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问题

1、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
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F2、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F3、“萨伊定律”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T4、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F
1、2 错在哪里?3、不是认为供求会自动创造需求么?4、它们的思想方法分别是什么?

5、下列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是(B)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的决策D、民航公司是否降价飞机票价格的决策
5、其实看着是B最宏观 但还是不怎么分得清,有什么关键么?
6、

选B

6、完全不明白 求分析(1)(2)(3)

1、判断1和4可以一起回答: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创立的,它不是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和微观经济学并列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需的分析方法是个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学创立之后不久,它便遭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批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的主要分析变量投资、消费是怎么由微观个体整合而来等等。简言之,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学好像突然冒出来,与微观经济学是割裂的。后来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企图整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其著名教材《经济学》就是这次整合的成果之一,但这种整合只是机械的,硬绑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逻辑连接一起。为了维护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先后提出了很多补充理论,比如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托宾的投资理论和货币需求函数,2010年诺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的世代交叠模型和劳动力市场的搜寻与匹配理论等等,直到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才真正最终建立了凯恩斯主义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恕我才疏学浅,它们是具体如何建立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我也未完全掌握。总之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从微观个体开始分析,采用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通过各种机制合理过渡到总量分析,将总量分析建立在个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2、不完全正确。符合一定年龄段的成年人未必全是劳动力,比如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精神病人等,有劳动能力但是不愿工作的人。关于劳动力的理论,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得最为透彻。
3、萨伊定律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楼主你是正确的。
4、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比如GDP,物价(注意不是价格),利率,汇率,国际收支,经济增长,通胀,失业等。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其研究对象就是厂商和消费者。很明显B是宏观经济问题,物价是社会的总价格水平。
5、3是错的,有两个原因:1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的原因可能是新发现了资源,但是它的生产效率没有变,资源未必用的更充分;2是2000年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已达最大效率,资源充分利用,而2002却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说明生产效率并未达到最大,资源未充分利用。2是对的,这是很明显的,生产点外延了。同理,1也是对的,因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