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二九不登门,三十要讨债”你经历过吗?

如题所述

还有一个多月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相信不管是在家中的,还是远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已经安奈不住想要回家团聚的心情了,很多人也开始卖票,买年货了。虽然新年是一个开心的日子,但是还是有一批人在年前是最为忧愁的,一个是债主,一个就是欠债人了,债主忧愁讨不回自己的债,欠债人忧愁没钱还债,在山西省太原就流传着一首《避债谣》:“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欠债人过年避债的场景,但是不管如何,债还会要还的,尤其是临近年关的时候,在民间就有一句俗语是“二九不登门,三十要讨债”说的就是农村讨债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债不过年

不管在什么地方,中国一直有着“债不过年”的讲究,首先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在除旧迎新的深刻,把债都结清,也是为了不让过去一年的旧账留在新的一年里,不然欠债不还,很可能预示着新的一年还会欠别人钱。再者就是过年本来应该是每个家庭高高兴兴,团团圆圆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欠债人要是只在乎自己的开心团圆,不顾债主的心酸和困境,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所以这个“债不过年”的讲究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讨债比较合适?老百姓又说了“二九不登门,三十要讨债”。



二九不登门,三十要讨债

腊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在这一天是不流行登门讨债的,这是因为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第二天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完成,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就是“上坟请祖”,民间年谣有“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的说法,中国人对于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即使祖先,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所以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的长,祭祀完祖先之后,家族的成员还会聚在一起进行家宴,所以这一天如果登门的话,不仅主人家没有时间招待你,还可以会打扰人家的祭祖活动和家宴,所以老人们说“二九不登门”。



但是到了腊月三十就不一样了,这一天是除夕,是人们阖家团圆的日子,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这一天一家是一定要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而团圆饭的丰盛与热闹不在于吃,而在于象征家族的和谐、团结和人丁兴旺,象征着缅怀先人。所以,在中国,不管是什么情况,想尽办法人们也是要回家吃团圆饭。正是因为人们对除夕团圆的重视,所以债主可以抓紧这个机会,上门讨回债务。平日去讨债,连欠债人的影子都见不上,但除夕若不是实在没钱,谁愿意待在外面不回家吃团圆饭。而且在这样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人们会心平气和,也不容易发生言语或肢体冲突,这就是“三十要讨债”的原因。



所以说“二九不登门,三十要讨债”这句俗语中也是蕴含着老百姓为人处世的道理,既不会把人逼的太紧,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出现,但是欠债人也要明白“债不过年”的道理,债主用一年对你的信任就是为了换回大年三十这一天你的主动。

小编有话说:上面说的讨债还都是一个村子相互欠债的情况,毕竟是一个地方的,知根知底,凡事都好商量。但是每年年末还是会发生农民工讨薪的情况,农民工付出了劳动,拿回自己的工资,天经地义。可是这样的欠薪问题总是年年在他们中重复上演,前清后欠,年年清又年年欠。农民工在别人都在家中感受亲情的时候,却蜷缩在某个城市的天桥下瑟瑟发抖。他们上访,他们下跪,他们铤而走险,爬上楼顶,只是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他们远离家乡,在外打工,一走就是一年,为的就是在过年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光,带着钱回去给家人买东西吗,所以也希望不管是包工头还是工地的老板都能先理解理解农民工的难处,让他们能够回家过个好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6
没有经历过,因为我从来不欠别人的钱,所以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生。
第2个回答  2021-04-01
我没有经历过。因为我还小,没有经历过这些。一般都不会向别人借钱的。
第3个回答  2021-03-29
我没有经历过,因为我觉得这样的经历一定会非常的无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