为民事主体实现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必然在其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概括言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有如下关系。
第一、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应关系是指法律权利一般有相对的法律义务存在。二者共同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任何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有法律权利,对方主体就必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反之亦然。2)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每一主体在享有权利之时都对应承担一定义务。如双务合同中。
第二、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
社会中的权利义务的设置是对等的。主要表现在:1)社会生活中权利总量大于义务总量,有些权利就会行同虚设;反之,社会容易产生特权;2)在有的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当权利义务处于分离状态时,一方享有权利的量和对方承担的义务的量是对等的。如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与债务是对等等。
第三、功能发挥中互动关系。法律功能常常是通过它所设定的权利与义务得以现实表现出来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功能上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1)法律义务的履行促进法律权利的实现;2)法律权利的享有也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
第四、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
现代立法总体上讲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本位在现代社会中包括个人权利本位和社会权利本位。所谓权利本位就是说法以权利(个人权利或社会权利)为起点或出发点。以权利为重心是现代法律制度的特征。我国支持了权利本位,因为:1)市场经济对法律的要求主要是设定权利和保障权利;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体现了权利本位的要求。2)人权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法律权利就是人权在法律中的体现。
第3个回答  2020-04-0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