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通俗文学造就经典文学

四川大学十六院辩论赛……
作为工科学院我们抽到了文学与新闻,辩这个辩题……

我们是反方,就是题目中写到的那个,对方观点是经典文学造就通俗文学

各位大侠帮忙,想想着手点和辩论策略吧……尤其是对一帮专业的家伙……

我总共只有一点分,30分已经过半了……多谢各位。下周四晚比赛就开始了……
还有,最好有新的东西……呃,那些复制来的东西我在别的问题里已经查到过了

比如二楼那个……我在影响力那边看到了这个了

什么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就是产生并存在于老百姓身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民间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学。自古以来,通俗文学被许多正统学者看作是不登大雅的“下里巴人”,受到所谓正统文人和精英文化的歧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下里巴人”就是要比“阳春白雪”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为它产生于“草根阶层”,有着社会最大比例人群的拥护与支持。《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名著的作品,问世之初就是“下里巴人”,就是通俗文学。
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最能展现人民的审美观,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虽然所有的通俗文学,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著,但绝大多数的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体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文学名著,却可能看了不少通俗文学的作品。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闲暇时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悠闲惬意的阅读。读的什么书呢?武侠、言情、侦探、科幻,甚至是连环画。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阅读。

还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往往不是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得益于其他艺术形式对名著的通俗化演绎。譬如,正是评书、曲艺、戏剧等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让《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走入千家万户,贴近寻常百姓。而大部分评书、曲艺、戏剧也是通俗文学的一部分。

通俗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通俗文学能造就经典文学,而经典文学早就不了通俗文学,这不仅是二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

整个文学范畴就像是一座金字塔,通俗文学是下面厚重的基石,占据着这座金字塔的主体,是这座金字塔的支撑,而经典文学则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尖。没有众多的通俗文学的积累,哪来的经典文学?通俗文学的影响,才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量变到质变,这是客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就连那些经典文学的作者,那些大文豪,不也是经过了“读书破万卷”之后,才“下笔如有神”吗?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接触更多的,是这座金字塔的主体,而不是塔尖,毕竟塔尖太高了,那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企及的。看经典文学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读懂的能有几个?拿过来一部《莎士比亚大全集》,请问对方辩友,你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吗?你能说出它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吗?

综上所述,世界上先有通俗文学,后有经典文学,通俗文学是浩瀚无际的宇宙,经典文学是宇宙中的点点星辰,通俗文学对我们的影响是普遍的,广泛的,而经典文学对我们的影响是局限的、提高的,所以,我方认为:通俗文学早就经典文学

一、通俗文学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通俗化是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俗文学源自寻常百姓的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刘恒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为例,作品通过俗人、俗事儿、俗语展现出草根阶层真实的生存状态,深受各阶层广大读者的喜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有共鸣,这就是好的文学作品,影响力就大。通俗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普希金说过:“俗语曾经是必须和文语分开的,但后来两者接近起来,而这就给了我们表达我们思想的巨大力量。”语言文字是文学的表现工具,它的通俗化昭示着文学要走一条不断通俗化的道路。通俗是文学的生命。通俗文学是文学的根!其影响力也必然大于名著。

二、大多数经典文学诞生之初就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具有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优势。

今日文学最主要的形式是小说。小说产生之初就深深地打上了“通俗”的烙印。《汉书•艺文志》“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于民间,其书故当甚夥,而史志皆不录。”小说自上古神话,志怪笔记发展至初具模样时,为正统所不屑。大多数文学名著诞生时就是通俗文学。

一提到经典文学,我们大都会想到小说、诗词、还有一些政论和散文,数量也屈指可数。而通俗文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诗词、戏剧、曲艺、童话寓言、歌谣、民谚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30
正如盖起摩天大厦一样,没有基础,又怎么能造就经典?
比如说,中国的诗经,后来发展到各种文体。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