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中的电泳和电镀有什么根本区别?

如题所述

1、电镀:是高分子树脂在金属表面的沉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镀: 电镀时,镀层金属做阳极,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deposit),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2、电泳:金属表面有另外一种金属离子沉积的过程。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1937 年瑞典学者 A.W.K.蒂塞利乌斯设计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 ,分离了马血清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创建了电泳技术。  

    在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迁移率)为常数,是该带电粒子的物化特征性常数。不同带电粒子因所带电荷不同,或虽所带电荷相同但荷质比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电泳,经一定时间后,由于移动距离不同而相互分离。分开的距离与外加电场的电压与电泳时间成正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4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电镀:
电镀时,镀层金属做阳极,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deposit),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1937 年瑞典学者 A.W.K.蒂塞利乌斯设计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 ,分离了马血清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创建了电泳技术。
在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迁移率)为常数,是该带电粒子的物化特征性常数。不同带电粒子因所带电荷不同,或虽所带电荷相同但荷质比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电泳,经一定时间后,由于移动距离不同而相互分离。分开的距离与外加电场的电压与电泳时间成正比。
第2个回答  2012-09-13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是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电镀:
电镀时,镀层金属做阳极,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deposit),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在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迁移率)为常数,是该带电粒子的物化特征性常数。不同带电粒子因所带电荷不同,或虽所带电荷相同但荷质比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电泳,经一定时间后,由于移动距离不同而相互分离。分开的距离与外加电场的电压与电泳时间成正比。
根本区别也是有如下
电泳 电镀
电泳漆层高低电位厚薄均匀 一般电镀高低电位处镀层厚薄差距大
电泳漆层能完全覆盖隐蔽处 一般电镀不能深入隐蔽外
电泳俗称镀漆,是高分子树脂的沉积 电镀是金属离子沉积的过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个人认为,其“本质”区别在于,电镀伴随着电化学反应,金属离子在阴极通过电化学反应,还原成为金属,然后在被处理表面结晶形成电镀膜层,而电泳不伴随着电化学反应,只是带电的悬浮粒子或粒子团,通过电场的作用,移动到被处理表面,产生吸附作用形成膜层。有没有电化学反应这个才是本质区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9-12
电镀的表面生成的是金属镀层,电泳表面生成的是电泳漆层,是非金属。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其次,电镀的溶液是以被镀金属为主要成分的溶液,而电泳的溶液则是电泳漆的电解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