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服饰特点(=@__@=)哪里?

如题所述

纳西族的男装基本上跟随着他们走马帮所接触的对象而不断地混搭、改变,所以咱只聊聊女装。

1。厚实,部分甚至类似布甲。这与当地气温气候有关。

2。沉稳朴素。衣物的配色基本上是以黑色(或各类深色)为基底,在此基础上配以蓝、白等色块。经典配色是“蓝白黑”或“红白黑”,藏民用的那种五色布纳西族也喜欢用(毕竟族源相同)。其中以“蓝白黑”配色为最经典,纳西语有俗话“纳西标美通”就是说“纳西蓝白配”——“纳西族穿蓝白配色衣服最合适。
另外顺带一提:解放前平民是不能随意使用 红、黄、紫 这三种颜色的布料的,只有木氏和各地上层才能用。

3。素净且简洁大方。纳西族服饰传统上基本上不使用绣花等装饰技巧而且也不使用过于明艳的色彩,干净整洁笔挺的纯色块所体现出来的大气才是其审美要点。打量纳西女的整套装束就可以发现,颜色繁复的地方只有披肩和头饰上的小圆盘和腰带(五色布)罢了,唯一绣过的地方只有披肩带的顶端,而且是很素净的白底黑线像素绣(用词貌似有点怪……)。
为什么呢?要知道以前的纳西族多少是有些看不起那些”全套家当穿身上深怕别人不知道还拼命地往上绣花“的山地住民的…………也因为这个原因,纳西女也极少用鲜花来装饰自己,更偏爱银镯子之类的小饰品。

4。适宜劳作。对女性的”劳动美“、”生产美“的赞誉一直是纳西人审美的一个大重点,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去设计与这条审美相背离的形制。(什么?你说裙子拖地容易脏?——拜托,她们洗的更勤……况且解放前可是只有木家的女儿才能穿长及脚面的长裙的…………)

5。直线造型。虽然盐源、木里与丽江等地纳西人的服饰差别很大,但是从剪裁和外观上几乎都看不到曲线的存在,百皱裙更是密集的垂直线条……

6。羊皮披肩。这是核心元素,无需多言。羊皮披肩既是纳西族迁徙劳作史的见证又是纳西宗教——东巴教的精神在服饰上最直接的体现。具体的你另查资料吧,咱就略过好了(好几个传说相关呢……)。

7。头饰较少。
==============================================
以上是我看资料和与老乡们探讨所得出概念,解放后的服饰自由度很大所以没有纳入讨论范畴。

另:我是否答非所问了?(苦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0
据有关史籍记载,纳西先民的服饰有“男女皆披羊皮”之习俗,这可能同畜牧业较为发达和游牧民族的秉性有关。元人李京所见的纳西族男子多为“善战善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者,而妇女则“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麻绳为裙”。至清末民初,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已大致与汉族男子相同,妇女的服饰亦已从穿裙子改为多穿长裤,但仍保留了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一带妇女身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长的镶边女袄,外加紫色或1色的坎肩,腰系百褶围裙,下穿长裤,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一袭缀有七个圆布圈及七对垂穗的羊皮披肩,俗称“披星戴月”。已婚妇女将发髻梳盘于头顶,戴圆形纱帽;未婚少女则结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

  云南省中甸县和德钦县一带的纳西族妇女,上身常穿织出彩纹的开领麻布对襟长衫,下身穿多褶麻布裙,腰系彩带,背披羊皮披肩,脚穿云头长靴。青年女子一般喜留长发,在发辫中掺入五彩丝线或毛线盘髻于头顶,同邻近地区藏族妇女的头饰相类似;而已出嫁的妇女则往往用红布缠头,再戴上俗称“骨配”的圆盘状银质装饰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