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如题所述

翻译为: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出自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选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赏析: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作者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情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济,早年遭到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0
微臣李密进言:臣因为不幸和过错,自幼遭受不幸,出生六个月,失去了慈爱的父亲,四岁的时候,母亲因为舅舅的意愿而被迫改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