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插画-如何为孩子选择激发想象力的绘本?

如题所述

2016年有哪些年度好书值得推荐?

回首2016,麋鹿大概读了100本书(还没具体算);年度好书单,那比较权威的肯定是新京报书评周刊、南方周末等媒体评选出的咯~~

麋鹿的书单肯定不权威,就先从自己读书的角度来推荐几本我个人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吧!

(一)虚构类及散文类:

《巨人的陨落》

这是麋鹿2016年读过的最好的一套书!所以一定要放在第一个!

出版社的官方推介语说这套书是“让全球读者三个通宵读完的小说”,麋鹿是一个星期读完的。作者肯_福莱特被称为英国的“金庸”;《巨人的陨落》这本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的欧洲以及这场影响了当时世界面貌和无数人命运的战争为主题。全书共有125个人物出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国,其中22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从刚满13周岁的少年矿工比利_威廉姆斯第一次下矿井工作开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反映那段云诡波谲的历史。

2.《寻找光的小女孩》

我个人认为,和《追风筝的人》一样好看;主题是反战,但《寻找光的小女孩》并未从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与残暴。书中,我们分辨不出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对于屠戮的始作俑者,作者仅仅借光儿和爷爷先生之口将他们称为"那种人"。

如果说《在异乡》旨在向读者展示战争参与者的内心世界的话,《寻找光的小女孩》就是对战争阴影下平民心理的一次探索。这部八万字的小说尚无足够的空间探索“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命题,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对爱与救赎的致敬。

从《布谷鸟》、《漫长的婚约》到《冷山》,包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今年初韩国新出品的电影《想念哥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及影视作品着力于从平民个体的微观角度去探索战争阴影下普通人的生活境况,去反思战争给平民带来的凄惨和伤痛。对无辜的平民来说,斗争与信仰、党派与政治也许都很遥远,美满的家庭与其乐融融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3.《月童度河》

没错,安妮宝贝的书,现在她的笔名叫“庆山”。她的文字代表了2000年前后海派文化的一个分支;相比于乡土文学,在她构建出的文学世界中,都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阴郁,无可奈何;人物面孔多变,桀骜不羁。_这也是她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她笔下的主角一般都不为生计及未来发愁,在情爱欲望中游走,也会保留清澈纯净的眼神;只需要穿着棉布裙子和帆布鞋,披着海藻般的长发游戏人间。

许是因为年少时候的她书写的晦暗与颓废太多,_内心无法解脱,从她后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她有向哲学以及宗教寻求答案的努力。在最新的这本作品集《月童度河》中,即可见一斑。关注了她的微博,里面很多她在西藏、尼泊尔、印度旅游的动态,文字平和,态度真诚,路上的一件小事,也能在她心中产生波澜,所以她记录、分享。_

(二)非虚构类

1.《沟通圣经》

怎样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恰当的方式、在最适合的地点与你身边的人对话和交流、使对方接收你的信息并接受你的观点?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工作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沟通:同事之间、亲子之间、家人之间、恋人之间;沟通处处存在,可沟通效果却大有不同。沟通,本质上是沟通双方通过语言、文字和非语言因素让对方接收、理解、接受自己的看法,消除沟通障碍,达到目的的过程;这本《沟通圣经》就是帮助我们提高沟通技巧、优化沟通效果的一本实用手册。

该书的第1章讲沟通的过程,分析沟通的目标、障碍、步骤;总览之后,第2、3章分别从“说”和“听”两方面阐述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第4章讲非语言沟通,即文化环境和“周边语言”,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沟通的效果起到很大作用;第5到17章则是分门别类,以各个场景为例,讲授在打电话、面谈、求职面试、团队沟通、主持和参加会议、演讲、阅读、撰写书信及报告等工作时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2.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说起“思维导图”,最初,我是在一些朋友的书评和读书笔记中看到的。有人用思维导图勾勒书籍的基本框架,有人用言简意赅的词句总结对某个问题的剖析,一目了然、提纲挈领,非常实用。于是,自己也在手机上下载了几个“思维导图”的app,在看书、做笔记的时候偶尔使用一番。

但我的使用,基本还是限于读书时期老师课堂板书的水平:仅仅是将自己的所读、所感用大括弧发散、简单按照逻辑关系分类、再发散、再分类解释正当我想系统地学习一下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时,我读到了日本思维导图培训师矢岛美由希的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比起我用手机app所画出的简单“列表”,封面上颜色各异、布局巧妙、细致贴切,夹杂着一些有趣美妙的小卡通插画的思维导图不禁让我叹为观止。尤其特别的是,一碗简单的、冒着热气的拉面,都能从吃饭时间、预定与否、价钱、是否有优惠券等几个层级发散开来;并且进一步发散出了交通方式、所用时间等“分支”;另一幅关于旅游计划的思维导图,更是让人拍手赞叹:作者根据日期安排、游玩计划画出的思维导图,不禁一目了然,更是清晰无比,导图中点缀的插画也让人倍感温馨。

3.《成功心理学》

当今的社会,“成功”一词,已经被五花八门的“成功学”书籍和速成式指南以及安抚式鸡汤描绘的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数以千万的财产值、行业内可以“呼风唤雨”的业界地位、职场上不断攀升的职务地位、儿女双全且都在名校接受良好教育这些被疲惫的都市人群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的目标,真的就是成功吗?可是,疲倦、迷茫、失落,却往往会伴随着追寻的过程,而目标,却永远遥不可及。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和“随心所欲的成功生活”,就像儿时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就像镜中花水中月,对于我们而言,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就算是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也不能够就拥有整个春天”啊。

所以,在丹尼斯_韦特利的《成功心理学》的开篇,作者就引导我们界定自己心目中关于成功的定义,回答“什么是成功?”这个问题,阐明自己的成功愿景。

了解了“What--什么是成功”后,“How--如何成功”,则更为人所期待。人人都期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本来就无可厚非,机场书店里传授“领袖之道”、“心灵鸡汤”的书籍总能登上畅销榜,“仁波切”大师的语录不断地刷爆朋友圈,“一个人去西藏”、“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的备受追捧,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大众在追求成功时内心的迷茫与浮躁。而与此类“成功学秘籍”及“心灵鸡汤”式说教不同的是,《成功心理学》这本书,讲述的是成功的基本心理学原理,主要从心理学的维度探讨成功的方法及途径。了解了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后,《成功学心理学》在书中一一介绍了成功的七大重要构成要素,即自我意识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自我引导、自尊、积极思考、自律和自我激励以及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

4.《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日本习惯培养专家顾问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立长志”,除了超强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这本书,就是作者倾心向读者教授习惯养成能力的一本书。

书的开始,作者讲述了“人生命运迥然不同的两个上班族”的故事:

吉田先生性格开朗,爱赶潮流、喜欢挑战新事物,但总是陷入“3分钟热度”的怪圈;而新井先生可就踏实多了:他总是客观审视自己,设立能力范围内的合理目标;对时间管理和电子报务产生兴趣后,新井就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最终在坚持七年后,成为了时间管理方面小有成就的专家并开始独立创业。

读到这里我不禁汗颜:吉田先生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就拿在网上写作而言,我从QQ日志写到开心网、MSN还没停止服务时也跟风写过一阵;在新浪开过博客,现在却连密码都不记得了;目前就是跟风玩微博和写豆瓣日记,可是,到底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心里没底。

所以,我想,你和我一样,都需要学习一下新井先生“小小的行动产生'加倍回报'的结果”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指点迷津,这个方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养成好习惯。

其他方面的书,麋鹿也读了不少,但归纳下来,上述几本我认为是令我收获比较大的。贴在这里供其他小伙伴参考~~!

如何为孩子选择激发想象力的绘本?

首先,我想纠正一下这位家长的观点: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绘本阅读是其中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可行性路径。

其次,再回到这个问题上面,选择具有激发想象力的绘本,这个着实需要花费一点心思。我觉得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大胆,二是有空间。

画面绝不落入俗套,看起来亲切但是又别具一格,能够引导孩子作多元化阅读拓展,展开丰富的想象,此为其一;给孩子留白一些,让他自己去思考。那么这类绘本其实是很多的,当然真正优质的就很少了。推荐《一个部落的孩子》,这是一本讲述孩子归属感问题的书,画面很美,故事也很美,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还认真写了读后感。

最后,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可以随意发挥想象的机会,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任何一个作品,这才是激发想象力的核心。

目前,关于绘本的必要性父母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对于绘本的选择确是莫衷一是,有的持有这样的观点,有些父母也可能持有相反的观点。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忽略掉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亲子关系的融洽性,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不同的选择方式和孩子喜欢的绘本类型。

对于绘本的选择来说,不论是小宝宝,还是大点的幼童,最终的选择权应该都是把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阅读受益者,父母只是旁观者,所以如果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挑选。他们喜欢的,就会愿意读下去。

当然,父母也不是完全放手,也要帮助孩子筛选,并做好监督者的角色。比如,绘本是否适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接受阶段,是否适合孩子自主阅读还是亲子阅读;是否适合问题启蒙或是角色扮演;是否需要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参与等。切记,在他们小时候,还是要以保护他们的想象力为主,如果不违反原则就不要过度参与,干涉过多反而影响他们的兴趣。

如果孩子愿意主动为你讲解,或是主动和你探讨的话,那说明他们可能开启了想象力的大门。

孩子通过阅读绘本,本身就有激发想象力的作用。而一些好的绘本通过设计、故事的编排、设定小游戏或机关等方式,就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了,像一些洞洞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最近听了一场绘本分享课程,接触到一套非常棒的绘本就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名叫《法国孩子的创意玩具书》,这套书包含了4本分册:《红盒子里有什么?猜一猜》《你要穿什么?翻一翻》《你怎么了?拉一拉》《你喜欢哪个?转一转》。

和一般的,单纯给孩子输入的书不同,这套书不打算一字一句地教孩子认知,而是需要孩子放飞自我、动手进行试验、互动,

把书正着看、倒着看、每个方向都观察一遍

;同时还带着孩子一起一本正经地恶搞生活中那些熟悉的东西。

这种诙谐、有趣的方式,更能带孩子走进一个轻松、有趣的世界。

我和孩子看过的绘本具有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有,[日]宫西达也著,彭毅翻译的系列绘本共四册,有《虎斑猫和黑猫》、《喵呜》、《一只小猪和一百只狼》、《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我们孩子特别爱看这套绘本,每次给他讲的时候,他都听特别认真,尤其是在讲《虎斑猫和黑猫》的时候,因为虎斑猫咪咪和黑猫布鲁斯有鲜明的对比,能挖掘孩子找两只猫的不同特点,听故事的同时,还有鲜明的图片对比!绝对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特别钟爱这套绘本!

我觉得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要有吸引小朋友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风趣生动。《拔萝卜》的绘本故事就有很多种,无论是听儿歌,还是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都很受小朋友的喜爱,孩子也能轻松地复述这个故事

2,配图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生动,一起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是其一,完美的配图才是关键,和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他一边听爸妈讲故事,一边自己研究,生动的图片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孩子更容易爱上绘本,孩子模仿绘本人物的过程,也是在激发想象力的过程

3,整个绘本故事中,要有与读者的互动,前几天,和孩子读《小布谷鸟让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公交车上载满了客人,这时兔奶奶上车了,动物们争先恐后的让座,最后兔奶奶坐在了小布谷鸟的座位上,请问小布鸟坐哪了?孩子一下子就猜了好几个答案,

可以选择没有结尾或是图片为主的绘本。

没有结尾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给故事编一个或多个结尾。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编故事。

图片为主的绘本,可以带动孩子发挥想象,让孩子看着图,按自己的思维去编故事。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停顿,让孩子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实绘本本身就是发挥想像的产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妈妈与孩子可以学着兔妈妈与兔宝宝那样,发挥想象,比一比谁更加爱着对方,激发想象力的亲子互动就这样开始了。

好的绘本,也要有一个用心的家长陪伴,这样才能发挥它巨大的光芒。

优秀的绘本,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够滋润孩子的心灵,更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美好的情感。

如何为孩子选择激发想象力的绘本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而定,比如有的孩子爱机械,那么家长可以为他多买一些机械类的绘本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的孩子爱动物,爱植物,那么家长可以给为他购买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那些绘本,来激发他的想象力。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这本书给你提供了范本

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曾幻想过,要是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该有多好,可以从高空俯视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可以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就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想法仅仅是一个闪念而已。

但有一个人,记得自己童年时的这个想象,把它画下来了,于是这飞上云端的愉悦感就被记录下来,使得我们这些有过同样想象的人也能重温记忆,感受这愉悦。

01

这个人就是日本绘本作家黑井健,他的这部作品是——《飞向云端》。

《飞向云端》这本绘本以图画为主,字很少,有一半的页面一个字都没有,可以说作品丰富的含义都是通过图画来表达的。

《飞向云端》的封面描绘的是一个小男孩望着远处的白云,伸展手臂,飞在半空中,他脚下是蜿蜒的河流和低矮的山脉。

这时你会想,他真的能飞到云端吗?书的扉页告诉我们答案:看来他真的飞上云端了,飞得比飞机还高。

书的第1页,窄窄的一条画面,描绘的是傍晚山坡前的景象。第2页镜头拉近了,画面上有个小男孩望着远处的山峦,他说,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他都好想一直飞到云端。为什么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好想飞上云端呢?

接着小男孩扇扇手就轻轻地飘起来了,一直飘一直飘,地上的房子开始变小,云彩好高好远,就在他以为到达云端时,突然到处白茫茫一片,原来是小男孩飞到云朵里了。

有2幅画面很值得提一提。第1幅是小男孩在云朵里看到的景象——到处是轻轻薄薄看得到却抓不到的白色,还透着一点蓝,透着一点绿。第2幅是小男孩在云朵里的样子,他被点点滴滴的白色水滴包围,把置身云雾之中的梦幻感描绘得很真实。

作者黑井健是美术科班出身,给多本绘本画过插画,比如《小狐狸买手套》这本绘本就是他画的。他的绘画作品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颜色偏浅,事物之间界限柔润不凌厉,所以给人感觉既干净又温馨。

《飞上云端》同样延续了这个风格,画面充满温馨感和梦幻感。

最后,小男孩从云朵里飞出来飞上了云端,他看到了刚刚已经落山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原来,每到太阳落山就想飞上云端的小男孩是想追寻太阳!

这幅画谁看了都会感到眼前一亮,心情愉悦。太阳的光芒把它周围的云朵照成了鲜亮的金黄色,又把光芒万丈辐射开来,这是在地面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我第一次坐飞机,看到云朵之上的太阳时,也是这样震撼的感觉——平视太阳的感觉!

后来,小男孩好几次都想飞起来,却都没成功,不过没关系,他真的飞上过云端哦。

02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提高孩子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范本呢?

首先得解释清楚什么是创造性想象。

儿童想象力的萌芽大约出现在2岁左右,通常是无意想象,内容比较贫乏,比如看到勺子想象吃饭。2岁之后,儿童开始出现有意想象,但一般都是再造想象,即根据他人的语言描述在脑海中勾画出情景。大约5岁以后,儿童开始显现高级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想象,即能够有目的,有主题,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来。

就像《飞上云端》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孩子想象自己飞上云端的过程。从如何飞上云端,到飞上云端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这个过程有目的,有主题,很完整。

这也是尽管这本绘本内容并不复杂,且文字比较少,却标示着“5-8岁适读”的原因——因为低于5岁的孩子还没体验过独立的、有主题、完整的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是创造和创新的源泉与核心。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所说的“想象力”就是指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呢?

有2个根本办法,1个是想办法让孩子大量阅读,为想象积累素材;另1个是对孩子进行主题式想象力训练,就像“命题作文”一样。

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读完这本《飞上云端》后,你就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他飞上云端会看到什么?如果是潜入海底呢,又能看到什么?会不会像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那样,发现一颗人头那么大的珍珠?

可锻炼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主题太多了,再比如遇到仙女会发生什么事情?遇到吃人的巨人呢?这个巨人会不会是个“好心眼巨人”,不吃人只吃臭臭的瓜?

而且想象的过程不只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像黑井健这样把想象的过程画在好几页纸上,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只有一页纸的场景。

看吧,这本与众不同的不传输道理,不讲故事,只是描绘了一段想象的绘本,可以作为训练儿童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范本,依据这个范本,我们能延展出许多可训练想象力的主题。

我想这也是《飞向云端》这本绘本能够入选日本图书馆协会、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指定图书的原因吧。能够吸引彭懿这位中国较早翻译和研究图画书的专家来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其独特之处,等着大家来发现。

作者:梵高的二维星空80后,心理咨询师一直借着育儿的幌子育己。

我觉得阅读本身就能激发想象力,无论是哪个种类的书,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是有激发作用的。当然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偏好,可以选择一些无字书,只有图片没有文字那类,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想象。当然还有一些奇异书或者是一些立体书,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有激发作用。我记得自己的孩子就是看过一本立体书之后,自己着手就做了一些手工,特别有创意。

想象力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少的,一般来说孩子的想象力是比成人丰富的多。而我们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遏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不要责怪孩子胡思乱想,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看绘本只是一方面,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听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随意画画;根据喜好做各种手工,哪怕就是剥橘子皮都能剥出一只小动物来。

如果单从看绘本来说,首先要选择富有想象力的绘本,故事生动,有悬念,结尾还给人想象的空间,比如魔法魔幻之类的绘本。

其次画质要好,画面富有艺术感染力,艺术价值高,还有足够多的细节供孩子观察、发现和思考。

最后孩子是读绘本的主体,所以一定要考虑孩子意见和喜好。否则即使是大师级的作品,孩子脸看都不看一眼,那也就失去看绘本的意义了。

《羽毛》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

“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这样问自己。她开始寻找一只鸟,如同一个孤单的灵魂开始寻找自己的归属。_队鹈凡芪男

《羽毛》是由我国知名作家,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曹文轩先生所著。

曹文轩,1954年生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共著495篇儿童读物,代表作有《草房子》《埋在雪下的小屋》《红瓦》等等。还曾经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国家图书奖等众多奖项。

《羽毛》就是曹文轩与另外一位安徒生奖获得者(2014)巴西插画家罗杰_米罗跨国联袂创作的绘本。曹文轩朴实无华的文字配上罗杰_米罗独特的插画简直就是锦上添花,一经发售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被称为“离哲学最近的美丽绘本”。

《羽毛》讲述了一段凄美而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故事。一根羽毛随风飘扬,一会到这里,一会去那里,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我来自哪里呢?”于是它开始了一段孤独又漫长的寻找一只鸟的旅程。

它碰到过苍鹭,问过大雁、翠鸟、孔雀、天鹅、布谷鸟、百灵“我是你的吗?”每个鸟虽然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的答案都是:“不是。”

直到有一天,羽毛飘到了一只鸡的身边,那只鸡打开翅膀发现少了一根羽毛,但少的是他吗?或许已经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羽毛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都将成为它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虽然是儿童读物,但内容确实发人深省的。作为人类,我们也不断的寻找着自己,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我属于谁?答案真的那么重要吗?

感谢观看,欢迎关注@爆米花卫视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