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先生墓志铭》第三段翻译

如题所述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译文:四川有个姓苏的读书人,叫苏洵,字明允。年轻的时候不怎么喜欢读书学习,年龄大点之后,也还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当他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读书,与以前交往的朋友也不再来往,在家闭门读书、作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去考进士,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中。回到家中,他叹息说:“科举这东西看来不值得我去学习了啊!”。于是就把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都烧掉了,进一步在家闭门读书,有五六年的时间,只读书不作文章,逐步的积累消化,就是不写文章发表意见。过了很长时间,苏洵很有感慨地说:“好了,我现在可以写文章了”。于是写起文章来,一会的工夫就能写数千言,写的文章跌宕起伏、既有深度,又有文采。苏洵的禀赋是深厚的,所以发生的就晚;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所以能够坚持到成功。自从他来到京城,那些读书人都对苏洵的高看一眼,尊重他、崇拜他,学习模仿他的文章。因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非常出名,所以就称呼他为“老苏”,以示区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