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盐怎么来的,有经过处理吗?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古代的食盐有三个来源。
1,海盐。我在秦皇岛见过“盐田”,低平的海滩上一个一个连着的方形格子,一堆一堆的盐。
2,煮盐。以四川自贡最为著名。深深的井里,淘出来“盐卤”,用天然气煮干,就是盐。
3,盐湖。在青海省有一个“茶卡盐湖”,一望无际,全是晶莹剔透的盐。只要挖出来就行了。
我在茶卡盐湖,捡到过每边40毫米的正立方体的盐晶体,完全透明的,透过晶体可以清晰地看报纸。据说,单单一个茶卡盐湖的储量,足够 50 亿人吃 8 万年。在西北,这样的盐湖很多。
早年间,对盐只是初加工,按照盐粒儿的大小分开,供应市场。
粗略加工的“水洗盐”,就是超市里的“腌制盐”,不含碘。
精盐,是经过溶解过滤后,没有杂质的盐。近年来市场供应的主打产品。
碘元素的分布,是按照海拔高度而递减的。除了海盐,其它的盐里,只有很少很少的碘,所以市场供应“加碘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9
.最早是用铁锅煮制海水得盐.明朝时用引海水入盐田来晒盐. 晒的盐会过滤泥沙的.
第2个回答  2012-08-29
有很多种盐,沿海用海盐,就是把海水围起来,晒干。然后制成粗盐,细盐的话要继续磨。

内陆用井盐和咸水湖的盐,通过采盐煮盐,就能用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29
在海边挖坑,海水退潮后。日晒水蒸发,留下的结晶就是盐了。还有后续处理就不知了。可以查查。
第4个回答  2012-08-29
古代的盐基本都是通过熬煮得来的,很少部分是通过自然环境晾晒的来
内陆靠熬煮盐井获得的卤水制盐,海边是熬煮海水制盐;
采用晒盐的技术,清末才开始推广
由于古代制盐技术的特点内陆盐质高价高,海盐质低价低(泥沙多)
古代处理盐,基本上是多次熬煮提纯
在古代,盐还被用作牙膏使用,用细盐清洁牙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