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很经典,为什么中途就换成了吕凉呢?

如题所述

提起游本昌这个名字,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济公啦。增加有人说他活不过13岁,只有出家,皈依佛门才能渡过此劫。父母那时候也是比较担心,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在游本昌6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上海法藏寺拜行慈和尚为师,法号乘培。《济公》这部电视连续剧对于大部分80、90后来说是应该是记忆深刻的回忆,对于游本昌所饰演济公一角还一直记忆犹新,他那出众的演技确实是让人堪称时代标签。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曾先后两次扮演过济公的角色。

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很经典,为什么中途就换成了吕凉

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人都不记得了,80版的《济公》共12集,曾经由吕凉和游本昌都出演过这个角色,游本昌演到一半为何突然就换人了?这部剧按照刚开始的计划本身是有游本昌全程参与的,但当拍完八集后,因为导演张戈有其他的影视剧的安排,就暂时停息了《济公》的拍摄工作。但是后面的剧本内容,游本昌是早就了解过的。

谁知这一停就是两年之久,等到要重新开始的时候,好巧不巧游本昌的所在地当时正面临一场传染病的袭击,而所在的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并没有让游本昌外出。但剧组的拍摄工作可没法儿等,限游本昌必须在三天之内赶到剧组,不然只能考虑换演员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考虑也是出于无奈之举,导演也不想如此,毕竟游本昌对于接下来的内容都比较熟悉,临时换人对剧组确实也会有影响。为此,还专门找人去了趟北京和游本昌说这个事情,但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解决。最后只能迫于压力选择了换演员,在此之前,游本昌还专门协商出了几个事项,以后大家都不能以此事针对对方发表不利言论。

之后的剧组就找到了吕凉来替补游本昌来继续完成这部电视剧,拍摄全部完成之后,等到快要上映接受采访时,有报社记者曾经发表过文章,说为什么拍摄中途会突然换主角?是是游本昌临时要求抬高片酬所导致的,而且当时这篇文章还上了热门,被当时的多家《广播电视报》转载,甚至文章还被评奖,这可让游本昌坐不住了。

被恶意造谣,游本昌把对方告上法庭

游本昌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不被指责和莫须有的事情,选择了打官司,就此事还专门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来说明此事。结果当然是游本昌胜诉了结了此事。即使后面的4集并不是游本昌所主演的,可能也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游本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影视公司,并自编自导自演《济公》,这部剧一经上映,影响力非常的大,看来老百姓还是比较喜欢游本昌的济公形象,也让他重回观众视角。

 游本昌和吕凉

说到济公,绝大部分人眼前立刻浮现出来的形象非游本昌老师版的济公莫属。游本昌生于1933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科班出身,他一直投身的是话剧舞台居多,年轻时也是帅哥一枚。没想到临到快退休前,53岁的他却迎来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巅峰。从《济公》开始,游本昌的下半辈子基本上就和这位疯和尚无缝对接到一起了,这一点相信章金莱老师也是感同身受。虽然周星驰和陈浩民也演绎过不同的济公形象,但对于济公研究最透最深入人心的依然还是游本昌。

吕凉能够出演济公,应该是因为上海电视台的介入所致。公平的讲,如果没有游本昌的珠玉在前和先入为主,凭借吕凉的表现他也同样是一版出色的济公,而且他出演的《济公外传》四个故事比起游本昌之前的八个故事来更为精妙也更为深刻,无奈他已经难以撼动游本昌老师的形象了。

虽然吕凉对于济公来说只是匆匆过客,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这个著名海派演员的高超演技,也许没有将自己和济公绑定也是一种幸福,相信马德华老师一定会很理解。

《济公》为何会如此走红?

首先,《济公》是在《济公传》这种民间传说基础上改编出来的,它本身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一点和同时期的《西游记》《红楼梦》以及《武松》走红如出一辙。其次,《济公》在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的改编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十二集的故事里《济公》始终传递的是一种轻松的,快意恩仇的惩恶扬善精神,坏人总会得到惩治但也并不会像《济公传》那样过分,好人更是一生平安,这种最朴素的情感传递恰恰最容易打动普通的群众。

最后,不知道其他人看《济公》时有什么感觉,反正笔者有时候是将《济公》当做《哆啦A梦》一样去看的。那就是济公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会有办法和法术去解决问题,时不时还会给观众秀一下自己的技能库。比如那个始终装不满的酒葫芦就曾经让笔者无限着迷。换个角度讲,《济公》可能算是比较早的爽剧,观众在看《济公》时会因为济公的无所不能而得到惬意的感受。

结尾说一下这十二集《济公》中笔者最喜欢的几个故事,一个是“阴阳泪水”,尤其是济公将父女二人目光牵到一起打结成死扣的桥段,那个表演非常滑稽以后也经常被笔者用到和同学同事开玩笑上。另一个则是“大闹秦相府”,济公各种惩治坏人的招数让人应接不暇,堪称最精彩的一集。还有一个就是吕凉版的那个“点化幺二三”。不知道读者朋友们对这部三十多年前的电视剧《济公》还记得多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1

在演艺圈中,经常会碰到许多作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推迟自己的档期。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着许多无奈,毕竟对于剧组来说,延迟就意味着成本变高。并且,在之前对于作品的宣传,也会白白消耗掉许多观众的热情。但是在这背后,也许对于演员来说,也可能会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就像是曾经在52岁那年参演《济公》的游本昌,也未能避免这样的情况。

通过饰演游本昌大火

小时候,就有人对游本昌的父母说,他有早夭的可能,需要皈依佛门才能化解。因为这样的原因,父母在6岁的时候,把游本昌送到了上海法藏寺,入佛门得了法号乘培。长大后,游本昌来到了南京读书,并且还进入了南京文工团工作。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优异,游本昌获得了在上戏学习表演的机会。从那以后,游本昌又被分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工作,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在48岁那年,游本昌参演了电视剧《孔乙己》,开始在屏幕上活跃了起来。而52岁参演的《济公》,则让游本昌迅速走红,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喜欢惩恶扬善,用法术去教训一些欺压百姓的济公形象,正是许多人心目中非常爱戴的。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游本昌演了《济公》一大半,前8集结束后,角色却被吕凉替换了。

中途换演员的原因

80年代《济公》共12集,先后由游本昌和吕凉,游本昌演了8集,为何就换成了吕凉呢?这部戏原本应该是游本昌要演完的,当时拍摄了8集后,导演张戈因为其他影视剧要拍摄,就暂停了后续的拍摄。但后面的剧本,游本昌是看过的。

这一等就是两年多,要拍摄的时候,正好上海遇到了一场传染病,而他组织不放他去。当时,身在北京的游本昌被限定在三天内必到现场拍摄,不然就换演员。

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也想挽回局面,剧组派人到北京与游本昌谈,最终没谈拢。后来游本昌发表了几点声明,就是以后双方不要发表不利于对方的言论。

被恶意造谣,游本昌把对方告上法庭

突然的换角,让媒体对游本昌恶意发文,称是由于游本昌故意提高片酬,导致临时更换演员,由于不实的报导,后面游本昌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把这家媒体告上了法庭,最终胜诉,挽回了自己的名誉!

来到九十年代,游本昌深知济公深受大家喜爱,因此他自己成立了公司,最终自导自演了第二部,而这一部一共拍出了20集,也从此成就了经典。虽然游本昌一生也只有济公一个形象被人熟知,不过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有一个经典角色被大家认可,也已经是非常大的鼓励和安慰了!

游本昌的现状

如今游本昌已经有87岁老龄,已经是完全隐退的状态,不过安享晚年的他,也时常会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而他还是以济公的形象见人,每次看到他都有一股满满的情怀在里面,对于游本昌的一生经历,大家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第2个回答  2022-01-02

因为等到拍摄的时候,导演规定演员必须三天之内全部到场,可游本昌却感染了疾病,无奈之下,导演只能换人,把他换成吕凉。

12集《济公》,换了两个主演。一连演了十几年,都没有什么名气,直到80年代,拍摄了《济公》电视剧,视野才渐渐好转。80年代的《济公》一共12集,与现在的电视剧相比,剧情相当少,拍起来,顶多就一两个月时间。可是在那个年代,科技不够发达,拍摄进度慢,加上导演张戈有事,又耽误了拍戏,只拍了八集。

吕凉从小就喜欢文艺,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才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与游本昌相比,演技略微差些,没有游本昌演的深入人心。在演艺圈,大多演员都是从头拍到尾,很少有演员中途换人,所以,这件事被曝光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更有人借此大做文章,纷纷猜测中途换人的原因。

1985年播了6集,1988年又播了两集,这是什么原因?

有评论说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都像挤牙膏式地边拍边播,比方《济公》,1985年播了6集,1988年又播了两集,这是什么原因?

游本昌说: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连续剧的概念,所以都是两集一拍,拍了两集后,导演就动员我说,拍成4集就可以当一个系列了,当时就有一个《武松》,是5集。我同意了,之后又来了两集,播出之后,很受欢迎,就产生了拍不拍续集的念头,后来又拍了两集,然后又组织了4集剧本,我就没拍了,但剧本我是参与了的。

为什么没拍了?是想转型吗?

游本昌:当时有一部电影,我希望他们剧组能等一等我,等我两个月,结果他们不等了,上海又在闹疫情,单位又觉得不是很安全,我就没去。后来他们就换人了。再后来不是还产生一场名誉权的官司嘛。当然最后也调解解决了,大家化干戈为玉帛,咱们也得理让人。

第3个回答  2021-09-22
游本昌在后期的时候身体不是特别的好,年龄也大了,所以才会换成了吕凉。因为他电视剧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4个回答  2021-09-22
这是因为游本昌惹上了官司,所以在后来就没有出现这个角色,这个角色中途就换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