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打一成语是什么?

如题所述

死不瞑目,解释:这两句诗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但是一直未能实现,这两句诗表现了陆游极不甘心就这样地去世所以用成语死不瞑目。

成语解释: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读音:sǐ bù míng mù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白话释义:今天不消灭你们三族,启示国内,那么,我死也瞑目。

扩展资料

近义词:抱恨黄泉、死不闭目

1、抱恨黄泉

读音:bào hèn huáng quán

解释: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出处:唐·李贤等引注《邕别传》:“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

白话释义:恐慌随着身躯一起腐朽,死有遗恨。

2、死不闭目

读音:sǐ bù bì mù

解释: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处:后晋刘昫《旧唐书·韩愈传》:“怀痛穷天,死不闭目。”

白话释义:毕生怀着痛苦,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打一成语的答案是拾金不昧。谜底的意思是“等收拾了金人不要隐瞒消息”,而成语拾金不昧意思正是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意思是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示儿》。

拾金不昧,读作shí jīn bú mèi ,它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会风尚。出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白话文:“便叫里长大,为他谋划住宅在市场,在货站业而且表的用名为‘捡金不昧’。”

扩展资料: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的好品德。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解析】

路不拾遗

1、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2、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白话文:“国家没有盗贼,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

3、示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4、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反义词解析】

敲榨勒索

1、解释: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同“敲诈勒索”。

2、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是大明大白的敲诈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3、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用威胁手段逼取财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拾金不昧

百度百科-示儿

百度百科-路不拾遗

百度百科-敲榨勒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死不瞑目。

解题过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于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写诗人热切期望能收复失地。无奈作者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诗人死的时候心愿并没有达成,只能依靠后代子孙。

成语死不瞑目意思是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形容极不甘心。诗句中作者还没祖国统一就去世了,心中还未放下收复失地的愿望就去世了,所以是死不瞑目。

扩展资料:

死不瞑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ǐ bù míng mù,意思是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出自于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译文:我今天不能杀掉你的三族,垂示于四海,则死也不能瞑目。)

《示儿》为宋代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
(意思:表面的意思是:千山万水环环绕绕,似乎挡住了前去的路;在深绿的树木和色彩鲜艳的花儿后面,又看到了一个小村庄.引申意是: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前途总是光明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拾金不昧
(注:谜面为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谜底的意思是“等收拾了金人不要隐瞒消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