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家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以前对西方教育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大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就是教师招考中疯狂的记忆背诵。说实话,理解的甚少,囫囵吞枣。王晨老师从美德、爱、经验等方面对三位教育家进行剖析,如此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在老师的谈吐中也有了些许趣味。

苏格拉底经过探寻认为,“美德即知识”。“知识”不仅仅是关于善恶的知识,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知识,还包括实现善的手段性知识。善恶的知识在一切知识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美德即知识”中的“知识”是有实践能力的,是能够支配人的行为的,而不是像奴隶一样被情感和欲望拖来拖去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会知善不行善或知恶行恶。在论证中,苏格拉底把善与幸福等同,把恶与痛苦、不幸等同,因此,如果某人知道某种东西是恶的,还依然选择它,就意味着人希望获得不幸。而人怎么会希望获得不幸呢?由此推出,人们之所以会知善不行善或知恶行恶,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的善恶知识。

对裴斯泰洛齐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内容几乎是不知道的。他曾建立一所孤儿院,收留并教育孤儿。他日夜操劳,负责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他与儿童生活、劳动、学习在一起,建立了父子般的友情。在教育中,裴斯泰洛齐注意对儿童进行家庭化的爱的教育,并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智力、道德和体力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他认为,只有家庭中亲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最亲的,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一旦这种情感或关系破裂,儿童将会终生受苦。他认为,母亲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母亲通过对儿童的热爱和信任,可以激发儿童爱、信任和感激的种子,爱、信任和感激交织在一起,发展良心的萌芽。儿童从对母亲的爱开始,进而发展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因此,裴斯泰洛齐认为,在教育中,把儿童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转移到社会,这种能力是教学艺术的关键。他认为,还应把家庭的自然关系和爱的气氛引进学校。在学校里,师生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就是手足关系,学校应像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欢乐。裴斯泰洛齐就是以这种家庭化的爱的教育感化力量,教育儿童,发展他们的道德力量。

杜威认为思维会给予经验正确的指导,同时杜威指出缺乏思维的经验会造成两种不良的结果:一种是不看实际情况墨守成规的行动;另一种是缺乏远见的任性行为。杜威认为,“一个孩子仅仅把手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所遭受的结果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伸进火焰意味着灼伤”,经验不是一种单单仅凭做了就可以的,而是对所做有所总结指引下一步的行动。

不仅是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思维的引导,正确分析当前态势,选择最优方法,而且还需要“反思经验”,不仅反思自己的经验还要反思他人的经验。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被称为经验,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有教育意义。杜威认为,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经过改造的经验或者说科学的经验才具有它的普适性,个人的经验只适用于个人的当时情况,并不能为社会所用;经验是具有动态性的,之前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当前发生的事情,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经验,而科学就是对经验的整理。这就提醒我们时刻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空谈理论,亦不能把经验奉为宗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