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列一下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通过山水猿来写,都侧重于写山
不同点:《三峡》是强调地理知识,是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强调对美景的热爱,是骈文,在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与朱元思书 一、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二、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三、语言美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鸢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四、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特的山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练习说明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襄(xiāng),上。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湍(tuān),急流的水。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峻(jùn),高而陡峭。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教学建议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2
与朱元思书 一、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二、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三、语言美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鸢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四、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特的山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练习说明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襄(xiāng),上。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湍(tuān),急流的水。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峻(jùn),高而陡峭。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教学建议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第2个回答  2008-03-06
相同点:都是描写景色的
不同点:《与朱元思书》有种追求平淡,不期望名利的情感;而《三峡》主要是写美丽的景色以及对景色的热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3-06
相同点:都是通过山水猿来写,都侧重于写山
不同点:《三峡》是强调地理知识,是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强调对美景的热爱,是骈文,在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