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 不少于500字哦

如题所述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3
西游记:成人的神话
在我国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逢学生的寒暑假,各地方的电视台往往习惯反复播出央视版的电视剧《西游记》,选择在此时间段播出该剧的目的不言而喻,电视台将其收视对象明显针对广大中小学生乃至稚气未脱的学龄前小朋友。在他们看来,电视剧《西游记》就是少儿剧而小说《西游记》就该是少儿读物一样。
小说《西游记》诞生的数百年来,一不小心混入了“四大名著”之列(千百年来,国人有个传统,即喜欢评选“四大XX”之类,如“四大发明”、“四大名旦”、“四大天王”等)。从文学色彩及思想内涵来看,超出它的小说还有很多(如《儒林外史》、《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小说《西游记》存在叙事语言之繁冗、塑造人物性格之雷同,过度宣扬因果报应等多处硬伤。尽管如此,只因其成功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活的“动物形象”以及众多令人解气的降妖除怪的情节,使得《西游记》这部作品深入人心,在我国孙悟空及猪八戒等人物形象更是妇孺皆知。
然而,我要说的是,《西游记》毕竟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少年儿童看的绿色童话,而是百分百的成人的神话。对于我们大多数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而言,《西游记》中所揭露的无论天堂还是地狱、无论海底还是仙界佛界都是和人世间一样腐败黑暗的现象以及孙悟空所具备的欺软怕硬、蔑视弱者的缺点等问题是意识不上去的。在看《西游记》的同时,他们往往会将那能耐大但脾气和痞气更大的猴性未改的孙悟空当作崇拜的偶像。爱看《西游记》,只是满足了他们特殊成长阶段的的猎奇心及追求刺激的心理,也就是说《西游记》给他们展示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多层次的、多维的魔幻世界。很多时候,喜欢想象甚至幻想的他们更希望多看到与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存在巨大差距的东西。基于此,他们对《西游记》尤其是电视剧《西游记》百看不厌,青睐有加。
其实,从积累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小说《西游记》还是值得少年儿童一读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位对文学有广泛涉猎及高深层次理解的人略加指导。而对于央视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我总感觉多少有点“少儿不宜”。这里,其电视剧艺术水平之低劣姑且不论,仅就其剧中喜欢大肆渲染男女情感纠葛一处基本就可以给它亮出红牌。我们且看,师徒四人在过女儿国、盘丝洞、天竺国等地时,唐僧这个帅哥很幸运被一些妖女或迷人的“狐狸精”纠缠不休。小说《西游记》的描写仅仅用寥寥数语交代清楚情节了事,而我们的编剧及大导演们却把这里当成了这十万八千里路上难得的看点及卖点。他们丢开浑身解数,将女儿之情弄得缠绵悱恻,女妖之意也是令人为之意乱神迷。虽然这一切被唐僧这个不解风情的呆鸟抵挡住了,而对于我们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来说又该会作如何反应呢?
《西游记》被视为少儿剧或少儿读物实属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奈。在我国,由于利益关系,长期以来,在文艺领域里没有产生太多真正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及阅读的作品。我们每年可以产生上万部集的垃圾电视剧,却难创作出一部优秀的适合少儿观赏的动画片或儿童剧;我们每年能谱写出数千首千篇一律的内容枯燥乏味的甜蜜情歌或党国颂歌,但却罕有脍炙人口的少儿歌曲横空出世。我们的少年儿童在纯真年代大多是看着渲染仇杀情爱的港台片听着唱着奢谈人间情爱的歌曲长大(这仿佛改革开放前一些孩子因家贫只能穿戴着大人穿剩的鞋帽,十分滑稽可笑,但谁也笑不出),本该属于他们的纯净的精神天空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湛蓝。
诚然,同上几代人比我们的这代孩子属于幸福无比的一代,大人们对孩子在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然而,我们的教育制度、生活观念、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真的完全适合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吗?
90多年前,面对千百年传统吃人礼教,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而我今天却要向莘莘国人呼吁:救救大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